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8990919293949596» / 10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PD--622DVD试听报告 [复制链接]

查看: 256069|回复: 1001
921#

回复: LPD--622DVD试听报告

原帖由 龙套 于 2007-9-15 20:08:00 发表
建议还是松香味老哥跟老浦东当面探讨一下622,622在老浦东的系统里又是怎样的一种表现,通过网络有些东西还是无法表达的,有时候容易造成误解,进而会加深误会,也给大家造成误会,以至有人在旁边起哄,就象这贴一样......



龙套大哥之言,善也!

团结的力量胜于一切!

中国就缺乏这种精神,才给日本赶上的...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TOP
922#

回复: LPD--622DVD试听报告

原帖由 SUNZY 于 2007-9-16 7:43:00 发表
这就是目前国内DIY一族的通病,:懂电子电路,会动手,但不懂校声,没听过好的机器,不知道什么是好的声音.

这一点很重要!
TOP
923#

回复: LPD--622DVD试听报告

原帖由 名琴LP 于 2007-9-16 9:41:00 发表
原帖由 SUNZY 于 2007-9-16 7:43:00 发表
这就是目前国内DIY一族的通病,:懂电子电路,会动手,但不懂校声,没听过好的机器,不知道什么是好的声音.

这一点很重要!



严格意义上,这帮人不是懂不懂艺术的问题,是他们的学问太少,水平太低,电声电声,他们懂了点电,缺乏对声的知识和研究.自然工作就不称职了.
TOP
924#

回复: LPD--622DVD试听报告

原帖由 sprs 于 2007-9-16 2:44:00 发表
可能我表达不清楚,试验板只是试验了一种新的升频滤波方案,在欧博成品CD机的基础上搭棚做的,结果声音好好。

那个研发部头头做的工作是按照实验成功的升频滤波方案,重新设计一款全新的CD机,虽然电路原理是不变的,但是他由于不屑于hifi校声,最终设计出来的产品很难听,连原来的CD机都不如。大家应该都知道欧博本来的CD机是北欧设计的,里面还是有很多校声的学问的 。决不是只是电路原理的问题。那个人的问题也不仅仅在于低能,而在于他不相信音色,不懂得hifi的艺术。



我说的也就是这意思。“电路整合”是有学问的,这在产品里体现为“产品的完成度”。一些电路分开连接试验、试听,包括测量,都非常理想;但是电路整合在一起后,就产生了相互干扰,结果面目全非。这就与我们通常说的所谓“校声”没有多大关系,完全是工艺技术和理论技术方面的问题了。
如何防止“电路整合后的相互干扰影响”是对电路原理更深层次了解应用的学问。
有人不是说:音响没有什么技术可言,没有什么学问么?
我看,基本的工作原理的确是没有什么”异议“的了。但是看上去简单,其实是比较复杂细致的“电路整合”上就大有学问。不然怎么同样的电路、同样的元件,只是电路整合分布布局走线不同,声音就面目全非呢?就算你使用了所谓的”发烧级“的不同的元件去”校声“,能够解决电路整合后相互干扰问题的”结果“吗?不行的!!信噪比往往就能够反映出这些问题的存在。
最后编辑松香味 最后编辑于 2007-09-16 15:04:45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925#

回复:LPD--622DVD试听报告

发现这个帖子说到九十几页终于说到点子上了,国产的大厂家拥有成熟的生产设备和工人还养了一大堆的所谓研究人员,出来的声音尚且诟病不止,那些山寨游击队就更不用说了,就真的有出于坏竹的好笋,也早就被招安,还会在网上入无主孤魂东游西逛?LPD确实想通过不能留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的广告手法来增加产品知名度,可惜他理解有误,要是这样来推销自己那倒不失为釜底抽薪的办法,可要是想通过这样推销产品,那只有死路一条。
TOP
926#

回复:LPD--622DVD试听报告

两个问题:

所谓的"纯净水",是什么?

所谓的“校声”,又是什么呢?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927#

回复:LPD--622DVD试听报告

93页看到头晕眼花:'(
TOP
928#

回复:LPD--622DVD试听报告

所谓的"纯净水"、原汁原味=接近现场。?  
那么,录音和母带后期制作又怎么去“严格要求”才行呢?

所以,个人认为对音乐软件的还原系统而言,所谓的"纯净水"或者说原汁原味=接近工作母带。这样就比较现实,比较客观吧?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929#

回复:LPD--622DVD试听报告

此罐头非彼罐头,音乐这罐头只极小数业内人才知里面的东东(或他们不全知/不自知),一般发烧友(极高烧除外)可不必理会。只关心释放声音音色自然程度(与真实的乐器声音/与现场比)表达力如何。就OK啦


明知罐头不可能和鲜食一样,何必苦苦追求,与其这样,倒不去吃鲜(现场)??!!(极高烧除外),另外,罐头还可热吃/凉吃/加点糖.................吃
总之百花齐放......................
TOP
930#

回复:LPD--622DVD试听报告

所谓的"纯净水"或者说原汁原味=接近工作母带;而实际上“工作母带”就是录音师给我们的罐头。这是毫无疑问的事实。

现在就看怎样才能品尝到这“罐头的原汁原味”了?或者说怎样才能获得接近工作母带的声音水平呢?其实模拟的工作母带(或者复制带)用高级开盘机播放就非常HIFI,大家也基本上都公认那就是标准。所以,对音乐软件的还原系统而言,怎样才能品尝到这“罐头的原汁原味”,并接近工作母带的水平,这样的“目标要求”就比较实际,比较客观。

当然,追求获得这“罐头的原汁原味”,是基于对录音师们的充分信任和敬佩的基础上的。如果说:录音师们的录音就正确么?我改变一下就不行么?那就不用说了。

所以,这里就仅限于如何才能获得这“罐头的原汁原味”的讨论,…………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