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名人谈唱片录音资料汇集(最新:Classic Records老板Michael Hob... [复制链接]

查看: 42381|回复: 322
41#

回复:名人谈唱片录音资料汇集(最新:CBS传奇性制作人John McClure谈录音)

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看到Mercury、RCA、Decca、TELARC、CBS这几家大唱片公司的主要录音师和制作人,对于数码和模拟两种格式的评价了——他们都是毫不例外地认为数码录音/制作更加保真传神。

现在主要还缺DG、EMI、Philips的资料,希望接下来能够找到补上。假如把卡拉扬算上的话,那么DG的也算是有一些了。EMI的话我以前借过的一本书上说过70年代末的时候EMI的技术队伍里面也讨论过是否上数码录音,并且当时讨论的重点不是音质好不好的问题,而是设备难不难制作和操纵。最后决定上数码录音,并且普列文愿意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79年),并且还在EMI的第一代数码录音机旁留了影。
最后编辑felixcat 最后编辑于 2007-06-04 13:09:15
您回贴了但我没答复?请点击这里 <——(2007.12.10更新!请各位网友留意察看)
TOP
42#

回复: 名人谈唱片录音资料汇集(最新:CBS传奇性制作人John McClure谈录音)

原帖由 tallicaboy 于 2007-6-4 15:47:00 发表
这难道不自相矛盾吗?您以前提到过模拟磁带的频宽,动态都是不行的,那为何还要用dvda和sacd呢?


难道DVDA和SACD的优点只是在频宽和动态上面吗?


原帖由 tallicaboy 于 2007-6-4 15:47:00 发表
那些cd并不是像这两位所言这么出色。我是比较过的。


能否详细一些,具体是谁与谁进行比较呢?
您回贴了但我没答复?请点击这里 <——(2007.12.10更新!请各位网友留意察看)
TOP
43#

回复: 名人谈唱片录音资料汇集(最新:CBS传奇性制作人John McClure谈录音)

原帖由 tallicaboy 于 2007-6-4 15:49:00 发表
卡拉扬的话似乎是不能太相信,他曾经闹过一个很大的笑话。。。他要录音师多次调整设备,技师因为嫌他烦,告诉他已经调整过了,卡拉扬就信了,而后说这次比上次好多了。。哈。。。


请看这个帖子第一页第二个回复中的第四点。

另外请先不要笑卡拉扬,试想假如场景中的卡拉扬换成是您,您是否100%听得出来?——我可以先给您一个我自己的判断:假如是我,我肯定不能保证每次都辨得准。
您回贴了但我没答复?请点击这里 <——(2007.12.10更新!请各位网友留意察看)
TOP
44#

回复: 名人谈唱片录音资料汇集(最新:CBS传奇性制作人John McClure谈录音)

Dan Lavry谈数码录音技术


或许很多人不知道Dan Lavry是谁,但是我相信这里没有人不知道EMI阿贝路录音室、Capitol、20世纪福克斯公司、华纳唱片等等吧。上述公司的录音室里的一部分数码录音、混音设备就是Dan Lavry设计的。这应该足够说明Dan Lavry是谁了。下面我们来看看他有什么看法。


Dan Lavry反对有的厂商极力宣传过高取样率的数码产品。这是他写的一个教程,理论成分不少,有兴趣的朋友不妨浏览一下(需要安装PDF浏览软件):http://www.lavryengineering.com/documents/Sampling_Theory.pdf

必定会有人对Lavry的这个结论不以为然的——因为仅仅看他的结论,对于某些人来讲是属于“大逆不道”的。但是正如大家在我这个主题贴子里面就能看到:只知道一些理论的知识而不是从事电路设计制造的话,是不会理解到为何现实的产品要在规格上采取折衷的。而Lavry作为一名设计师,他指出:尽管越高的取样率理论上来讲有更好的表现;但在实际硬件设计制造中,速度越快意味着设备误差相应增大,正所谓是“得不偿失”。这个观点换一个说法或许更加清晰:在现实中,同样的技术、工艺水平前提下,低速的ADC/DAC(指的是我们目前看到的这一类。谢绝量子物理、弦论之类的引申,多谢配合)的运行准确度要比高速的要好——这个情况是永远成立的,只要这种技术还存在。

