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617181920212223» / 2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唱片版次PK个案及有限总结(卡拉扬70年代版柴六) [复制链接]

381#

回复:唱片版次PK个案及有限总结

再从另一个角度来谈老版唱片。前面的比较,仅限于声音。这里补一点其他价值的个人看法。

老唱片有没有收藏价值?答案是肯定的,这些唱片包含有一定的文化信息,是西方唱片工业的一个直接见证,甚至可以有更多的解读,比如我们可以发现代媒体对传统唱片工业的影响,这也是一种富有社会学意义的信息。这种信息,就保存在各个时期的唱片实体上。还有,从不同时代的唱片,不仅直接看到录音技术的变迁,也可以看到声音美学的变迁,或者说是看到的是两者综合的结果。还有,从不同时期的封面设计上还能看到不同时期设计风格的变迁。不论是商业的,还是文化的信息,都可以从不同时期的唱片中得到解读。
作为一种艺术介质,制作精美的唱片同时也是一种堪称美轮美奂的工艺品,既有艺术的实用价值,也有一定的工艺价值,这是一种增值的附加值。不同人可以有不同需求。对唱片的工艺价值有所体察的人,至少说明他对生活细节的讲究,不等于他对音乐的忽视。唉,一留神说了一点“大道理“。
老唱片很多设计都有一定的时代性,新唱片一样,也附着有我们所混时代的信息。
但是,以为老唱片就是“好”的代名词,那么肯定是一个误区,从老唱片入门听音乐,也是个误区。
有多宽的心态,就能有多大享受。
老唱片值多少钱?这里面名堂就多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唱片一般不会成为文物,它的价值肯定是很有限的。



唱片世界和大千世界一样,千差万别。
总之我什么“烂”版本我都听,什么“烂”版次都听。
最后编辑上山砍柴 最后编辑于 2008-05-07 09:15:55
TOP
382#

回复:唱片版次PK个案及有限总结

炒个冷饭:)
胖子版的老德贝小协,新德版和双碟带DVD三相比较:

片源:老德是跟别人借的,带D版和新德版都是我的.买带D版主要是冲着莫扎特去的(我在这发的第一个贴子就是问哪能买着老奥的莫小三);新德版是因为有人说这版布鲁赫不错...

先说贝小协,乐队在强奏时,老德版声音绵密,低音下潜很出色;带D 版高音更清晰,低音量感和老德差不多;新德版在他俩中间,有点尖,还有点飘,低音不够力.
独奏部分,近场听的效果三版区别勉强说算是明显吧.老德版小提琴的声音很出彩,或者是"出火",松香味很浓,优点火星四溅的意思;带D版也有火星,但是整体声音偏甜(一丁丁点,和老德版相比);新德版独奏声音和带D版 接近,但是由于低音下潜力不够,导致声音还是发飘(相比较而言).

独奏的差别在布鲁赫时更明显,老德的小提琴声音直往外呲;新德版就含蓄一些(也呲,但不那么厉害);可惜带D版没有这首曲子...

总结,综合下来,老德版确实是不错的,但是这种"不错"你必须要在每次听的时候都使劲比着来听,才能体会到.而两个新版的比较,带DVD版本无疑是个好选择,尤其是声音走向略温和的器材,相信听这版会比听老德更舒服

三版的声音取向有差别,但只有当这三个版"轮番多次仔细"对比后,才有上述一丁丁点差别!

PS:
赞一下这个录音,一上午把手里的贝小协大体都过了一遍(刚好找了10个版),尽管同曲目我还是喜欢梅纽因和富特的版本,但是得承认,这个版的声音真就是最好的!
无论是单声的科冈(录音地点似乎是一个地方,声音取向也很接近,八成是一个人录的,不过指挥和乐队我都不认识,似乎不太强),还是立体声的施奈德翰,细节上统统不如这个录音(对比新德版),从独奏到齐奏,从最弱到最强,这个经典录音真是展现的太出色了.
但是,如果不是为了布鲁赫那首的话,我建议收带DVD的版本,因为那个声音确实好过新德版.要是想收布鲁赫的话就只好来新德版了.通过对比我发现,即便是在新德版里的这个单声的录音,小提琴的音色也比老海的那个著名版本还过瘾呢!!
详解zxw2216:
Z:我的名字;  X:希望,信心,信念;  W:Winer;
22:四平八稳,二二得四,二四得八,音译“嗷嗷” ;16:要顺;顺利,无阻;
连起来:我相信我的成功是嗷嗷顺利的!我在获得成功的路途上稳健而畅通!势必达成!
TOP
383#

回复:唱片版次PK个案及有限总结

那个带DVD系列真是个不错的DD,当初收的米尔斯坦的柴小协和格小协,听着就比六张套装来的舒服;P
详解zxw2216:
Z:我的名字;  X:希望,信心,信念;  W:Winer;
22:四平八稳,二二得四,二四得八,音译“嗷嗷” ;16:要顺;顺利,无阻;
连起来:我相信我的成功是嗷嗷顺利的!我在获得成功的路途上稳健而畅通!势必达成!
TOP
384#

回复:唱片版次PK个案及有限总结

手头上有张日版ART系列的,应该是与带DVD版是同一个转录,以前也谈过,声音也很不错,和楼上的描述感觉一样
千 江 有 水 千 江 月    万 里 无 云 万 里 天
TOP
385#

回复:唱片版次PK个案及有限总结

带DVD的没标用没用art,我听着不象.
日版没听过,但是封面不喜欢.
详解zxw2216:
Z:我的名字;  X:希望,信心,信念;  W:Winer;
22:四平八稳,二二得四,二四得八,音译“嗷嗷” ;16:要顺;顺利,无阻;
连起来:我相信我的成功是嗷嗷顺利的!我在获得成功的路途上稳健而畅通!势必达成!
TOP
386#

回复: 唱片版次PK个案及有限总结

原帖由 ZXW2216 于 2008-5-7 11:11:00 发表
要是想收布鲁赫的话就只好来新德版了.通过对比我发现,即便是在新德版里的这个单声的录音,小提琴的音色也比老海的那个著名版本还过瘾呢!


