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14115116117118119120121» / 16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献给罗斯特洛波维奇】巴赫入门漫谈(116页介绍吉泽金,110页介... [复制链接]

查看: 170410|回复: 1627
1171#

回复:【献给罗斯特洛波维奇】巴赫入门漫谈(57页卡萨尔斯大无,59页米尔斯坦小无,89页兰多夫斯卡弹巴赫录...

吉泽金演奏的勃拉姆斯

勃拉姆斯的音乐在当代演奏家手中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他的音乐语言中自然朴实的一面已被很多人忽视。在音乐气质方面,勃拉姆斯的作品更接近于舒曼,他对音乐节奏的运用进行了大胆革新,并把匈牙利、德国和吉普赛的民间音乐融入到创作当中,使其作品更加多姿多彩。

当代演奏家往往把勃拉姆斯的旋律演奏得过于严肃,缺乏亲切感。这种故弄玄虚的“深沉状”,使勃拉姆斯的音乐失去了活力,成了乏味的个人独白。

ARBITER唱片公司近日推出了一张勃拉姆斯作品的历史录音,曲目包括《第2钢琴协奏曲》、《第3钢琴奏鸣曲》、5首《间奏曲》和一首《随想曲》,演奏者是德国钢琴家吉泽金。这张唱片可以让我们领略本世纪上半叶乃至上个世纪末音乐舞台上的勃拉姆斯作品是怎样一种风格。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172#

回复:【献给罗斯特洛波维奇】巴赫入门漫谈(57页卡萨尔斯大无,59页米尔斯坦小无,89页兰多夫斯卡弹巴赫录...

吉泽金(1895-1956)是举世公认的德彪西、拉威尔演奏权威。我们现在听到的吉泽金唱片大多是二战结束之后录制的,其实他在1945年以前的演奏更加精彩,感情更投入。EMI公司在50年代为吉泽金录音时给予他的准备时间很短,往往一天就要录完一张唱片。这些在录音室内制作的唱片与他在音乐厅内的演奏效果有很大的反差,而且那时吉泽金的技艺已大不如从前。

这张唱片上的勃拉姆斯协奏曲和间奏曲分别录制于1944年和1939年,此时吉泽金正处于颠峰状态。更重要的是,他的勃拉姆斯体现出了经常被当代钢琴家们所忽视的那些特点。

吉泽金是自学成才的钢琴家,他能以自己超人的分析能力了解作曲家融入在作品中的丰富内涵。他曾说:“直觉和和技巧是演奏音乐的两大基础要素。日常的练习对于完美地表达作品内容是不够的,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脑力对作品进行细致剖析,才能悟出作品的精髓所在,并把它传递给观众。”

吉泽金一生中涉猎的曲目非常广泛,从巴赫到德彪西的经典作品无所不包。他对20世纪的现代派作品也颇有研究,他的演出节目单上经常可以看到布索尼、法拉、弗雷、普菲茨纳、普朗克、勋伯格、、斯克里亚宾、席曼诺夫斯基等人的作品。

这张唱片虽是历史录音,但音响效果很清晰,它曾在原东柏林广播电台的库房里封存了将近半个世纪,直到德国统一后才重见天日。唱片上的《随想曲》是1956年吉泽金在西雅图独奏音乐会上的实况,此后不久他就告别了人世。(王崇刚)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173#

回复:【献给罗斯特洛波维奇】巴赫入门漫谈(57页卡萨尔斯大无,59页米尔斯坦小无,89页兰多夫斯卡弹巴赫录...

巴赫作品的八大特点
巴赫作品另很多人望而生畏,其实只要掌握了他的特点,你会越弹越过瘾的!


八大特点


一、速度:它是决定风格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弹奏平均律中速度应当和当时乐器(古钢琴等)相吻合,与当时的时期(巴洛克时期)想吻合。十八世纪属于节奏较缓慢的时代,如果我们在钢琴上把这套曲目弹的很快,显然是不合适的。所以平均律的弹奏应当是相对较缓慢的。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174#

回复:【献给罗斯特洛波维奇】巴赫入门漫谈(57页卡萨尔斯大无,59页米尔斯坦小无,89页兰多夫斯卡弹巴赫录...

二、节奏:巴赫作品以节奏严谨平稳而著称。由于作品属于巴洛克时期音乐范畴,所以不能允


许有类似浪漫派演奏手法常用的自由地、时慢时快的节奏。巴赫作品从开始到结束,都应处于一个基本节奏之中。但严格的说,在巴赫的作品中有严格节拍与自由节拍的两种不同形态。严格的节拍需要自始自终的统一律动。不能忽快忽慢。另一种则是自由而即兴性的部分,这部分音乐因突出其炫技的性质,因此需要适当的自由速度。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175#

回复:【献给罗斯特洛波维奇】巴赫入门漫谈(57页卡萨尔斯大无,59页米尔斯坦小无,89页兰多夫斯卡弹巴赫录...

