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听音室不全攻略
要进行混响和吸声计算,必须知道室内界面材料的吸声系数。为此,我们把室内常见材料的吸声系数列在表1中(右),并作些说明。
表中第1类材料,它们的表面一般都很细致坚硬光滑,声波不易穿透进去而很容易被反射,所以它们的吸声系数都很小,一般不直接用作听声材料。
第2类材料本身与第一类材料完全类似,但当它们被制作成门、窗和搁栅地板后,吸声机理有所改变,变成板振动吸声结构,主要是对低频的吸声系数增大。不过,表中这几种结构主要不是用作低频吸声结构而设计的,所以它们的低频吸声系数还是比较低。
第3类材料是由多孔性棉毛织物所构成的,地毯和挂帘(即帷幕)是其代表品种,也是历史上最早使用的吸声材料。这类材料的特性是中高频吸声系数较高,而低频吸声系数很低,因此一般作为中高频吸声材料使用。由于地毯和挂帘本来就是家庭中很好的较装饰,过去曾有一个时期广泛使用作为家用吸声材料,但由于它主要只对中高频吸声,常常导致声音发混,清晰度不佳等弊端。也许正由于这个原因,再加上现在可用作吸声的材料和结构颇多,(甚至可以自制),使用又十分方便的家用吸声材料,特别是它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有可调吸声系数的特点,更是适合业余使用的吸声材料。图7是表中面密度为0.5kg/m2的棉布帷幕在不同折叠面积时的吸声特性。折叠面积(%)是指挂帘折叠悬挂时其展开部分的面积与其全部摊开悬挂时的面积之比。由图可见,折叠悬挂时的吸声系数大为提高,主要是折叠后等于增了挂帘本身的厚度,因而吸声系数就会增大。另外,当折叠(%)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吸声系数会出现明显的峰形特性。这是因为折叠(%)大时,挂帘后的空气层厚度也增大,形成类似于共振吸声结构的吸声特性。表中的丝绒帷幕也有类似的特点。只要我们充分了解挂帘的上述特性,再与低频吸声材料合理搭配使用,完全能够在全频段取得所希望的吸声特性。
第4类材料也是多孔性材料,但把它堆积成体积特别大的吸声体使用。这种结构放在墙角使用时,低频的吸声能力比高频大。在我们这里把它与地毯和挂帘结合起来使用,可望获得比较均匀的吸声特性。当然,也可以适当控制墙角吸声器的数量来达到图3a-3c那样的混响特性。墙角吸声器一般只能自制。比如,可以购买适当大小超细玻璃棉块,一块一块叠起来,再装入纸箱或木箱中。当然其中有一面要开口,以便声波进入吸声材料。超细玻璃棉的容量大致是15—25kg/m3,容量大吸声量也大一些。
第5类给出一些坐椅和人的吸声量,仅供了解其数量级而已。家庭听音室中人数一般很少,所以它们对总吸声量的影响不大,或者可以忽略。但值得指出的是,如果有大型沙发则是一个例外。由于没有沙发的吸声量资料可供查找,因此如何估计便是一个问题。如果需要可作为如下估算。量出沙发暴露在外的所有表面积,如果沙发不是紧贴地面摆放,则其底部面积也应计入。然后根据面料乘上丝绒或棉布帷幕直挂时的吸声系数作为它的吸声量。由此可以看出,大型沙发的吸音量可达2—3(m2),在小房间中对总吸声量还是有一定影响的。
不要小看表1的数据。尽管在今后实际使用的吸声材料的吸声系数不可能完全与表中数值一样,但用表中数值计算的结果,足以满足实际应用的精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