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5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听音室不全攻略 [复制链接]

查看: 82410|回复: 147
31#

回复:听音室不全攻略

有空继续攻略 ..............
CLK发烧信号线!
淘宝: http://shop35466467.taobao.com
TOP
32#

回复:听音室不全攻略

收藏了.漫漫学习.
TOP
33#

回复:听音室不全攻略

值得一读的好资料哦,clk兄辛苦了!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34#

回复:听音室不全攻略

学习了,感谢楼主.
TOP
35#

回复:听音室不全攻略

花了不少精力。
老实经营,热诚交友。www.shfe168.com
TOP
36#

回复:听音室不全攻略

受教良多,谢谢LZ好帖!
Dynaudio Focus140
Krell Kav400i
Rega Apollo
Atlas Cable
TOP
37#

回复:听音室不全攻略

听音室灯光的运用

摘自《影音名牌》
作者:内原智史[日]  
要对灯光更敏感

       稍微微说一下我个人的见解,我觉得现代的日本住宅对客厅这种空间的机能要求得太过分了,一家团聚、宴请亲朋好友来作客,当然此时会在自豪的影院中播放电影,有时也可能会用餐9要让它面对那么多情况,当然就应该事先作好各种相应的准备,因此才为大家讲厂要积极地用照明来改变场景」的故事,但是在做结论之前请先好好想想自己喜欢什么样的灯光。

        选择西装时应该注意料质的触感,选择椅子时要注意舒适感,那么照明也一样。例如从灯罩透过来的光与从灯罩上方穿过的光反射在天花板和墙上形成间接光,虽然都是柔和的光线,但决不相同。总之,需要看看哪种光线上匕较舒服,来感觉它们的差异,采用不同表情的灯光,从中发现了自己的喜好后才会找到自己控制灯光的乐趣。
如大家所知,照明大致分为直接照明和间接照明,换句话说前者是吃饭`读书等做某种行为所必须的任务(部分`或局部)照明,那是为了提高集中力的灯光。而后者是柔和地照亮整个空间的四周,即是酝酿出轻松气氛的灯光。

        住宅的灯光必须根据情况来平衡地运用这两者,例如想以与音乐对峙的方式来欣赏时,那么将简灯或聚光灯照向扬声器就可增加集中力,相反地一边读书一边播放音乐,把音乐当作BCM时就可利用间接光包围整间房子,总之,让照明带点变化,这样会使影院中的电影和音乐变得更有趣。
客厅影院中的场景变换

利用有调光器的台灯就可做到最低限度的场景变化,但知果是空间上匕较大的客厅,那还是请设置多盏灯来照明,并利用调光器来控制三们,虽体来说就象主题2所说的那样最好能够设置四周用的间接照明以及不同用途的任务照Ξ目,而且尽可能把它们分成详细的系统。
以各种目的均可使用的客厅照明那就只有一砷,就是安装在天花板上的天花灯,但是只有它岂不是太元聊了吗?比用地毯或花草来装饰房子之更有效、可轻松改变空间表情的调光器则是客亏照明中绝对的必需品,请一定类上试试。

筒灯

最近非常热门的就是筒灯,其设置的例子大多是左右对称安装,每次看见它们我都会觉得「很可惜」,那是因为发挥照明的魅力之基本其实是蚂仁对称」。绘画也好`照片也罢,画面内有明暗对此才能表现出立体感。房间的照明也一样,均一的光线会变成没有深度感的平坦空间,如果在印象中筒灯是左右对称配置的话, ̄那么请采用单个的Wall washcr等,在此请大家多花点功夫。

天花灯

大多被安装在天花板中央的就叫天花灯,在均一照亮房间的意义上一定最有效率,但如果是当作表现空间所要的照明,那么它的机能只有起到反作用。有表情的光线需要有对比感,设置天花灯时可以偏离中心,或在它的对面配置台灯。
CLK发烧信号线!
淘宝: http://shop35466467.taobao.com
TOP
38#

