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转一篇强贴:最近和一位古典女孩的谈话,并且成为好朋友!
听完之后,又点燃一支烟,默默对着墙上看,墙上挂着贝多芬的画像,是我自己用电脑冲印出来的,不是贝多芬最著名那幅拿着庄严弥撒的画像,而是那幅四重奏时期的画像,画像上的贝多芬充满超然的气息,然人禁不住联想他波澜壮阔的一生,当然是指他的内心。
我把灯全部熄灭,感受那种一个人宁静的感觉,城市里的灯光从窗户穿进来,此情此景让我的心里有音乐流淌,那是贝多芬第29号奏鸣曲的第三乐章,黑暗中我还是能找到那张盘,波利尼的版本,很想听一听,于是就放进唱机里面,沉重的开头便出来了,直接的表白和倾诉,迷茫中无助的探索,第二主题凄凉动人,哀怨祈求,音乐不停地往前走,展开部的音乐像是从天堂里出现的一道光束,照耀在心灵上,最激动人心处虽然只有一分半钟,但却让人体验的永恒和欣慰,足以让人重获勇气和信心,继续自己的旅程。
这使我不由自主地回忆起以前的生活,在十多年前,上高一的时候,那场车祸,还是那么清晰,那次车祸,我失去了脾脏,胸口上是植皮手术的痕迹。从那时以后,我就没有在真正快乐过,学习是我的主要任务,我完成得都很出色,这是我的责任。闲暇之余是哲学和古典音乐,也就是从那时起,我还迷上了占星,每天都会看一看星历表。十多年了,很少有朋友,交情都在点头和微笑之间表达了,没有人进入到我的生活里,渐渐地也就习惯了。这些年过得很平静,水波不兴,但不是一潭死水,时间的流逝把曾经的印象冲淡了很多,但是心里的阴影难除,我适合一个人生活,如贝多芬所说:孤独正是我的信仰,只有在它这里,才会与自己真正相遇。
短信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这时候发短信的人除了今天认识的人没有别人。对自己生活了解的人心里总会很清晰,什么事情通常都不会越出自己料定的界限,除了那些意外的事故,就比如车祸。
(短信中的对话)
她:你在干什么呢?我已经回到家里了。
我:好,我在听音乐呢,今天开心吗?
她:恩,很开心。你还在听啊?
我:有点感觉,所以不想浪费掉,在听贝多芬呢?
她:那那么喜欢贝多芬啊,那你最喜欢他那首曲子呢?
我:田园交响曲。这首曲子里面有最充沛的感情,是我最喜欢的曲子。
她:我很少听这首曲子,所以感受不是很多。你能说一说吗?
我:恩,又是很多感受难以描述出来。听这首曲子时,我好像一颗心进入到了田园里去,不是田园的风景来到我的心里,这部作品与宗教有联系,尤其是最后一个乐章,结束时的两个和弦,经常听到的是“阿门”,和亨德尔弥赛亚中的阿门颂最后的结尾相近。
她:哦,是吗?听你这么说我也很想好好听一听啊!
我:有时间再听吧,这样的音乐也不能随便就听啊,最好是在有感觉的时候再听,这样效果会更好些,心得也会多一些。或者在自己不经意的时候听,可能还有意外的收获,最好不要有意去苛求,那样可能会很失望的。
她:嗯,是这样吧,有的时候经常有这种感觉,越是想看点书越看不进去,越是想听点什么就越没有心情,除去一个转转也很茫然,好像自己是多余的人一样。
我:不要这么说嘛,谁也不是多余的人,都有自己存在的意义和归宿啊,只是每个人的经历不一样,对生活的理解自然就不同,或早或晚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
她:那你找到了吗?我很想知道啊(呵呵)
我:(呵呵)还没有呢,在等待着,在平平常常的生活里,我在等待有某种启示走进我的心灵,我相信有这一天,只是不能强求啊。
她:是啊,我也是这样,不知道生活什么时候会有变化,有时我很期待我的生活会改观起来。
我:(呵呵),我倒是没期望自己的生活改观起来,不管在发生什么事情,我都会欣然接受,“对命运的安排表示谦卑的满意”,很多事情我以这种态度行事。
她:(呵呵),你倒是很超然的,满是小资情调啊。
我:小资?我没感觉到啊,我哪里像小资了啊?
她:不穷不富,追求一般,白天上班,晚上浪漫,煮点咖啡,伴着夜色,来点肖邦,如此重复的生活,心里幻想着什么,是不是我说得这样?
我:汗!倒是有点像,不过说到底,我还不算是小资,渴求一点精神上的滋养而已。
她:(呵呵)你不喜欢小资的生活啊?
我:不是不喜欢,只是不太适合,没有几个人真正小资起来吧,这样的生活有点幻觉,不足追求和效法。
她:(呵呵)以后再聊这个,今天你累不累?
我:有点,不过是很有意义的一天,你呢?
她:和你一样,只是有些话想说,但又说不出口,想说什么又不好表达。
我:我也是这样,那我们都好好想想吧,改天再详细聊聊。
她:恩,就这样好了,早点休息吧!
我:好,你也一样。
就这样,一天就这样结束了,故事还没完,抽时间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