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37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 [复制链接]

查看: 579171|回复: 819
11#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

原帖由 ray_ji 于 2007-11-6 0:43:00 发表
 
不做处理, 低频当然有驻波了.高频也容易过亮. 还有个最大问题:吵! 呵呵

松兄的专门听音室当然可以做比较专业的处理. 有没有适合客厅的处理方法?

我现在最大的问题是音箱后面的墙壁的处理. 两侧都有合适的办法了. 这周末有台胆机到家, 合适的话就要搞客厅了






PICT7035-tt.jpg (, 下载次数:115)

jpg(2007/11/6 12:54:53 上传)

PICT7035-tt.jpg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2#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

微孔板+适当的内容积,就比较适合客厅吸音装修。
微孔板有成品出售,颜色自选。
普通的房间高度有限,“适当的内容积”很难有保证,只能尽量了。
听音室净高有2.6~2.7M应该就可以了,“小空间小高度”同样会有较好的效果,尽量保证大一些的“内容积”才是最重要的。必要的时候加入些吸音棉配合,也是非常有效的措施。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3#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

人类之所以是高级动物,之所以能够发展进步,就是因为人类学会了用文字、符号,去记录经验、教训,并从经验、教训中归纳总结出规律、定律、结论(定理),并传受给后人。后人又在前人的基础上去发展完善,这就是科学的本质。
科学必须是禁得起验证的。
验证的过程就需要定量表术。
定量表术就需要数字,并产生了数字学。
数字的产生就产生了现代科学。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告诉我们,事无绝对。将来会怎样去“定量表术”事物?以现在人类的知识水平认识,可以说我们完全不能知晓。就如同唐朝人不能知道我们的现在一样。
著名音响家占士摩亚曾经说过:‘在音响学(电声学)中,任何在表面看来很明显的事情,通常都是错误的’。
最后编辑松香味 最后编辑于 2007-11-06 20:27:49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4#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

就如同大多数人认为;玻璃对声音是完全反射的。其实不然!大面积的玻璃对某些频率范围的低频有“选择性”吸收作用哦。
最后编辑松香味 最后编辑于 2007-11-06 23:55:30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5#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

原帖由 ray_ji 于 2007-11-7 0:48:00 发表
http://www.gzdin.com/Index.Asp 里面还有各种吸音材料的施工工艺

刚刚发现还有每种吸音材料在各个频段的吸音系数, 施工方法不同, 吸音系数也不同, 真的要好好研究了
......


想自己做的确要好好研究,请人看现场后拿方案就比较保险。
房间掉顶我主张采用微孔板+适当的内容积处理。“内容积”深度最小不小于25cm,并加入适当的吸音材料。
墙裙采用木吸音板,“内容积”深度最小不小于3cm,并填充海绵等吸音材料。
墙面视情况而定。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6#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

原帖由 艾格丝通Eggleston粉 于 2007-11-6 14:03:00 发表

朱老师您好!我想利用3M*4.4M的听音室旁的杂物间2M*2M高2.5M大概10个立方单独做辅助低频处理对哪些频段有效果?


还真不好回答。
如果门用结实的微孔板做成,里面简单堆放些杂物,就是比较好的“吸音陷阱”。吸收的频率范围也比较宽,重要的是他对低频有效。但是对环境而言他不对称,负面影响是声场定位,因此建议“微孔板”的穿孔率小于等于5%即可。即适当利用就行。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7#

回复: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

不错!正确比例的音响空间可以最大限度地回避简谐振动,环境处理也容易达到效果。
比例不理想的音响空间,如果能够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也是可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回避简谐振动的目的的。
我接触的大多数朋友,他们的听音环境比例都不理想,但同样有玩得不错的。这就是要对听音环境进行后期处理的理由吧。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8#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

原帖由 ZHZH 于 2007-11-8 15:50: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7-11-3 10:04:00 发表
[table][tr][td]关于听音环境处理,我个人是这样看的,供大家参考:

扩散能使声音......


谢ZHZH兄鼓励!有机会常来哦!

在听音环境吸收处理方面我们还是有不少共识的,…………

最后编辑松香味 最后编辑于 2007-11-08 21:19:12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9#

回复: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

录音和重播,对环境的要求的确完全是两回事。
在我的听音室里拉小提琴,恐怕很高级的小提琴听上去也不够美妙。可到我的五楼体育室去拉上两曲,哪怕用自己那很普通的小提琴,出来的声音自己都会陶醉。
为什么呢?
因为体育室里没有做任何吸音处理,反射、混响丰富,小提琴的声音被反射和混响“美化”了。这样的环境情况就相对适合用作录音。
而我的听音室做了比较严格的吸音处理,反射、混响相对就非常小,小提琴的声音听上去就“枯燥无味”,这样的情况就相对的不太适合用作录音。但是她却非常适合用于录音的重播。因为她不会添加录音时原来没有的反射和混响。重播出来的声音相对更加接近录音时的情况和效果。
这些就是录音和重播,对环境的要求完全不同、以及区别所在吧。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20#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

原帖由 贝多芬蒋 于 2007-11-10 23:37:00 发表
松香味兄;现在能否将你的试听室空间处理后的图片让我们再看看


原来上过的老照片;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