回复:听音室不全攻略

一个令我不能离位的听音室

■ 李鹏展
多年实践探索的心得
  
  截止到1998年,我已先后为我自己与公司设计制作了七八个听音室,期间积累了不少知识和经验,并对此项工作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也就是在那年的夏初,我又要为我自己的新居专门设计制作一个听音室。用作听音室的房间尺寸为:3.7m宽×5.5m长×2.8m高;两侧墙的材质与对称性基本一致。有了这么好的一个听音环境为基础,再加之这是为我自己而设计制作的听音室,于是,集过去实践与经验之大成的一个设计方案开始酝酿并实施了。
  设计原则之一:阴为吸收。即两侧墙面音箱第一次反射音处一定要做强吸音处理。我是在两侧墙面音箱第一次反射音处各做上了四块800mm宽×2000mm高×100mm深的一个木槽,里面填满了“矿物绵”(一种类似于玻璃纤维的保温材料,但比玻璃纤维环保),然后再用地毯把它给包严实并镶嵌到墙面上。如果是从环保的这个角度去考虑,也可以使用一些高密度的海绵来代替矿物棉做吸音材料,只是吸音效果稍微差一些而已。
  我曾经做过实验对比:假如两侧墙面是采用“扩散”的方法来处理,声音会显得比较有生机与活力一些;但两侧墙面如果是使用“吸音”的方法来处理,明显会觉得声音要更加沉稳、成熟和从容一些,而且与真实乐器的音色似乎也要更接近一些。
  还有,两侧墙面使用“吸音”的方法来处理的另外一个好处则是:音场、定位的呈现会非常的阔大和精准。这也是Hi-Fi音响最为迷人与最具魅力的地方。
  基于此,如果单纯只是从声学设计与处理的角度去考虑,我个人还是比较倾向推荐在听音室两侧墙面音箱第一次反射音处做强吸音处理的。
  另外,图中左侧通往餐厅的对开门,以及中间通往卧室的一扇门,还有右侧通往楼梯口的大门等,都可以把它们看成是一个“共振吸声箱体”,对低频都能起到一定的吸收作用。
  还有,图中的唱片柜以及下面相同设计结构的两个柜子的表面既可以起到反射声波的作用;而作为柜子又是一个“共振吸声箱体”,又可以对中低频起到一定的吸收作用。
  设计原则之二:阳为扩散。即天花板一定要做扩散处理。可以这么说,在听音室的几个墙面上使用的“扩散”材料越多,就越能感受到CD唱片中其录音场所空间感的规模与大小,中高频的表现就会更加自然、均衡、松融和飘逸;同时,还可以听得到更多的音乐细节表现,平时很难察觉到的一些微弱动态变化也会仿佛是历历在目一样。
  我对“扩散”材料的使用经验是:要尽可能多的或整个墙面的去使用之。只有这样使用,声音的改善效果才会最为明显。或者说,只有这样去使用时,才能真正达到“扩散”的目的与效果。而且,“扩散”材料的使用,对于声音的改善和提升都是正面的、积极的。
  我曾在不同的场合听到过这样的一些奇谈怪论,说什么:扩散板不能大面积的使用,否则,中高频将会变得异常尖锐和明亮。我想,说这些话的人是基于两个原因:一是他自己根本就没有使用扩散板的经验,二是“望文生义”,他误以为所谓的“扩散”就是对所“扩散”的中高频率的一种“增强”行为。其实说白了,这些人还是对于“扩散”的目的和作用不甚清楚;对于“驻波”产生的基础条件不甚了解所故。
  我们知道:在没有任何吸声体的矩形封闭房间中的任意一对平行墙面之间,都将会产生驻波。也就是说,驻波的产生需要具备两个必备的条件:一是没有吸声体的“平面光墙”;二是“平行墙面”之间。
  而二次余数扩散板的作用,就是让被扩散频率范围之内的声波能量与密度扩散更加自然和均衡,从而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对于所扩散频率范围之内的驻波产生起到遏制或降低的作用。因此,“扩散”材料的大量使用只会使被扩散频率范围之内的声音变得更加自然、均衡、松融和飘逸;而决不会有中高频过分尖锐和明亮的问题出现。或者说,“扩散”材料的大面积使用,其目的和作用就是为了解决“尖锐明亮”这一中高频驻波问题的。
  我在自己听音室的天花板上全部使用了二次余数扩散板。就像两侧墙面一定要做强吸音处理一样,天花板一定要做全面的扩散处理,这是我多年来不断探索与实践的一个经验结晶。
  我在音箱两个侧后墙面设计制作了四个无门书柜,除了具有一定的“吸音”作用以外,它还兼具“扩散”的作用。以与二次余数扩散板形成一个比较完整宽广的扩散频率范围。
  设计原则之三:阴阳平衡。即吸音与扩散的比例要大致平衡。按照现在一般家庭住房面积的实际情况,我把听音室大致分为“大、中、小”三类房间:“小房间”是指使用面积在15m2以下的听音室;“中房间”在16~25m2之间;“大房间”则是指使用面积在26~35m2之间的听音室。
