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6768697071727374» / 8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 [复制链接]

查看: 578919|回复: 819
701#

原帖由 ray_ji 于 2009-9-1 14:26:00 发表
靠。你也信松大了。

松大的摆位大法我研究了大半年,才算是有小成。现在面对各类系统也算是挥洒自如。

前几天想到, 如果遇到低音喇叭高度过低的情况会怎样呢? 比如, 低音喇叭的分频点在170HZ,喇叭高度不足50厘米,中音喇叭170-2000HZ,喇叭高度超过50厘米。

低音扬声器的分频点在170Hz左右的音箱,至少是三分频的较大的音箱,障板也会相对比较宽,那么170Hz以上的中低音通常就处于“半球形”辐射状态了,这些半球形辐射的声波是不能“直接辐射”到后墙上去的,这种情况下只要考虑低频单元的“摆位”,其他(170Hz以上的中低频)只好“无可奈何任其自然”了。

如果听音环境足够宽,利用“侧墙距离=高度两倍”的方法,效果更好。因为这时候“半球形”辐射的中低频也可以获得一定效果的“修正”。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702#

其实我说的这种极端情况非常罕见。

老哥说得很有道理,正所谓会者不难!
逗你玩儿
TOP
703#

原帖由 ol861 于 2009-8-29 15:45: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alma 于 2009-7-24 0:38:00 发表
现场的优点很多,譬如说声压、无压缩的动态、声音的一些物理特性、现场的气氛、以及现场的特殊性等等。现场的声压就是CD是很难模拟的,现场声音的物理特性譬如某些声音也是麦克拾取不到的,而正是这些声音所形成的泛音是现场声音温暖的重要原因。因为单件乐器的泛音可以在场后做出来,而合奏时的泛音是很难做出来的。古典音乐


请兄台指点一下本菜鸟,能达到音乐厅现场声音素质的系统是哪些呢?
TOP
704#

其实,松香味大侠洋洋洒洒说了那么多令人钦佩的个人见解,并旁征博引众多专家的意见。但是他永远都不能否认,他听到的是一种重播的经验,而不是现场的震撼。

现场与听音室的追求是不同的,音乐厅现场主要追求不同乐团/表演者的不同声音特点,反应不同乐团的美声。而听音室多数的追求,就是音乐录音的特点了。



最后编辑alma 最后编辑于 2009-09-01 23:19:36
TOP
705#

怎么在听音室内重播现场的声音? Alma能否详细说说?
逗你玩儿
TOP
706#

原帖由 ray_ji 于 2009-9-1 23:27:00 发表
怎么在听音室内重播现场的声音? Alma能否详细说说?


此题无解,君不见很多录音师创造了新的理论,掩盖他们对这个问题的无解吗?


现场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辨别很多乐团的音色和演绎的特点。而在录音中辨别这些特点是困难的。所以,录音师的追求就是讨好耳朵了。
TOP
707#

那就是了。这个问题根本没办法解决。

对录音的还原我觉得是比较靠谱的。

现场的还原关键掌握在录音师手上,如果录音好,把录音还原好,会接近现场。如果录音不好,想在听音室还原现场,做梦吧!
逗你玩儿
TOP
708#

原帖由 ray_ji 于 2009-9-1 23:46:00 发表
那就是了。这个问题根本没办法解决。

对录音的还原我觉得是比较靠谱的。

现场的还原关键掌握在录音师手上,如果录音好,把录音还原好,会接近现场。如果录音不好,想在听音室还原现场,做梦吧!




呵呵,我此说并无否认松香味大侠此帖的重要贡献。不过,我是对这个说法有怀疑而已,但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非常有说服力并一击致命的依据,(当然可能是真的没有)。(但我找到了某些依据。)
TOP
709#

老大可以放上来讨论讨论。我相信很多人想这个问题头都大了。
逗你玩儿
TOP
710#

原帖由 ray_ji 于 2009-9-1 23:55:00 发表
老大可以放上来讨论讨论。我相信很多人想这个问题头都大了。


咱是菜鸟不是大侠。目前我得到的重要依据似乎都是支持松香味大侠的,呵呵。我只是有怀疑但也不足道了。
君应该比我更清楚,这些超级hifi迷都是常人眼里的疯子,倒也是符合先人的某些观点。


我最推崇的不是音乐厅,也不是听音室,而是正在移动中的音场,这正是耳朵的重要功能。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