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巴赫《大无》 [复制链接]

查看: 23809|回复: 102
31#

[upload=jpg]Upload/20073264301612120.jpg[/upload]

6.EMI7243 5 75368 2 0 托特里埃的版本

通过长期的聆听,细心的比较,我现在越来越不喜欢托特里埃的版本,尽管他是一位优秀的大提琴家。当然,个人的喜好是很主观的。我会引用一些托特里埃的客观生平资料,有助于大家对这位大提琴家的认识和理解。其实,我是很钦佩托特里埃的。“法国巴黎的学院派大提琴名宿保尔.托特里埃。他出生于法国巴黎一个音乐世家,就学于巴黎音乐学院。1930年获得大提琴比赛金奖。托特里埃的演奏风格具有典型的学院派特征,如运弓稳健,演奏作品整体风格规整。中国的大提琴演奏家们对托特利埃充满了崇敬和感激之情,因为他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来华讲学,令我们大开眼界.保尔·托特利埃是位浪漫主义音乐家,他以极大的热情全身心地投身于艺术中,完美的体验和卓越的技艺形成了他独具特色的人格魅力。”托特里埃曾说过一句名言:“在每个乐句中寻求理想的弓法,是每位大提琴家终生面临的挑战。”在法国四骑士里,我没有纳瓦拉的唱片,其余三人中,不大喜欢富尼埃和托特里埃,一个过于华丽,一个过于朴素单调,而詹德隆的风格处于两人之间,所以最喜欢。托特里埃的版本给人有些单调乏味的感觉,缺乏詹德隆和富尼埃的优雅,显得过于朴素,也许这是他的风格吧。他的乐句处理也显得干涩。乐句之间也显得不够流畅。这是我目前的主观听感。当然,他的版本比很多人还是要强。虽然不喜欢他的大无,但这不影响我对托特里埃的尊敬,因为他的高超技艺和修养;因为他和中国人的深厚友谊;更因为他培养了杜普蕾这样优秀的大提琴家。
最后编辑shinelb
TOP
32#

ctx111 在 2007-3-25 10:50:41 发表的内容
shinelb 在 2007-3-25 4:05:29 发表的内容
ctx111兄:金色电台头版不便宜啊!!

是有点贵。连我的朋友都认为是否傻了?但我认为值得拥有。我收藏的LP很多都是便宜的翻版,但对特别喜欢的,可能的话我都设法找头版。


我认为这样是对的,向你学习。
TOP
33#

富尼埃,斯塔克,两个都喜欢.
TOP
34#

[upload=jpg]Upload/20073251626919939.jpg[/upload]

5.PHILIPS 442293-2  詹德隆的版本

在法国四骑士里,相比富尼埃,我更喜欢詹德隆。“毛利斯·詹德隆(1920--1990 ),法国大提琴家、指挥家。1920年12月26日出生于法国尼斯,1990年8月20 日在法国逝世。詹德隆在尼斯与巴黎音乐学院接受音乐教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独奏家身份在欧美旅行演出, 获得广泛好评。1945年首度在伦敦演出普罗科菲耶夫大提琴协奏曲。詹德隆经常在法国和德国举办大师班。1970 年任巴黎国立音乐学院教授。1971年到1972年担任伯恩茅斯交响乐团助理指挥。1984年到上海讲学和演出。是中国人的好朋友,象托特里埃一样,同样值得尊敬。”詹德隆的大无同样很优雅,轻灵,流畅自如,细节丰富。但相比富尼埃要朴素。整体布局也比较均衡,属于比较扎实耐听的类型。总的来说,詹德隆水准属于一流高手之列。但也有人说他的大无内涵不够深刻,见仁见智了。他在菲利普的一系列录音都相当出色。
TOP
35#

不客气,今天继续。
TOP
36#

S大人辛苦了
TOP
37#

好!下面就写富尼埃。
TOP
38#

[upload=jpg]Upload/20073265325597125.jpg[/upload]

7.SONY S2K 63203  马友友的版本

和许多人看法不同,马友友的版本是我很喜欢的。“马友友出生于巴黎,4岁开始由父亲启蒙学习大提琴,之后便投入提琴大师琼斯-舒尔兹(Janos Scholz)门下;1962年进入茱莉亚音乐院受教于罗斯教授(Leonard Rose);1978年即获颁享誉全球的艾维-费雪奖(Avery Fisher Prize),并毕业于哈佛大学;1991年由哈佛大学授予其荣誉博士学位。”客观地说:中国爱乐人总喜欢以马友友来作为一种中国人的骄傲,但准确来说,他并非拥有中国国籍。但是,马友友拥有东方人的特质:我们可以时刻在马友友的音乐中感觉到来自古朴东方传统气质——优雅,含蓄,儒雅,却不失幽默风趣。马友友的大无我认为是非常优秀的,尽管缺乏一点力度。他的演绎非常流畅,谦虚笃实,温厚和善,浪漫优雅而不过分。他的第一组曲特别出色,富于想象力和生命活力。生于法国,长于美国,又具有谦虚深沉的中国血统,使马友友擅长发挥对不同文化的敏感触觉。但是,对于他涉足爵士音乐,电影音乐,民族音乐,舞蹈音乐等领域。我认为是不大成功的。马友友主要用三把琴:第一把是由富尼埃借来使用多年的Goffriller琴,制作于1772年;第二把是Montagnana琴;第三把,是杜普蕾的Strad琴,制作于1712年。他说最喜欢Strad琴:“Strad琴是我所用的乐器当中反应最迅速的。任何加诸该乐器上的指力所反射出来的音色都是那么的美丽,甚至比我想象中的还要美丽。”马友友50岁了,他的水平比王健要高。
最后编辑shinelb
TOP
39#

好文,谢谢shinelb提供很好的唱片资料,请继续
TOP
40#

好的。明天我继续写。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