  我在本刊前几期的文章中都已做过详细的说明,即对于房间的设计处理原则为:“小重吸大重扩”。亦即:小房间一定要适当加大“吸音”材料的使用比例;而大房间就要略微增加“扩散”材料的使用比例。这既使我的经验总结;也是符合大、中、小房间的声学特点的。按照这样的一个原则去设计和处理听音室,通常情况下都应该不会有什么大的问题,基本上也都能得到一个非常正确的声音还原。
  考虑到家用听音室与音乐厅最大的不同点是:去音乐厅是在听“乐器”,而在家是在听“音响(箱)”。两种性质根本不同的“发声乐器”,也就必然会在听音室的设计处理上有着性质完全不同的技术要求。因为在录音的节目当中(如CD唱片)已包含了直达声、前期反射声和混响声,所以,家用听音室的混响时间最好是控制在0.5秒左右,只有这样,才能把由于音响器材的“重放声”而使听音室内再次发生直射、反射与混响现象即“二次混响”对于声音重播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然而,通过我大量的实践与试听发现,如果真是按照0.5秒左右的混响时间去设计制作听音室,再加之两侧墙面第一次反射音处又没有做强吸音处理的话,那么,我们所听到的声音就会显得有些尖锐和明亮,声音的平衡点就会比较靠上。基于此,我始终认为听音室一定要把对高、中、低频段的“吸收”放在第一位,尤其是对于中、小型房间的设计处理,混响时间实际上最好是控制在0.5秒以下,以0.3秒左右为好。对于一般的发烧友来说,我们在实际的设计制作当中所要把握的原则就是:在保证"阴阳平衡"的基础上,要尽量使得"吸音"材料的使用比例稍微多于"扩散",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把听音室设计处理成一个"软调"的房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听到最为直接、最为丰富、最为迷人的音乐原貌。
  比如:按照通常的理论和做法,对于音箱的后墙一般多是采用硬墙面“反射”的处理方法,主要原因是要把音箱后墙的这部分声音能量给“反射”到前方,在增加声音密度的同时,也一定程度降低了功放功率的消耗。我们在一些音乐厅的舞台后方往往能看到类似的“声反射”器具,因为在音乐厅里是不使用任何扩声设备的,所以,对“声能”的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对于听音室音箱后墙的设计处理,我个人还是比较倾向于挂上较厚重且含棉量比较高的落地窗帘的。虽然在音箱的后墙挂上窗帘以后,会对高频的延伸与量感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声音的动感与活力也会有所收敛;但我个人认为,这样的高频表现反而会让人觉得更加真实,声音的平衡点也会比较稳固靠下一些,同时,音乐听起来也就会更好听、更耐听、更从容一些。
  我自己听音室的窗帘设计是采用1/2面积折叠的方式,窗帘与后墙之间有200mm的安装距离。这样做有两个目的:窗帘本身主要是对中频以上的频率具有吸音作用;但当随着窗帘与后墙之间的距离增加时,窗帘本身还会对中低频率起到一定的吸收作用。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听音室内不能使用或大面积使用吸音材料,否则,声音将会变得干涩、沉闷,缺乏活力”。单纯从“阴为吸收”的角度来讲,这种观点是具有一定的道理的。但它不够全面和有违合理性。因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讲求的都是一个“阴阳平衡”法则——有生就会有死;有男就会有女;有白天就会有黑天;等等。所以说,基于“阴阳平衡”法则,听音室既然做了“吸音”处理,那么,就一定需要做出对应的“扩散”处理,这样才能达到“阴阳平衡”的目的,也就不会出现“干涩、沉闷,缺乏活力”的声音。
  有些发烧友会说:我不使用“扩散”处理的方法,依靠房间自然的“反射”作用以达到“阴阳平衡”的效果不是也可以吗?或者说,依靠听音室内其沙发、茶几、书柜、音响机柜等物体不也能起到一定的“扩散”与“反射”作用吗?没错!这也应该是最经济、最简单的处理方法了。不过我们应该明白:“反射”虽可以与“吸音”达到某种程度的“阴阳平衡”,但“反射”物质本身有可能也是“驻波”产生的温床。而依靠室内“沙发、茶几、书柜、音响机柜”等物体作为“反射”的用具,其本身所“反射”的频率与频率范围都非常的有限和难以掌控。由此可知,“反射”的作用根本就无法与专门用于扩散处理用途的二次余数扩散板相提并论。所以说,要想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阴阳平衡”目的,“吸音”与“扩散”而非“反射”,才是最好、最为有效的听音室设计处理方法。
  
