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627282930313233 / 3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名人谈唱片录音资料汇集(最新:Classic Records老板Michael Hob... [复制链接]

查看: 42241|回复: 322
301#

回复: 名人谈唱片录音资料汇集(最新:《时代》杂志评“LP vs CD之战”)

原帖由 胡思 于 2007-12-5 11:09:00 发表
借楼主的贴,转一篇文章,希望理性探讨, E文好的请翻译一下。


Vinyl May Be Final Nail in CD's Coffin
By Eliot Van Buskirk  10.29.07 | 12:00 AM
As counterintuitive as it may seem in this age ......



胡思网友找到的这篇文章,是主观上赞扬LP的典型文章。因为文章里面除了口号式的“vinyl is the true version of the release”、“Records can sound better than CDs”这类话之外,唯一能找到说理由的是:

“Another reason for vinyl's sonic superiority is that no matter how higha sampling rate is, it can never contain all of the data present in ananalog groove, Nyquist's theorem to the contrary.”(无论取样率多高,数码格式都无法包含LP音纹里的所有信息)

这就体现出文章原作者对音响技术是一知半解的。因为很明显我们也可以同样反问:“无论制作工艺多么高多么先进,LP能够全部刻进普通CD上所包含的所有信息吗?”另外,LP的音纹里还包含了大量的各种必然的失真,数码干嘛要“contain all of the data present in ananalog groove”呢。

由于在各种可测量的指标里面,都已经证实数码要比模拟的精确得多,所以我们基本可以断定不可能有文章可以从科学技术指标或者讲科学的角度来论证模拟比数码更精确的。因此目前网络上大量赞扬模拟的文章常用的招数是:作者不断重复个人的感觉“模拟听上去好,舒服”等等。

还有便是一个更加隐蔽的招数。正如北美这边传教的人会找尽一切机会跟你说“你不信耶稣的话死后会下地狱”(的确,圣经这本恶心书上是这么写的);而盲目宣传LP的文章通常会在里面暗示读者,你不听LP就意味着你不懂音乐,品味不够高。比如说这篇文章里说“all make it the format (LP) of choice for people who really care about music.”言下之意便是“爱乐者都选择LP”,于是你不选择LP你就不是爱乐者。另外假如大唱片公司不按照LP鼓吹者的意愿去发行LP版本,他们便会去批评唱片公司“没认清潮流”(“Big labels still aren't buying the vinyl comeback, but it wouldn't bethe first time the industry failed to identify a new trend in the musicbiz.”)——这就是典型的yy。唱片公司又不是归作者文章所有,人家怎么决策与你无关;另外,大唱片公司是“潮流”的带领者,而不是要“认清潮流”,要“认清潮流”的是小唱片公司。
您回贴了但我没答复?请点击这里 <——(2007.12.10更新!请各位网友留意察看)
TOP
302#

回复: 名人谈唱片录音资料汇集(最新:Robert Greene评录音麦克风)

Classic Records老板Michael Hobson认为LP与母带声音不一致

当Classic Records在好莱坞的新办公地点开张后,举行了庆祝仪式。记者Robert H. Levi参加了该次聚会并写了报道《An Evening at Classic Records in Hollywood, CA》,全文链接如下:

http://www.positive-feedback.com/Issue8/classicrecords.htm

报道里当然是要捧Classic Record的,并且主要是推荐Classic Records的新版黑胶唱片的。但里面仍然记载了Classic Records的老板Michael Hobson对记者说的个人意见:“We did not hear any master tapes, but Michael says they do not sound like an LP. The LP, says he, is additive, and in many ways is more musical with better sound. Though digital formats sound more like the master tape, they are not as musical as vinyl. ”

这段话原文翻译如下:“我们那天没有试听任何母带,但是Michael说它们的声音和LP不同。Michael说LP的声音,(对母带来讲)是一种添加剂,在某些方面来看显得更有音乐味和音质更好(felixcat注:怎么可能会比母带声音更好?这逻辑关系......晕)。尽管数码格式的音质更加像母带,但它们不够黑胶那么有音乐味。”

