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13141516171819 / 1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还是发明非接触数码读取方式的人厉害啊 [复制链接]

查看: 27596|回复: 185
171#

回复: 还是发明非接触数码读取方式的人厉害啊

原帖由 深圳北佬 于 2007-8-29 7:23:00 发表
数码味是由数字电路的阶跃响应和冲击响应造成的,只要有D/A存在就不可避免...


同意后面的解释!!!

和“由数字电路的阶跃响应和冲击响应造成的”没关系!!!
TOP
172#

回复:还是发明非接触数码读取方式的人厉害啊

引用:
原帖由 深圳北佬 于 2007-8-29 10:35:00 发表
我正在烧芯片,我也用DSP,就音响而言,数字和模拟谁更能让人接受?数字方便,可重复性强是优点,可它的缺点呢?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舞蹈需要整齐(次要),如果让军人去跳,整齐是保证了(对军人来说是重要),艺术性呢?例子不好......



意思是说:要跳得不整齐才有艺术性?

或者说:要在录音现场的真实声音基础上,来一些额外的不确定的随意的失真这才能算是好唱片?
=======================================================
这是观念的不同,我只把音响看成是“电子技术”,所以我认为“整齐”就是高保真地还原!!!

不整齐就是失真,就不是真正的高保真!!!
TOP
173#

回复:还是发明非接触数码读取方式的人厉害啊

数字技术解决幅度问题已经非常好了,但解决相位相关问题还有不足,而这恰恰是模拟的长处,
============================================================
现在的问题就出在:HI-FI的数字是和模拟混在一起的,为何要认定是数字技术导致了“解决相位相关问题还有不足”呢???
TOP
174#

回复: 还是发明非接触数码读取方式的人厉害啊

原帖由 tallicaboy 于 2007-8-29 11:20:00 发表

说高端转盘设计难度比数码产品低纯属胡扯。。你懂机械么?你明白震动耦合么?那个东西(比如气浮唱壁)这种规模的东西即使是计算机模拟也给不出一般精确的结果。。不确定性仍然是非常大的。这不像桥梁等等的大型结构,震动的传播速度和幅度相对与其本身结构尺寸都很小。。但是唱壁唱头远不是这样。有兴趣你可以去找用ansys土木工程师问问。。你还可以去问搞内燃机的。去问问他们震动对功率的损失是多么可观。工程师们挠了这么多年头也解决不了。数字也有数字的天限,比如方波波形永远不是方的。这就意味着jitter。


还有,看看你这标题,主观上就认为搞数码的人比搞模拟的人厉害?你叫他回到100多年前发明个留声机试试?回到200年前发明个电话试试?科技进步是必然,但不能像你这题目这么说。按照你的理论,人的智商越进化越nb,以至于80多岁的老工程师就干不过20岁的小年轻数码工程师? 搞数码的人一样必须学好模电。否则除了数学上的公式他们什么也干不了


虽然是老帖,但实在是好看,精彩!!!

168现在这样的帖太少了!!!
TOP
175#

回复: 还是发明非接触数码读取方式的人厉害啊

原帖由 cwk 于 2007-8-31 16:51:00 发表
原帖由 ray_ji 于 2007-8-31 0:16:00 发表
有的人10W的器材玩不出1W的声音,有的人1W的器材能玩出10W的声音。


同意你的前半句,后半句嘛,似乎有点阿Q精神了。


题外:价格是JS定的,看价格认音质,被忽悠的烧友少吗?
你有你讲...俱有俱讲...哈哈...真系...

                                        鸡 同 鸭 讲
TOP
176#

回复:还是发明非接触数码读取方式的人厉害啊

    想用技术耒说请艺术,不可能。艺术不可量化。感觉也量化不了。放弃这种想法吧。对音响耒说,用技术《数码也是技术》去体现艺术,是存在跨界的难度的。就如同精神病冶疗,目前还只是用医学的方法还只处于经验阶段。
   科学对人的感觉,或者扣题的话--对听觉的研突所知了了。对音乐与听觉的关系更是所知甚少。甚至人类对音乐的最基本原理《为何人会对有组织的声音产生不同反映》都搞不清楚。
  所以,现在讲数码怎么地,模拟又如何只能各说各的。本耒讨论有益,不要追求结果。
  这是看到的很高含金量,很有水平的一次讨论。
在G弦上……
TOP
177#

回复: 还是发明非接触数码读取方式的人厉害啊

原帖由 szlghyj 于 2007-8-29 9:24:00 发表
原帖由 深圳北佬 于 2007-8-29 7:23:00 发表
数码味是由数字电路的阶跃响应和冲击响应造成的,只要有D/A存在就不可避免...
要消除数码味,A/D和D/A的取样要无限大,BIT数也要无限大,还要求A/D和......


真是受教育了,我还以为根据抽样定理,只需要满足抽样频率 大于等于2倍最高频率就可以了。但是现在CD格式44.1的频率似乎不够,好像20K以上的频率信号也可以对人的听觉(或者说是感觉)有一定影响。另: CD是否是用的均匀量化方式?
TOP
178#

回复:还是发明非接触数码读取方式的人厉害啊

最终会被半导体储存介质占领市场
TOP
179#

回复: 还是发明非接触数码读取方式的人厉害啊

原帖由 pingmac 于 2008-8-26 14:43:00 发表
最终会被半导体储存介质占领市场

发展驱势.
TOP
180#

回复:还是发明非接触数码读取方式的人厉害啊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