  无视音响存在纵情忘我
  
  由于工作关系,再加上我又特别喜好与各路发烧友的沟通交流,所以,我有机会到诸多城市诸多发烧友的家里听音响音乐。这些发烧友所使用的音响器材多是一些知名大品牌中的高级型号,再加上精心的搭配与调校,声音表现大都非常具有音乐性与感染力。每一次的实地聆听与交流,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和难忘的印象。
  然而,每次出差回到家里我都有一种无言的欣慰感:虽然我所使用的音响器材档次与上述那些发烧友们都有一定的差距,但是若要论及声音的平衡性、音乐性与感染力等表现,却丝毫不会输给那些贵价的音响器材。而且,在音场、定位与空间感的表现方面,还是那些贵价音响器材所望尘莫及的。
  自从我的这个听音室落成以后,尤其是自“夜莺”音箱入主我的音响系统以后,每天晚上我都尽情沉醉在优美舒雅的音乐之中。也只有到了此时此刻、此情此境中,我才会真正的感悟到:听音响音乐可真是人间的一大美事和享受啊!
  或许是我的这套音响器材搭配与调校都十分的般配和到位;又或许是听音室的设计处理及与音响器材的搭配都非常的正确与对味,这么多年来,我很少有想“升级换器材”的念头。并非因为我是“井底之蛙”,恰恰相反,正是因为我接触过很多的高级音响器材,才使我更加坚信,只有当“音响器材”与“听音环境”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时,才能构筑起一个完美且完整的“音响系统”,也才能让我们听到传真又传神的声音。
  每天晚上只要我一坐下来听音响音乐,几乎都要沉醉其中而不能自拔,因为这个“音响系统”的声音魅力令我无法抗拒……
  
  好的听音环境容纳百川
  
  之前我曾说过,在听音环境没有经过声学设计和处理以前所遇到最大、最多的问题是:很多的CD唱片与音响器材都要被打入“冷宫”。比如:一些铜管乐比较雄壮激昂的CD唱片不能听;一些男、女高音及合唱歌曲类的CD唱片不敢听;一些录音质感比较好的小提琴独奏曲没法听,为什么?声音太过明亮刺耳了!所以,过去听CD唱片时总是要有“选择性”地挑来捡去,否则,一旦“明亮刺耳”的声音出现就会大煞你的聆乐心情了。
  二是又特别的挑剔音响器材。我们都知道,与晶体机相比,胆机的中高频是非常“柔美圆润”的,通常要想让胆机发出明亮刺耳的声音是比较困难的。而思奔达的SP1/2音箱,绝对是老派英国声的正宗代表,其音色温暖甜美,音乐性十足。然而,即使像这样一套内敛矜持声音风格的音响器材,也竟然能会发出“明亮刺耳”的声音。足见没有经过声学设计和处理的听音室其高频驻波的影响和危害有多么的严重。
  但是,当你拥有了一个经过声学设计和处理的听音室后就会发现,很多过去不能听的或觉得不好听的CD唱片,现在听起来不但变得能听、好听了,而且还会觉得特别有味道、有韵味,音乐的内容与表情也好像变得丰富多彩和生动有致了。而且,你还会发现,即使像奥德菲尔“夜莺”这样高透明度和解析力、中高频表现极富光泽的音箱,也不会出现“明亮刺耳”的声音。如此一来,你过去对于音响器材无止境的狂热追求也会得到某种程度的降温和收敛,因为,在一个经过声学设计和处理的听音室中,你不但能轻易的发现不同音响器材之间在音质音色上的不同和差异,而且,即使是一件(套)很平价的音响器材,它也能让你轻易地感受到音乐神韵的存在。
CLK发烧信号线!
淘宝: http://shop35466467.taobao.com
TOP
39#

