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56789101112» / 3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名人谈唱片录音资料汇集(最新:Classic Records老板Michael Hob... [复制链接]

查看: 42312|回复: 322
81#

回复:名人谈唱片录音资料汇集(最新:开盘带能有多大动态?)

我觉得有些朋友是不是过于迷信和崇拜录音师的观点和说法了?录音是录音师做出来的,但他们是不是就是听到了录音的最好或全部频段甚至正确表现.答案是不一定的.

看看"高保真音响"上对张亚东的采访,和赖英智在"新音响"上发表的有关文章,就能知道部分了.

真没必要迷信某类人,把他们的话当成真理和标准的指归.声音的问题还是要以自己的耳朵做主.对声音的偏好,就象对美食流派和美女风格的欣赏一样,所谓正确和标准的讨论,基本是废话和多余.
TOP
82#

回复: 名人谈唱片录音资料汇集(最新:开盘带能有多大动态?)

原帖由 johnleeh 于 2007-6-2 13:08:00 发表
我觉得有些朋友是不是过于迷信和崇拜录音师的观点和说法了?录音是录音师做出来的,但他们是不是就是听到了录音的最好或全部频段甚至正确表现.答案是不一定的.

看看"高保真音响"上对张亚东的采访,和赖英智......


这些话的逻辑有问题. 当然,就事论事. 不用争吵.
TOP
83#

回复:名人谈唱片录音资料汇集(最新:开盘带能有多大动态?)

建议把我提到的文章找到看了看再谈,不然你所提到的逻辑都是自己想当然的逻辑.

很多东西,我觉得存在单当面的话语选择性崇拜没什么意思.兼听则明.
TOP
84#

回复: 名人谈唱片录音资料汇集(最新:开盘带能有多大动态?)

卡拉扬支持数码录音

这个或许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情了。卡拉扬认为数码录音绝对是优于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其他录音方式。卡拉扬的这个观点可以找到很多出处来证实,这是一个:http://findarticles.com/p/articles/mi_m1430/is_n5_v17/ai_16368607

另外这个资料里面也提供了另外一个事实:吉他手Robbie Robertson在录制专辑《Storyville》的时候,同时以模拟和数码两种模式进行,最后A-B比较的时候,跟录音师Steve Nye都一致认为数码更真实。并且注意到,录音师Steve Nye在这之前都是模拟录音的支持者。
您回贴了但我没答复?请点击这里 <——(2007.12.10更新!请各位网友留意察看)
TOP
85#

回复: 名人谈唱片录音资料汇集(最新:开盘带能有多大动态?)

人能否感觉出音乐里超过21kHz频率的信息?

有一些烧友声称自己可以分辨出;并且卖超高音单元的厂商等在广告里也教导大家录音里面的超声波信息可以让你听到更好的效果。

不管怎么说,还是让科学实验来说明一切吧。

日本广播公司实验室的研究员Toshiyuki Nishiguchi等人进行了实验,对36名实验者进行了测试,结果证实没有任何一位实验者能够区分出滤掉了21kHz以上信号和含有21kHz以上信号的同样音乐之间的差别。这是报告的原文:http://www.nhk.or.jp/strl/publica/labnote/lab486.html

当然他们也承认,不排除地球上可能存在其他人,可以听出差别。所以建议坚信自己有音乐里超声波听力的朋友,不妨跟上述研究机构联系,亲临NHK实验室去推翻他们的结论。
您回贴了但我没答复?请点击这里 <——(2007.12.10更新!请各位网友留意察看)
TOP
86#

回复: 名人谈唱片录音资料汇集(最新:音乐中的超声波)

原帖由 felixcat 于 2007-6-3 14:38:00 发表
人能否感觉出音乐里超过21kHz频率的信息?

有一些烧友声称自己可以分辨出;并且卖超高音单元的厂商等在广告里也教导大家录音里面的超声波信息可以让你听到更好的效......


那不知超高频影响高中频的说法是否成立?从分析的角度讲,不知大家会支持哪一种说法?没有办法做实验证实想法也是种痛苦呀。
倏忽虚无境 迷离山水情
TOP
87#

回复:名人谈唱片录音资料汇集(最新:音乐中的超声波)

也不一定哦。。并不是所有的制作人都喜欢数字。
著名的金属乐制作人bob rock(曾为metallica,motley cure等制作经典专辑)就一直坚持使用模拟设备录音。其具体言论可参见metallica纪录片《one year and a half》。
TOP
88#

回复: 名人谈唱片录音资料汇集(最新:音乐中的超声波)

原帖由 felixcat 于 2007-6-3 14:38:00 发表
人能否感觉出音乐里超过21kHz频率的信息?