并且Lavry指出,88.2和96KHz的取样率早已超过人耳所必需的了,因此192kHz那些对于音响来讲根本就是多余的。并且Lavry在文章结尾处的总结是点睛之作,他指出:192kHz的取样率虽然取样速度快,但带来的代价是设备运行准确度下降,反而带来不必要的失真。因此他说:“The optimal sample rate should be largely based on the required signal bandwidth”(现实中需要多少频宽,就用对应的取样率)。

事实上,尽管Lavry设计的产品里取样率最高的是96kHz,但是他在文章里说了:这个取样率已经是过度的了(原话:The above suggests that 88.2 or 96KHz would be overkill......So if going as fast as say 88.2 or 96KHz is already faster than the optimal rate)。

因此我觉得对于我自己个人来讲,综合考虑到个人习惯、软件来源等因素,我现在只希望CD、DVDA、SACD的硬件切切实实地做好,越接近理论值越好——假如我要买音响,我只愿意把钱花在能改善这些方面的技术上。
您回贴了但我没答复?请点击这里 <——(2007.12.10更新!请各位网友留意察看)
TOP
45#

回复: 名人谈唱片录音资料汇集(最新:EMI阿贝路录音室设备设计师Dan Lavry谈数码技术)

原帖由 tallicaboy 于 2007-6-5 12:04:00 发表
一家之言哦。。。即使是abbey road studio现在也是在用192的设备的。http://www.abbeyroad.co.uk
另外,楼上总是想证明高采样是错误的?
那么为什么lavry的96k dac和adc你却没有批评呢?这些东西是他写在04年的,他写的这些东西任何一个搞数模硬件开发的工程师都会很熟练的证明。否则人们不会一直在推进这些技术。
http://www.analog.com/UploadedFiles/Data_Sheets/AD1853.pdf
结合你给的那片论文看看这个东西的资料。。可以推翻很多结论哦。。这东西是非常先进的。


请您仔细看清楚我引用的那篇paper里的意思。开头Introduction里,“Sampling at 192KHz produces larger files requiring more storage space........”,当我们说sampling一样东西的时候,您认为这是A/D还是D/A呢?您读完Lavry的文章后,您觉得他批评的是A/D还是D/A呢?——所以您拿ADI的DAC做例子,有什么意义呢?

不如您顺便看看ADI的纯粹的音频ADC芯片产品里面,不算Delta-Sigma那些,最高采样率是多少?这里节省您一点时间,链接是:http://www.analog.com/en/subCat/0,2879,765%255F789%255F0%255F%255F0%255F,00.html

另外提一个小建议:您想概括性地转述我的话的时候,请能否不要篡改我的原意呢?我什么时候“想证明高采样是错误的”?我完全赞同在纯理论上采样率越高能包含的频段就越宽——这是傻子都知道的道理;引用上面的资料只是表明了,在实际设计生产里,由于硬件误差的限制,做超高采样率反而有可能会“得不偿失”,这是事实,和证不证明没任何关系。

最后你想问我,为什么Lavry自己做96kHz的产品,我没有批评对吧?Lavry的原文不是已经承认他自己这样做已经是过度的了吗?我在上面也白纸黑字提到过的。既然人家都已经承认是过度了,我还能批评什么呢?另外在本贴第一页已经约法三章:对引用资料有不同意见,请不要与我讨论。您不妨看看,我上一个回复里只有最后一个段落才是我自己的观点,其余都是翻译和转述引用资料的内容,所以我觉得假如您对那些观点有什么不同看法,不妨跟Lavry本人联系讨论解决,他的办公电话是1-360-598-9757。多谢您的配合。
您回贴了但我没答复?请点击这里 <——(2007.12.10更新!请各位网友留意察看)
TOP
46#

回复: 名人谈唱片录音资料汇集(最新:EMI阿贝路录音室设备设计师Dan Lavry谈数码技术)

原帖由 tallicaboy 于 2007-6-5 12:11:00 发表
dac本身snr由130db掉到115db看似巨大,实际上能不能达到130db还要看后端的模拟电路设计。所以这不是什么得不偿失的问题,只是他个人功力不够罢了


“吃不到的葡萄肯定是酸的。”
您回贴了但我没答复?请点击这里 <——(2007.12.10更新!请各位网友留意察看)
TOP
47#

回复: 名人谈唱片录音资料汇集(最新:EMI阿贝路录音室设备设计师Dan Lavry谈数码技术)

原帖由 非音响发烧友 于 2007-6-5 12:58:00 发表
关于高低BIT的问题, 目前日本和欧洲的DAC确实有一股反潮流出现. 就是说:16/44做到最好就可以了. 他们的理由,也很明确: 最终还是要播放CD.
他们的设计理论是LESS IS MORE. 而且一些DAC标榜使用的电子元件少到个位数.......