回复:听音室不全攻略

一般家庭听音房的要求

人耳在聆听音响器材时,有很大一部分听到的是一次反射声或二次反射声,而直接听到的直达声的量不一定很大,因此,听音环境对音响器材的重放来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般对听音环境有以下要求:




1、听音房应有一定的隔音效果,防止外界声音对重放声的干扰。对于一些消费者刚刚购置的新房,在进行房屋装修时,对于听音房的门窗应尽量采用双层制作,或密封较好的铝合金门窗,有条件的家庭可以采用双层门,并在其内填入纤维棉,以增加隔音效果。在新砌房屋时,最好采用双层隔音砖,以便彻底隔绝外界声音的干扰。

表3-1为常见的隔音材料的隔音效果。


隔音材料
隔音效果
隔声度(dB)

胶合板
无隔音效果
20

75mm 混凝土
隔音效果关
30

100mm混凝土、单层墙
有一定的隔音效果
40

120mm混凝土、双层墙
有较好的隔音效果
50

TLGM专业隔声门
有较好的隔音效果
30

TLGC专业隔音观察窗
有较好的隔音效果
50

TLGC隔音吸音屏风
有较好的隔音吸声效果
20



2、听音房应有适当的混响时间,如果听音房的混响时间太长,容易使声音混浊不清、拖泥带水,如果混响时间太短则会使声音干涩、尖刺。一般听音房的混响时间控制在0.2 ̄0.5秒较为合适。


   消费者对于家庭听音房的混响时间一般无专业设计或计算的水平,但可以根据个人听感及爱好和器材、信号源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混响时间。一般可以通过对重放声的效果试听来进行调节,重放声音效果应是丰满圆润,富有一定弹性。如果重放声尖刺、干涩,说明混响时间较较短。如果重放声含糊不清,则说明混响时间过长。


   从一般家庭的听音环境来看,均存在声波反射过多的现象,消费者通常可以通过一些较为简便的手段进行调整,如:在音响系统瓣的地面上铺设木地板、地毯;在墙壁和窗户上挂设较厚的窗帘;在听音者的后面挂壁毯进行调节。同时必须注意在听音室内尽量不要放置较光滑的家具,以免产生过多的声反射,在音箱的两边应尽量保持一样的吸音条件,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在墙壁四周贴上吸声棉或海棉。表3-2为常见建筑材料的吸声系数。




3、听音房应较干燥,避免灰尘及外界磁场的干扰。外界磁场对功率放大器及大屏幕彩色电视机的影响较大,比如音响器材与电脑就不适宜放置在一起。而灰尘或潮湿对各种碟片播放设备的激光头及转动系统的寿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4、有条件的家庭的听音房最好不小于20平方米。其三面墙面尺寸比例为1:1.6:2.5(矩形),高度为2.8,图3-2所示为理想听音室的几何形状。



表3-2 常见建筑材料的吸声系数


材料
吸声系数

打开的窗户
1.00

毛毯
0.58

地毯
0.15-0.2

木板
0.04

石灰墙
0.033

砖墙
0.025

护墙板
0.23

丝绒窗帘
0.12

沙发(人坐在沙发上)
0.70

玻璃
0.027

TL特效吸音海绵(齿波、金字塔等形状
0.3-0.6

TL高效槽木穿孔吸音板(规格不等)
0.4-0.9

25mm、50mmTL高效阻燃吸音板(玻璃纤维固化)
0.6-1.0

TL高效穿孔吸音板(规格不等)
0.4-0.9



5、听音房应尽量不要放置家具,最好在听音房内只放置器材和一套沙发,这们既可以防止引起声波的过多反射,沙发又可作为吸音物,加强对声波反射的吸收。


国内的大部分家庭特别是工薪阶层,从目前来说如果独立设一个听音房的可能性还不是很大,且大部分家庭的房屋结构大都相仿,房间的面积一般约12㎡~15㎡左右,有的房间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屋内还放置有家具等物品,这些对重放声的效果都是有一定影响的,因此,对于房间面积不大的消费者,由于听音的环境较为恶劣,应尽量选择一小型书式音箱,