因此总结来讲,尽管是专门生产出版LP,但Michael Hobson仍然认为:

1. LP的声音不像母带;
2. 制成LP之后,声音会有明显改变;
3. 数码格式更加接近母带的声音。
您回贴了但我没答复?请点击这里 <——(2007.12.10更新!请各位网友留意察看)
TOP
303#

回复: 名人谈唱片录音资料汇集

原帖由 felixcat 于 2007-12-8 0:55:00 发表
Classic Records老板Michael Hobson认为LP与母带声音不一致

1. LP的声音不像母带;
2. 制成LP之后,声音会有明显改变;
3. 数码格式更加接近母带的声音。


        此“母带”非彼母带!即便都被称作母带,其格式也分模拟与数字。与Classic Records可作类比的还有那家以翻制Decca老模拟闻名的"大K”;不过后者则诚实许多,会在封套显眼之处认真地注明其母带格式:Digital Remaster。C.R则不然,但殊途同归,大家都是这样去干的。获得授权翻制的LP,其母带皆为数字格式的;一是方便再混编,二是方便保存以求巨头们哪天开恩再颁授权……
        所以以上之结论应改为:
1. LP的声音不像其直接源头的数字母带;
2. 制成LP之后,声音会有明显改变,更为接近最为原始或初期的模拟母带;
3. 若直接制成CD则与其数字母带在最终听感上倒是较为接近;而前提会是在车载音响或同等级器材上。

        而其“老板”自述之所谓“添加进音乐味”,则是表明原始模拟母带 -〉数字翻录 -〉数字降噪、混编 -〉最后制作成LP;其最终声音表现还是能与最源头的头版或母带一较高下的(商业推广而已)!若不然,在美国这样一个对诚信近乎于严苛的商业社会;Classic Records如此细小的、靠翻翻抄抄授权生产的LP唱片公司,碟片零售价格也昂贵,若在数字混编上没有两把刷子的话?那凭什么能生存并发展壮大?
        同理。你是一个二傻子,难道美国人民里能Hi-End的那帮子人也全都是二傻子吗?更何况你的那套玩意连High都没Hi起来了,还敢在此说End。中国人的脸就不是脸啦?你要做假洋鬼子二皮脸躲到美国去丢,也得问问咱们中国老爷们丢不丢得起这张脸呀!在国内你最多算个奋青,跑到国外丢中国人的脸那得叫啥奸?
最后编辑menn 最后编辑于 2007-12-08 21:40:16
My mane is MENN KWOO - 很欢迎大家来http://www.yhwr.cn坐坐(原网站服务器调整,暂时转战至此)、聊聊那些真实的东西,比如技术、声音,以及看看David & MENN Lab.的相关产品等等、等等。(头像中的唱臂为私人收藏——Fidelity Research FR-54)
TOP
304#

回复: 名人谈唱片录音资料汇集

为了不让无良JS、写手混淆视听,下面网页里的资料可以证明Classic Records采用的是模拟母带,刻LP用的也是模拟母带:

http://www.classicrecords.com/behind/reissue1.cfm

假如对英文不熟悉的朋友,不要紧。请注意看第3页里的照片,用来刻LP时作为信号源的开盘带机子。对开盘机熟悉的朋友大概一眼就能看出那是什么机器了。

接下来,无良JS又会说什么呢?估计会说:就算拿到的是模拟母带,也是用模拟母带刻的LP,但后来用来对比的是它的数码备份。总之,一旦有事实证明LP跟母带不一样,那该JS的招数是:一律会说那是数码母带。大家不妨看看我猜得对不对。

另外,该JS在回帖里也承认了:假如模拟录音经过数码编辑,就能够让产品在LP发烧友圈子里获得欢迎并且壮大。(尽管这里引用的例子不属于这种情况)
最后编辑felixcat 最后编辑于 2007-12-09 00:37:11
您回贴了但我没答复?请点击这里 <——(2007.12.10更新!请各位网友留意察看)
TOP
305#

回复: 名人谈唱片录音资料汇集

楼上这位二傻子,请问这几位又是在干些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呢?









