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巴赫《大无》 [复制链接]

查看: 24232|回复: 102
11#

chopin 在 2007-3-25 15:14:21 发表的内容
哈哈,胡说几句,和S兄交流:
富尼埃是我最喜欢的大提琴家,他所有的录音几乎都没有让我失望过。他的阿齐夫巴赫录音质量相当高,琴声丰润透明,低音有着很好的共鸣而高音也富有穿透力。特别要提到的是其中具有法国风格的第五组曲,仿佛整个路易十四时代的缩影,贵族的歌舞宴饮场面豪华气派,富丽堂皇,人们在这种气氛中尽享世俗之乐,这种高贵的庄严和其中朴素的萨拉班德舞曲完美结合,只有富尼埃那天生的贵气才表现的淋漓尽致。
至于斯塔克,我不否认其技术上的无懈可击,但给我的感觉像是一头西班牙斗牛在斗牛场上往来驰骋,横冲直撞,浑身上下有着使不完的劲,是一种偏硬朗的平民化的处理,总之不是我想听到的巴赫。


哈哈,肖邦兄,欢迎善意的交流。关于斯塔克和富尼埃。我觉得他们都是最优秀的,只是个人口味问题。富尼埃很优雅,我前面说了。但我觉得斯塔克在整部巴赫大无里结构更严谨,整体布局大气,整部组曲非常雄伟。斯塔克的大提琴很质朴,稳重。富尼埃给我的感觉是过于优美,倾注了太多的感情。只是个人感觉。我有三个斯塔克的不同版本,EMI不喜欢。但水星版和RCA版我最喜欢。我买大无是有选择的,因为不喜欢富尼埃,他的其他三个录音我都没买,其实我完全可以收齐富尼埃四个版本的。
TOP
12#

王健的巴洛克音乐专辑:

[upload=jpg]Upload/20073251201581420.jpg[/upload]
TOP
13#

chopin 在 2007-3-25 12:36:21 发表的内容
shinelb 在 2007-3-24 21:42:45 发表的内容
最喜欢斯塔克,不喜欢富尼埃。呵呵

最喜欢富尼埃,不喜欢斯塔克。呵呵。
这两位都公认是差不多最好的,两大帮派,哈哈
TOP
14#

ctx111 在 2007-3-24 21:43:54 发表的内容
[upload=jpg]Upload/200732421425785328.jpg[/upload]
等了很久的好帖。
贴上我最喜欢的版本顶一下!STARKER CELLO,MERCURY GOLD PROMO FOR BROADCAST ONLY NOT FOR SALE 金色电台版。
这是我找了很久才拥有的唱片。
恭喜!恭喜!因为没有经验,我买了一套复刻的,不过效果还可以。
TOP
15#

Wolfgang 在 2007-3-24 21:36:29 发表的内容
大无是我听得最多的作品了。以前超喜欢比尔斯玛,味道很浓重,是否是沉思深邃就见仁见智了。不过听了许多遍以后,还是觉得Fournier和史塔克耐听啊

最喜欢斯塔克,不喜欢富尼埃。呵呵
TOP
16#

[upload=jpg]Upload/200732421552627472.jpg[/upload]
TOP
17#

[upload=jpg]Upload/2007325945766274.jpg[/upload]

3.DG 00289 477 5228 GH2 王健的版本

中国人的骄傲!如果王健此版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单论演奏技巧,他和斯塔克等超技前辈大师相比,他是有差距的。王健不和他们比拼技巧,他有自己独有的风格。这个录音为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带来了永恒的现代东方气息。一种沉思默想的风格的演出,伴随着让人兴趣盎然的青年音乐家强列的个性。王健的演绎非常斯文,典雅,含蓄,内敛,内省。他的演绎不夸张,以非常娴熟的运弓和精准的发音将这部艰深的作品很好地表现出来。旋律,节奏,和声和音色等要素都表现得恰到好处。王健那把阿玛蒂意大利名琴音色美极,丰富的泛音和清晰的擦弦质感,都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次DG专门为王健设计了一个有中国特色并富于简约主义的封面,打破了DG一般出品的设计样式。王健是这样谈到巴赫的:“巴赫的音乐有很多旋律表现了中国人的生活哲学,比如谦逊、愿望不要成为欲望、喜爱但不一定占有。这都是中国人的处世哲学。因为我在这些价值观中长大,这些东西我感觉很亲切。巴赫的音乐让我更加确信这些人生理念。”王健已经成功地走出了第一步,但离超一流大师还有差距,期待他再接再厉。我在深圳听过他的大无现场,那种人琴合一的情景,令人非常难忘!
最后编辑shinelb
TOP
18#

