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678910111213» / 8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 [复制链接]

查看: 579219|回复: 819
91#

回复: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

非常赞同!原因是缺少正确的测量手段。

  发短消息 用户资料 树型 回复 引用 2007-11-13 12:29
回复:>>>> 时速160km 去访松香味DX <<<

星期天到朱老师家烧了一天,感觉声音比上次去时调整得内敛一些.还是那么饱满大气.


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126806-7.aspx
最后编辑松香味 最后编辑于 2007-11-14 22:39:22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92#

回覆

又是亂碼,嗚............又要重打一次PO文。

*****************************************

松香味兄:

您的發燒精神和實事求事精神一向令小弟我景仰的。
小弟我懂的不懂,呵呵,有時胡言亂語、文不對題讓您見笑了。

小弟我只是想表達人耳對直接音和反射音的「習慣」,可能和其他動物不太一樣,這是我們耳朵結構和長期以來演進的結果。

其實有時錄音工程不是像發燒友想的那麼嚴肅的事情,畢竟是商業產物,而錄音室有大和小,也有好和差、租幾天、錄音師好不好、製作人懂不懂等。
而加人工殘響這事很多,有些發燒友口中的發燒片之中也很多啦(但小弟我聽不出來就是了),只是加多和加少的問題。

其實吸音和擴散這種意見在業界聽很多人討論,有的前輩堅持試聽室內完全不能加任何吸音擴散的東西(呵呵,他認為是邪道,像我用擴散板就被罵,看到我貼幾小塊吸音棉,就可以令他血壓上昇了),但搞出來就是殘響很自然很活。

有位前輩房子裡吸音的東西之多,布之類的東西也超多,以小弟我淺薄的經驗認為一定是樂器光澤不見了什麼等等,人家前輩家播放出來的音樂之感動之高貴之延伸......,又讓小弟我驚嘆不已。

有位前輩曾經在他試音室裡在某些地方貼上幾塊小長條型的吸音棉,大家一定認為影響不是很大吧(因為面積就那一丁點兒),但偏偏拿掉就很大............。

所以看了很多前輩超乎我想像的調音方式(而偏偏人家調出來的又好出我家的甚多),到最後小弟我就認為什麼方法,只要能讓聲音好聽,就是好方法。

小弟我一位朋友常說音響方面:損有餘而補不足,就是這樣。

另外還有人的口味會變,隔幾年了,心境、年歲增加了,調整的口味也說不定會變的。

看這些發燒事都蠻好玩的。
最后编辑abrams 最后编辑于 2007-11-14 23:07:39
◎請多用夏威夷自古流傳下來的「荷歐波諾波回歸自性法」--對不起、請原諒我、謝謝你、我愛你,這四句話來靜心以及和人分享,一定會讓你富在工作。
◎「張明彰博士的故事」局部內文—
「.....華人是一個很奇怪的族群,他們可以為自己的汽車添上最好的汽油,為房子做最好的護理,可是對自己的身體健康就不捨得投資。」
TOP
93#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

原帖由 贝多芬蒋 于 2007-11-14 21:37:00 发表
你的试听室吸收太多声音会不活泼,墙裙这么做法它会吃掉一部分宝贵的能量,会使整个声音变的无光彩甚至皮软.


我认为环境处理仍然是平衡最重要,低频吸收处理得好,中频甚至高频就需要进行适当的吸收处理,以保持平衡。
“饱满大气”的声音不会缺少活泼,更不会缺少能量。
至于会不会“整个声音变的无光彩甚至皮软”?我看也是不必担心的问题,鲜活透明,大气细腻,动态良好(且不靠环境反射),解析力高并聚焦准确,细节丰富且温暖流畅…………;这些都是我追求的方向和目标。所以在这些方面,我绝不含糊。
是不是做到了?欢迎贝多芬蒋兄弟有机会前来考证。


最后编辑松香味 最后编辑于 2007-11-14 23:18:20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94#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

原帖由 abrams 于 2007-11-14 22:43:00 发表
又是亂碼,嗚............又要重打一次PO文。

*****************************************

松香味兄:

您的發燒精神和實事求事精神一向令小弟我景仰的。
小弟我懂的不懂,呵呵,有時胡言亂語、文不對題讓您......




非常高兴与abrams兄交流,abrams兄说的也是大多数人曾经遇见到的事实。
但是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的基本原理还是有必要了解的,这样才更方便自己去追求想要得到的效果。盲目模仿别人的做法,往往很难获得自己需要的声音。
环境处理只要基本的原理,灵活的手段,没有固定的模式。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95#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

朱兄,您那里有音乐厅吗?下次来广州,小弟我请您到“星海”听音乐。
歌剧图兰朵音乐会版.jpg (, 下载次数:61)

jpg(2007/11/15 0:10:28 上传)

歌剧图兰朵音乐会版.jpg

TOP
96#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

原帖由 MBL1521 于 2007-11-15 0:10:00 发表
朱兄,您那里有音乐厅吗?下次来广州,小弟我请您到“星海”听音乐。


哈哈!!!
正中下怀!就怕时间对不上,我现在只有双休日,基本上不能请假哦。痛苦啊。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97#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7-11-14 23:10:00 发表
原帖由 贝多芬蒋 于 2007-11-14 21:37:00 发表
你的试听室吸收太多声音会不活泼,墙裙这么做法它会吃掉一部分宝贵的能量,会使整个声音变的无光彩甚至皮软.


我认为环境处理仍然是......

松兄说得对
有很多系统在吸音太多的环境中确实"...声音变得无光彩甚至疲软...".混响时间短的环境(吸音好)是面"照妖镜",把系统的缺陷暴露无遗.
好的系统在吸音好的环境声压可以开得比较大,声音圆滑饱满、细节丰富、动听而不吵耳。
很多人都有这样感受:夜深人静开小声时声音特别好听,因为此时环境静(噪声小、反射声小--相当于吸音多),电源干净,声音纯正(小声时喇叭、功放失真小),声压大(相同音量下感觉半夜相对白天大声、清晰)。
我的听音室:
TOP
98#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7-11-15 0:19:00 发表
原帖由 MBL1521 于 2007-11-15 0:10:00 发表
朱兄,您那里有音乐厅吗?下次来广州,小弟我请您到“星海”听音乐。


哈哈!!!
正中下怀!就怕时间对不上,我现在只有双休日,基本上不能......


11月30日晚上八点,星海音乐厅有这场音乐会,朱兄能赶到吗?


http://www.concerthall.com.cn/homepages/070926/index.html
最后编辑MBL1521 最后编辑于 2007-11-15 11:15:09
TOP
99#

回复: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

呵呵!很有吸引力!看能不能请到假。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00#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

致松香味先生:
       你好!非常支持您在“非常发烧论坛”上发现的文章。并同意您的观点。
        HIFI音响中空间处理这一重要,而必不可少的环节,在今天被提到HIFI音响调声中,至关重要的高度。是HIFI音响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多年来,由于理念上器材好便声音好的错误的认识,我们往往疏忽这一重要的调声因素,留下了一块不可弥补的空白和遗憾。如今,有那么多发烧友来参加于到有关空间处理的讨论和探索,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虽然还属于初级阶段,但已显露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应大力支持和赞扬。
        真切希望松香味先生,用更多的笔墨,把自己空间处理的实践、心得和体会在网上发表。让更多的发烧友能过学习和实践享受到美妙的声音!
         谢谢!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