三、线条:这是巴赫作品中又一极为重要的特点。在弹奏巴赫的复调作品前,我们应该对线条在脑中有一个初步的设计,使其自然而流动。当然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线条起伏不能像浪漫主义音乐中的线条起伏那么大,但它一定是存在的。正确的使用渐快与渐慢往往会给人一种舒服的感觉,但滥用则会另人厌烦。试想,如果每一首前奏曲和赋格在结束时我们都去做渐慢,也太呆板了,我认为,一首歌唱性的。宽广流畅的赋格曲比一首欢快的轻巧的赋格曲更适于在结尾处做渐慢。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176#

回复:【献给罗斯特洛波维奇】巴赫入门漫谈(57页卡萨尔斯大无,59页米尔斯坦小无,89页兰多夫斯卡弹巴赫录...

四、声部:平均律属于复调作品,也就是多声部的音乐作品。我们要通过这些曲目的训练使手指控制声部和耳朵辨别声部的能力得到大的提高。在学习中,要强调保持声部层次的清晰,主题声部要尤为突出,而其他各声部要让位于主题声部,手指要做适当的控制。但是,在控制中,每一个声部又应当是清晰、完整的。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将每一层旋律部分抽出来单独练习,使头脑对各声部都保持条理清楚,再用清醒的头脑去指挥手指的弹奏动作。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177#

回复:【献给罗斯特洛波维奇】巴赫入门漫谈(57页卡萨尔斯大无,59页米尔斯坦小无,89页兰多夫斯卡弹巴赫录...

五、触键:钢琴的触键方法有许多不同,但在弹奏平均律时,触键应和巴赫作品的风格相一致。一般来说,在快速乐曲中,用非连奏法或手指断奏来模仿古钢琴上的清脆效果比较合适。而在缓慢


的抒情歌唱性乐曲中,则要把力量由肩部传送到指尖,手腕平稳,音与音的连贯要均匀,贴键出声,


保持音色的圆润饱满,这样才能获得古朴典雅的音响效果。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178#

回复:【献给罗斯特洛波维奇】巴赫入门漫谈(57页卡萨尔斯大无,59页米尔斯坦小无,89页兰多夫斯卡弹巴赫录...

六、力度变化:总的来说,巴赫作品的力度变化幅度较小,基本趋于平稳。但是这并不排除某些段落里的强弱力度的变化。另外,巴赫作品的力度应在按照乐曲的内容、结构来改变的同时,也要把力度总体放轻。著名德国钢琴家吉泽金说:"所有的巴赫作品的力度记号都要按比例降低一级,绝不要超过中强,因为当时的乐器与现在是大不相同的……巴赫的音乐要非常精致,要注意细致的差别……力度要有层次。"无论如何,强弱分明的格式决不能用到所有的前奏曲与赋格曲上去。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179#

回复:【献给罗斯特洛波维奇】巴赫入门漫谈(57页卡萨尔斯大无,59页米尔斯坦小无,89页兰多夫斯卡弹巴赫录...

七、装饰音:巴赫的装饰音种类繁多,有回音、逆回音、颤音、下波音、上波音等等,他们各有自己特殊的弹法,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判断,有一定程度的自由。每种装饰音往往可以用好几种方法来弹,而且都是正确的,可以被接受的。巴洛克时期演奏家们在弹奏所标出的装饰音时必须有一定的自由来发挥想象。今天我们演奏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时,也可以根据前人总结出的规则在一定范围有所变化,这取决于我们对特定时期的演奏风格和装饰音运用方面的知识,以及好的音乐审美能力。另一方面,因为适合于古钢琴轻巧、柔和音色的装饰音,并不一定适合现代钢琴上较厚实的声音,所以,巴赫的装饰音切不可弹的太急、太强、太断和太华丽。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180#

回复:【献给罗斯特洛波维奇】巴赫入门漫谈(57页卡萨尔斯大无,59页米尔斯坦小无,89页兰多夫斯卡弹巴赫录...

八、踏板:一般来说,巴赫的作品中很少用踏板,所以有不少人都认为踏板在巴赫的作品中似乎是不重要的,但事实上极为重要而且极难把握的,由于踏板没用好而导致演奏失败的例子随处可见。在巴赫的作品中,踏板用的多了,会使声音含糊不清,用少了又会使声音干涩无味,这两个极端都有损于巴赫的风格。我认识踏板的运用应当根据乐曲的不同来决定。著名前苏联钢琴家捏高兹就认为:"弹奏巴赫音乐时应该运用踏板,但要用得恰当、小心、极其节约,当然有很多地方是不适宜用踏板的。但是,如果再我们现在钢琴上弹奏巴赫的作品而完全不用踏板,那么比起羽管键琴来,钢琴在声音方面多么贫乏啊!"所以,根据不同的情况,我们在弹奏中遇到手难以连接或慢乐曲中需要延长的地方等,是可以使用踏板的,但我们要用耳朵仔细的倾听,然后小心的进行。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