        大家不会不知道上图中的设备会是些什么吧?而里面的人物,那还得请教二傻子,既然你所引用某某某时琅琅上口,那请对号入座如何?
        源图出自http://www.classicrecords.com/archives_list.cfm?dagroup=Mastering%20Sessions,用不着熟悉英文,熟悉电脑、数字设备即可!
My mane is MENN KWOO - 很欢迎大家来http://www.yhwr.cn坐坐(原网站服务器调整,暂时转战至此)、聊聊那些真实的东西,比如技术、声音,以及看看David & MENN Lab.的相关产品等等、等等。(头像中的唱臂为私人收藏——Fidelity Research FR-54)
TOP
306#

回复:名人谈唱片录音资料汇集(最新:Classic Records老板Michael Hobson认为LP...

JS的诡辩思维:

工作室里摆着电脑 => 数码混音

工作室里摆着数码设备 => 数码混音

因此大家要小心:去看病的时候,要先观察医生的办公室里有没有手术刀,假如有的话就意味着你进去就要被动手术了。
您回贴了但我没答复?请点击这里 <——(2007.12.10更新!请各位网友留意察看)
TOP
307#

回复:名人谈唱片录音资料汇集(最新:Classic Records老板Michael Hobson认为LP...

--The LP, says he, is additive, and in many ways is more musical with better sound.---

LP的声音,(对母带来讲)是一种添加剂,在某些方面来看显得更有音乐味和音质更好(felixcat注:怎么可能会比母带声音更好?这逻辑关系......晕)。尽管数码格式的音质更加像母带,但它们不够黑胶那么有音乐味。”

这段话很好理解. 他说的意思,就是LP不保真,但却因为其修饰性是正面的,所以听起来更好. 所谓'音乐味'者是也. 比母带声音更'好'是可能的,因为若不追求保真, 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被任意修饰的声音称其为'更好'. 母带在'好'听上面没有什么绝对话语权. 对于大多数DISCO爱好者来说, 舞曲最好听的版本,绝对是DISCO里播放的那个. 而不是母带.

所以,还是回到以前的结论:

要保真,远离LP. 要美声,悉听尊便,口味上面没讨论.

另外, additive 翻译成添加剂恐怕有待商量. 可能用' 润色' 更好. 因为这里他的意思是正面的修饰.
TOP
308#

回复: 名人谈唱片录音资料汇集

原帖由 felixcat 于 2007-12-9 2:20:00 发表
JS的诡辩思维:

工作室里摆着电脑 => 数码混音

工作室里摆着数码设备 => 数码混音

因此大家要小心:去看病的时候,要先观察医生的办公室里有没有手术刀,假如有的话就意味着你进去就要被动手术了。


        日本人在看照片的时候,跟你这假洋鬼子二皮脸的反应倒是相当的一致!“教科书”里的文字没有提及,即便全世界都认为照片相较于文字叙述会是铁证,也意味着“南京大屠杀”并不存在。
        真弄不明白你会是什么一种心态,也许动动手术对于抑制你的脸皮厚度继续增长会有好处!
My mane is MENN KWOO - 很欢迎大家来http://www.yhwr.cn坐坐(原网站服务器调整,暂时转战至此)、聊聊那些真实的东西,比如技术、声音,以及看看David & MENN Lab.的相关产品等等、等等。(头像中的唱臂为私人收藏——Fidelity Research FR-54)
TOP
309#

回复:名人谈唱片录音资料汇集(最新:Classic Records老板Michael Hobson认为LP...

felixcat兄是我非常钦佩的人,有水平,能始终坚持正确的观点,要坚决顶!
TOP
310#

回复:名人谈唱片录音资料汇集(最新:Classic Records老板Michael Hobson认为LP...

又踩住某些人条尾啦.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