对于一些居住条件较好的家庭(听音房在20㎡以上)则可以选择一些落地式音箱。
CLK发烧信号线!
淘宝: http://shop35466467.taobao.com
TOP
40#

回复:听音室不全攻略

谈听音室的设计制作/与音响器材的搭配
信息来源:《视听技术》
为什么要强吸重扩

    我们知道:在任何吸声不佳的矩形封闭房间中的任意一对平行墙面之间,都会产生驻波。也就是说,驻波的产生有两个必备的条件:一是没有吸声体的“平面光滑”;二是“平行墙面”之间。反过来讲就是:一对不平行的墙面之间是不会产生驻波的。
按理说,如果把试音室的三对平行墙面都搞成不平行的,如前低后高、前窄后宽的近似于“号筒音箱”的结构形成就应该会杜绝驻波产生的基础了。没错!但问题是,如果把房间搞成这种样子,我想,大部分的发烧友(就更不要说普通人家了)是很难接受的,因为它太不符合人们日常生活的视觉习惯,即使很多专业的录音室、消声室,也很少会采用这种结构形式。

    回到主题,为了消除或降低试音室内驻波的产生和影响,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每一对平行的墙面上,都装上吸音与扩散的物质,而且是越多越好。

    受杭州周先生之约,我于今年四月份专程赴杭州,为他设计制作了昌业音响(杭州)试音室。下面就来详细谈一下具体的设计制作情况。

    该试音室的体积为:长度为5.34m;宽度为3.8m;高度为2.7m。这是经过专门设计的“黄金”尺寸比例,所以,有了这个良好的基础,也就为下一步的设计处理工作带来了很多方便。

    试音室设计制作的情况大致如下:除了在音箱脚架与器材柜的那个小区域内铺的是几块大理石以外,其它整个地面全部铺的都是地毯。在两侧墙第一次反射处各安装使用了四块0.6m宽×2.2m高×0.1m厚的吸音框,里面全部填充矿物棉,外面再以地毯包裹后并镶嵌到墙面上。在沙发位置后墙的两个墙角也安装了两块同样材料、0.6m宽×2.2m高×0.1m厚的吸音框。在整个音箱后墙挂了一块落地窗帘,并采用二分之一面积折叠的方式。

    这么多吸音物质的安装使用,除了对中高频以上的驻波具有吸收的作用以外,还能对中低频驻波起到一定的吸收作用;同时,在两侧墙第一次反射音处作强吸音处理,能够有效的消除或减少音箱的第一次反射音对其直达声的干扰,可以使音场定位更加精准、层次轮廓更加分明。

    在整个天花板与其它三面墙上的剩余位置全部安装使用的都是二次余数扩散板。该扩散板是以2000Hz为中心扩散频率设计制作的,有效扩散频率范围约在1000Hz~10000Hz之间。为了便于安装使用,我把它设计制作成了580mm×580mm的方形结构。这是因为,假如把听音室的天花板全部设计制作成一个“横”方向的扩散板结构形式,那么它的扩散指数只为“1”;但假如把它设计制作成一半为“横”方向的,另一半为“竖”方向的扩散板结构形式,那么它的扩散指数就变成了“2”。以此类推。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把扩散板设计制作成方形结构的形式,在实际使用当中,不仅便于安装调整,而且通过变换安装扩散板的方向,还可以达到增大、增强扩散板的扩散指数与均匀分布扩散频率强度和密度的作用。

为什么要用羊皮灯

    我认为:高级音响一定要触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去,要努力挖掘和创造高级音响生活化的温暖、祥和、舒适、亲近氛围。高级音响的价值体现主要是在声音方面,但透过这种声音,它也体现了设计者本人的文化修养、艺术品味。消费者只有在文化认同和品味相投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去购买和享用它。

    遗憾的是,走遍很多音响市场的经销店,你很难看得出经营Hi-Fi音响与经营AV产品的店家之间,在装修风格与产品摆设以及经营手法上会有什么根本的不同。或者说,消费者根本就搞不清楚一套价格三万元的Hi-Fi音响器材,与三千元一套的AV家庭影院产品之间,它们如此之大的价格差距的真正原因和理由是什么。
CLK发烧信号线!
淘宝: http://shop35466467.taobao.com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