有一些烧友声称自己可以分辨出;并且卖超高音单元的厂商等在广告里也教导大家录音里面的超声波信息可以让你听到更好的效......



这个实验只说明的是在正常的音乐信号下,人耳对20khz以上的信号是否有辨别能力。如果要做到绝对严谨,我认为应该再加上两个其他的实验:

将20khz以下的信号去除,保留20khz以上。测试同样的人,在消声室内看是否能够区分静音和去除20khz以下的信号部分,以及单独的20khz以上白噪音信号。

如果结果有明显的统计学优势,那么进行下面这个实验:

将原始信号20khz以上的信号加强+90db。测试同样的人,看是否能够区别这个信号和原始信号以及加上20khz以上+90db白噪音的信号。


我的观点,20khz以上的信号是有用的,因为他会改变20khz以下,尤其是高频信号的波形,而这些波形是音色的关键。乐器大多是有多重谐波的。

我的另一个观点,既然这种20khz以上信号对20khz以下信号会产生影响,那么为什么不把它加进来呢?刻意维持16/44.1的cd信号还要从24/196的数字母带降频,重取样。这本身又是一次失真。既然hi-fi就是高保真,那就应该把它加进来。
TOP
89#

回复: 名人谈唱片录音资料汇集(最新:音乐中的超声波)

原帖由 tallicaboy 于 2007-6-3 17:57:00 发表
这个实验只说明的是在正常的音乐信号下,人耳对20khz以上的信号是否有辨别能力。如果要做到绝对严谨,我认为应该再加上两个其他的实验:

将20khz以下的信号去除,保留20khz以上。测试同样的人,在消声室内看是否能够区分静音和去除20khz以下的信号部分,以及单独的20khz以上白噪音信号。


我觉得他们这个试验的目的是在于,考察在聆听正常的音乐条件下,人耳是否对超高频宽具有分辨能力。因为大家买音响是为了听音乐的。这个实验有具体的应用背景。当然在特殊情况下,人耳很有可能可以听到高于21kHz的声音。比如我自己就测试过自己,在合理的功率的情况下,我的耳朵可以听到至少23kHz的单频率声波。

其实不要说20多k的信号了,只要超音波的功率足够大,足够让人体产生不舒服的感觉或者耳膜产生损伤了,那这时候当然也可以算人体“感觉到”——但我觉得这样的数据没有应用的价值。

另外有一点不明白,您说的“单独的20khz以上白噪音信号”是什么意思呢?白噪音的定义是一种功率谱密度为常数的随即信号,即此信号在各个频段上的功率是一样的。所以您的意思是否是说白噪音信号里20kHz以上的那部分?

因此,所以我觉得,假如您建议:

原帖由 tallicaboy 于 2007-6-3 17:57:00 发表
如果结果有明显的统计学优势,那么进行下面这个实验:

将原始信号20khz以上的信号加强+90db。测试同样的人,看是否能够区别这个信号和原始信号以及加上20khz以上+90db白噪音的信号。


按照我上面所说的,因为我们实验目的是面向正常的音乐聆听的前提的,因此您提议的这个实验是可以做,但我不认为对于我们前面这个前提的情况有太大的意义。

最后,对于:

原帖由 tallicaboy 于 2007-6-3 17:57:00 发表
我的观点,20khz以上的信号是有用的,因为他会改变20khz以下,尤其是高频信号的波形,而这些波形是音色的关键。乐器大多是有多重谐波的。


我觉得这个命题等价于“人耳能否区分音乐信号里是否滤掉了20kHz以上信号”——也就是说上面我引用的NHK实验想去验证的,您说对不对?
您回贴了但我没答复?请点击这里 <——(2007.12.10更新!请各位网友留意察看)
TOP
90#

回复:名人谈唱片录音资料汇集(最新:音乐中的超声波)

另外补充一点,我觉得采用高取样率的最直接优点是使得anti-aliasing滤波器更容易设计(而“包含更宽频宽”则是相当次要的一方面了,对音乐的音质不见得有影响)。因为现实中的滤波器是做不到“一刀切”那样的理想状况的,因此采用高取样率可以留给滤波器更宽松的衰减段。
您回贴了但我没答复?请点击这里 <——(2007.12.10更新!请各位网友留意察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