这样看上去也是有道理的。说到做A/D和D/A芯片的厂家,美国这边做得好的公司我接触过的有ADI和TI。ADI招人特别严格,在里面做过Intern的人想申请Full Time,也还要重新面试两回。
您回贴了但我没答复?请点击这里 <——(2007.12.10更新!请各位网友留意察看)
TOP
48#

回复: 名人谈唱片录音资料汇集(最新:EMI阿贝路录音室设备设计师Dan Lavry谈数码技术)

原帖由 tallicaboy 于 2007-6-5 13:37:00 发表
所以,会当刚才那个问题,你觉得larvy他自己讲的是对的吗?至少从目前看来,众多专业设备在192采样率下的snr做的跟96,48几乎是一样的。问题就出现这里,因为达到130db的snr没有比120dbsnr下提高采样带来的保真的提升大,所以厂家才会这样做。既然有这个提升,厂家当然就会这样做。还有,你提到ad没有192khzad芯片,我认为这并不代表192是不好的,而是技术的原因。就好像我要说5个g的cpu不好,因为现在只有3个g的一样。


您不妨回想一下这一段话里,您能够拿出确凿资料支持的内容有多少呢?比如说您讲“因为达到130db的snr没有比120dbsnr下提高采样带来的保真的提升大,所以厂家才会这样做。”——能否请您告诉大家是哪一个厂家的文件这样写的?或者是哪一个厂家的哪一位设计师在什么时候、场合下告诉您的呢?

我再一次向您提一个建议:希望您转述我的意见的时候保持我的原意。我提到ADI没有192kHz的AD芯片,但我也没有说192不好。引用的资料说的问题是:“有没有必要”;而不是“好不好”。所以请您不要把话题往“好不好”方面引,谢谢。

顺便地,Analogue Device公司通用的缩写是ADI(该公司在纽约股市的代号),而不是您在最后一句话里说的“AD”;在EE业界内大家都用ADI这个称呼,该公司在自己的官方主页上也自称“ADI”(http://www.analog.com/en/corp/)。
您回贴了但我没答复?请点击这里 <——(2007.12.10更新!请各位网友留意察看)
TOP
49#

回复: 名人谈唱片录音资料汇集(最新:EMI阿贝路录音室设备设计师Dan Lavry谈数码技术)

原帖由 tallicaboy 于 2007-6-5 13:55:00 发表
http://www.prismsound.com/music_ ... 8xr/ada8xr_home.php
业界参考级。可以看看有多少人在用它。专业人士不会那么受lavry 眼中的“salesman”忽悠的。性能好的自然是一种选择。......


正如在很久以前比较CD与LP的贴子里所建议的,避免拿出个案来说明整体的问题。您能拿出一个业界参考级,我也能拿出一个符合我观点的业界参考级出来;如此循环下去没有尽头。所以我们要抓住问题的本身,这个问题是有具体数据可以佐证,有确定答案的。事实上您不妨发信问各大芯片设计厂商,您就问:相同的bit数下,取样频率稍高和取样频率稍低的两块ADC用相同的结构和工艺设计制作,谁的sampling准确度高。当然您询问的时候,不能拿音频范围的ADC跟射频的ADC比。
您回贴了但我没答复?请点击这里 <——(2007.12.10更新!请各位网友留意察看)
TOP
50#

回复: 名人谈唱片录音资料汇集(最新:EMI阿贝路录音室设备设计师Dan Lavry谈数码技术)

原帖由 tallicaboy 于 2007-6-5 14:18:00 发表
这是当然的。所有顶级厂家的96khz adc都能做到130db的snr,而192khz的大多只能做到120db左右,


暂先不考证您这个数据对不对。现在先假设数据是对的,那这正好证明了:采样率高的ADC,由于采样的准确度受到影响,也就是说产生了噪音,所以导致SNR下降。
您回贴了但我没答复?请点击这里 <——(2007.12.10更新!请各位网友留意察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