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巴赫《大无》 [复制链接]

查看: 23807|回复: 102
1#
巴赫故居:

[upload=jpg]Upload/200732419221674735.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732419223146008.jpg[/upload]
分享 转发
TOP
2#

写30版巴赫《小无》的时候,我并不觉得辛苦。相反,心情很愉悦,觉得是种享受。我时常思考:为什么要写这30版巴赫《小无》呢?我想真正发自我内心的答案应该是“感恩”吧!听古典音乐十几年,给我最多生活启迪和艺术享受的作品出自音乐之父之手,我对他满怀感激之情。我希望我写的文章能感动更多人,让他们也来喜欢巴赫的音乐,也算是自己不枉爱乐十几年。现在我觉得自己应该由零开始,写写巴赫《大无》了。计划写20版。因为巴赫《大无》是我最喜欢的古典音乐作品,她是一个世界和宇宙,让我时常仰望。巴赫的情感“在规模上与莎士比亚同等宏伟”。如果说写30版巴赫《小无》是“心情愉悦”,那么写20版巴赫大无则是“诚惶诚恐”。在圣人面前,人永远是渺小的……..

巴赫是巴洛克音乐的集大成者,空前绝后的音乐圣人,他的作品分成三阶段。第一阶段是1708-1717年间的魏玛时期,此时最主要的作品是管风琴曲。第二阶段是1717-1723年间的克腾时期,是他器乐曲创作最旺盛的阶段,包括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布兰登堡协奏曲、无伴奏小提琴组曲与奏鸣曲、小提琴协奏曲、创意曲、十二平均率上卷等等,都在这个时期完成。第三阶段是1723-1750年间的莱比锡时期,此时主要创作为合唱曲。当时在克滕宫廷里有两位古大提琴家(Viola da gamba)傅贝尔曼(Christian Ferdinand Abel)、李尼希克(Christian Bernhard Linike,同时也是此曲首演者),巴赫便以他们为对象,谱写这套无伴奏大提琴组曲。这就是巴赫《大无》产生的历史背景。

组曲顾名思义是由许多小曲组合起来,在当时组曲有固定的组合,巴赫《大无》是这样的:第一段前奏曲(Praeludium);第二段阿勒曼舞曲(Allemande);第三段库朗舞曲(Courante)第四段萨拉邦德舞曲(Sarabande);第五段第一、二号采用的小步舞曲(Menuetto),这种舞曲后来广泛地使用在交响曲、奏鸣曲上。第三、四号采用的布雷舞曲(Bourree)。第五、六号采用的嘉禾舞曲(Gavotte)。舞曲之间主要以节奏性格、速度快慢来区分辨识。巴赫的六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就是以这样的形式写成。为形象地说明这6首组曲,罗斯特洛波维奇作了生动的解说,但我觉得只能作为参考。老罗是这样解说的:“这六个组曲的声调色彩,G大调是明亮的色彩;D小调是悲伤而强烈的;C大调是灿烂的;降E大调是庄严、带着不透明浓度的;C小调是一种暗而强烈的颜色;D大调是辉煌的调性,如一束阳光般眩目耀眼。这些交互作用——贯穿全套组曲发展的方式,给了我对这音乐工作时的独特洞察力。这些组曲提供了很棒的技术挑战,尤其是原来为五弦大提琴而作的第六组曲。有人或许会称第一组曲是青春的。它的长度最短,而且是大调,其后每一组曲在结构的复杂程度上是递增的,连前奏曲也不例外,直到第六组曲——我认为它是独奏大提琴的“交响曲” ——到达了终极的颠峰。依我所见,那些前奏曲便是每个组曲最本质的乐章,它们非常多样且包含了巴赫音乐最深奥的理念。”简单地说:第一号组曲——“明亮”;第二号组曲——“悲伤而强烈”;第三号组曲——“辉煌”;第四号组曲——“庄严而不透明”;第五号组曲——“黑暗”; 第六号组曲——“阳光”。切记:这样的解说只能参考。

每当聆听巴赫《大无》,我都会想起巴赫所处的那个伟大时代。聆听巴赫的音乐,令人追忆起一个人类追求真理的伟大时代,一个奠定人类近代科学和哲学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巴赫的音乐,则折射着时代的和真理的光辉。下面我就谈谈20个巴赫《大无》录音,开始吧:
最后编辑shinelb
TOP
3#

支持下.........
继续原创~~~
不过想学点巴赫以外的东西~~~
:))
TOP
4#

[upload=jpg]Upload/200732421115929146.jpg[/upload]

2.SONY SBK 89960 比尔斯玛79年版

这也是一个巴洛克大提琴版,我很喜欢的一个版本。世界闻名的古乐派大提琴演奏家Bylsma,曾任荷兰阿姆斯特丹大会堂管弦乐团大提琴首席多年,之后以大提琴家身份闻名乐坛,尤其擅长诠释巴洛克音乐与古典早期的作品。1976年他成为第一位灌录巴洛克大提琴的演奏家,而且曾经灌录过维瓦第全部的大提琴作品。他所演奏的巴赫无伴奏评价相当高,从本真的角度来看,比尔斯玛的演奏更接近于巴赫原作的精神,他不仅具有卡萨尔斯式的深沉,同时还充分显示了作品原有的古朴醇美。他的风格沉稳内敛,大提琴音色低沉厚实,显示出一种内向性格,我觉得这些特点表现了巴赫大提琴音乐的本来面目。象卡萨尔斯一样,比尔斯玛是一位人道主义者,他的琴声充满了人性,他不以速度、炫技取胜,他展现的是恬静、内省、沉思而深邃的味道........
最后编辑shinelb
TOP
5#

rosemaid 在 2007-3-24 20:26:47 发表的内容
支持下.........
继续原创~~~
不过想学点巴赫以外的东西~~~
:))


巴赫声乐还要向你学习。:)
TOP
6#

[upload=jpg]Upload/200732420361452801.jpg[/upload]

1.WINTER&WINTER 910028-2 Paolo Beschi 巴洛克大提琴版

大家可能会想不到我第一个会介绍这个版本。这个版本演奏者名气不大,但这套唱片却非常有名。Winter&Winter来自德国,相信在国内知道的人不多,他们出的唱片音乐都相当冷门,非常具有发烧意念,但品味却相当一流,看得出是专门针对西欧及日本的高级唱片收藏者制作的。不过,国内的听众要拥有这个牌子的唱片,恐怕要凭运气了。这张唱片收录的大无,唱片封面还注明由Polo Beschi用巴洛克大提琴演奏, 就是那种没有支撑杆, 需用两腿夹紧琴身来演奏的古大提琴演奏,也就是古乐版。比尔斯玛也是这样演奏的。Paolo Beschi 是和谐花园的成员,并非超一流的人物。但他却具有一流的演奏技巧和修养。这套唱片精彩之极,演奏速度飞快,力道迅猛。音色特别纯净,低音区音色饱满,宽松而清晰。但不知为何:这套唱片上集和下集风格不太统一(其实大无每一组曲一般处理手法是不同的,不是这个概念),也就是说整体性好象不是很完整。这是一个精彩而有争议的版本,留给大家去评判吧。
最后编辑shinelb
TOP
7#

速度比较自由,很快。一流演绎,但不是最好的。
TOP
8#

听音乐去了,明天继续。
TOP
9#

ctx111兄:金色电台头版不便宜啊!!
最后编辑shinelb
TOP
10#

贴两张王健的唱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