与杜梅,皮尔斯合作的勃拉姆斯钢琴三重奏:

[upload=jpg]Upload/2007325125085234.jpg[/upload]
TOP
19#

[upload=jpg]Upload/200732513181577057.jpg[/upload]

4.ARCHIV 449711-2 GOR2 富尼埃的版本

法国四骑士对巴赫大无的贡献是很大的,尤其是富尼埃,他是大提琴优雅,浪漫的象征。“皮埃尔·富尼埃,法国大提琴家。1906年6月23日出生于巴黎一个法国将军的家庭。童年时代由母亲教他学习钢琴。9岁因患小儿麻痹症而无法使用钢琴踏板,因而转向大提琴。不久获准进入巴黎音乐学院,成为巴泽莱尔(Paul Bazelaire)的学生,随后又随赫金(Anton Hekking)学习。成名后富尼埃与许多同时代的优秀艺术家有过合作,包括科尔托、蒂博(Thibaud)、富特文格勒、卡拉扬和库贝利克(Kubelik)等。他不但演奏古典曲目,同样喜爱当代音乐,许多当代作曲家为他写了作品,包括马丁努、马蒂农(Martinon)和普朗克等。富尼埃逝世于1986年1月8日。”富尼埃共留下四套巴赫大无录音:accord一套;achive一套;tdk一套;philips一套。这里我只谈谈他的阿齐夫录音。他的速度并不突出,但技术非常完善,他在弓法的运用上特别是他的右手,可以说是超一流的。他的风格永远都是高贵,人文,谦逊而儒雅的。富尼埃有着一流的艺术感觉,演奏优雅,和谐,明亮,流畅,细腻而富抒情性。富尼埃的演绎可以说已经上升到生活哲学的高度。富尼埃使用的是GOFFRILLER大提琴(1722年),这把GOFFRILLER在富过世后,移主马友友。我不喜欢他并非说他不好,只是我喜欢斯塔克的风格。
TOP
20#

[upload=jpg]Upload/20073264301612120.jpg[/upload]

6.EMI7243 5 75368 2 0 托特里埃的版本

通过长期的聆听,细心的比较,我现在越来越不喜欢托特里埃的版本,尽管他是一位优秀的大提琴家。当然,个人的喜好是很主观的。我会引用一些托特里埃的客观生平资料,有助于大家对这位大提琴家的认识和理解。其实,我是很钦佩托特里埃的。“法国巴黎的学院派大提琴名宿保尔.托特里埃。他出生于法国巴黎一个音乐世家,就学于巴黎音乐学院。1930年获得大提琴比赛金奖。托特里埃的演奏风格具有典型的学院派特征,如运弓稳健,演奏作品整体风格规整。中国的大提琴演奏家们对托特利埃充满了崇敬和感激之情,因为他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来华讲学,令我们大开眼界.保尔·托特利埃是位浪漫主义音乐家,他以极大的热情全身心地投身于艺术中,完美的体验和卓越的技艺形成了他独具特色的人格魅力。”托特里埃曾说过一句名言:“在每个乐句中寻求理想的弓法,是每位大提琴家终生面临的挑战。”在法国四骑士里,我没有纳瓦拉的唱片,其余三人中,不大喜欢富尼埃和托特里埃,一个过于华丽,一个过于朴素单调,而詹德隆的风格处于两人之间,所以最喜欢。托特里埃的版本给人有些单调乏味的感觉,缺乏詹德隆和富尼埃的优雅,显得过于朴素,也许这是他的风格吧。他的乐句处理也显得干涩。乐句之间也显得不够流畅。这是我目前的主观听感。当然,他的版本比很多人还是要强。虽然不喜欢他的大无,但这不影响我对托特里埃的尊敬,因为他的高超技艺和修养;因为他和中国人的深厚友谊;更因为他培养了杜普蕾这样优秀的大提琴家。
最后编辑shinelb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