但是我在jvc的xrcd版里,海费茨的小提琴声音相当好听。美版的要差一些。不论是音色、质感还是细节都有改善。
TOP
387#

回复:唱片版次PK个案及有限总结

没说海的不好听,那是我的首选!
只是今天一比才发现奥胖的这个录音很过瘾...
其实这两个曲子我的首选都不是老奥的;P ,只是手里刚好有合这个帖子意思的不同版本,才胡乱比较了一下,觉得不妥的话就忽视吧
详解zxw2216:
Z:我的名字;  X:希望,信心,信念;  W:Winer;
22:四平八稳,二二得四,二四得八,音译“嗷嗷” ;16:要顺;顺利,无阻;
连起来:我相信我的成功是嗷嗷顺利的!我在获得成功的路途上稳健而畅通!势必达成!
TOP
388#

回复:唱片版次PK个案及有限总结

没有啊,这个“冷饭“炒得很香,还加了鸡蛋。
我只是想告诉你,如果有机会收jvc那个版本,我觉得还是可以考虑的,贵一点,但是既然这个版本是你的首选,也值得了。起初我买这张200多元的唱片,只是为了收一个cd格式的标本,但是我却发现其可爱之处,甚至跟你一样,把它作为首选版本了。
TOP
389#

回复:唱片版次PK个案及有限总结

大卫这个布鲁赫实在听不出有什么好
俺的淘宝店铺,古典CD专卖:
点击我
TOP
390#

回复: 唱片版次PK个案及有限总结








我也来炒点剩饭。
这套《波希米亚人》我是极喜欢的。这是录音大师雷顿1956年录制的,虽然是单声道,但效果还是不错的。老版CD人声的自然度和鲜活度都很好,只是乐队部分略微单薄一点,织体显得轻盈,顺滑,自然。伟大录音系列好像一直被人所诟病,但实际听起来开始的感觉似乎并不大,但完整听下来,感觉伟大录音的中高频略微暗淡,感觉似乎稍稍变厚了,但细细听下来,会感觉这种“厚”有人为的成分,声音的中间有一点发“空”的感觉,声音的鲜活度也下降了,有一点“死”。缺乏老版那种清澈自然的线条感。整体听下来,老版占优。
我一直对naxos复刻胜过EMI 原版的说法持怀疑态度,这张唱片一开声我就骂娘了,感觉录音一下子提前了10年,像40年代录制的,音场规模缩小了,乐队部分损害最大,又干又脆。还显得浑浊。人声还是不错的,保持了原来的神韵,较原版突出了一点,但高音部分不少开始发疵了,完全是听历史录音的感觉。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输给EMI的两个版本至少3条街。看来naxos复刻胜过原版的说法很大程度上只是“神话”而已。
别和我比懒,我懒的和你比。
TOP
391#

回复:唱片版次PK个案及有限总结

那索斯的声音缺乏魅力,一个特点是比较松软,可能比一些干尖的制作好听一些,但是整体上缺乏魅力。
 
伟大录音系列,中高频比老版差一些,事实上,大多数早期录音新版之后都有这个缺陷,因此,独奏尤其是小提琴、人声这种连续发音的独奏影响比较明显,包括迪卡传奇这样的优质制作。但是乐队来讲,新版乐队我普遍比较喜欢。
新录音再版中高频影响很小,大多数可忽略。
所以jvc的那些独奏唱片,我觉得可以给予厚望。
最后编辑上山砍柴 最后编辑于 2008-05-08 21:42:07
TOP
392#

回复:唱片版次PK个案及有限总结

补一条流行唱片信息:

我听过abba的一张专辑和一个选集,同一首歌的声音质量相差很大,专集的很好,精选的很差。声音的丰满程度、动态、信息量差异明显。
或者与制作态度和制作条件有很大关系。
TOP
393#

回复: 唱片版次PK个案及有限总结

原帖由 上山砍柴 于 2008-5-7 23:27:00 发表
没有啊,这个“冷饭“炒得很香,还加了鸡蛋。
我只是想告诉你,如果有机会收jvc那个版本,我觉得还是可以考虑的,贵一点,但是既然这个版本是你的首选,也值得了。起初我买这张200多元的唱片,只是为了收一个cd格式......

0了,接受您的建议
不过...挣钱先...
详解zxw2216:
Z:我的名字;  X:希望,信心,信念;  W:Winer;
22:四平八稳,二二得四,二四得八,音译“嗷嗷” ;16:要顺;顺利,无阻;
连起来:我相信我的成功是嗷嗷顺利的!我在获得成功的路途上稳健而畅通!势必达成!
TOP
394#

回复:唱片版次PK个案及有限总结

昨晚的对比,伯恩斯坦和纽约爱乐的DG版柴六

正价版(M&L)


环保装(EDC)


记得当初第一次听了伯老的柴六大为感动,便想找他的柴四柴五,可惜都已绝版。好不容易等到DG重发环保,便请了一套回来。只是听了其中的四五,一直没有对比过两版柴六。昨晚拿出对比,结果还是对环保装稍感失望。

正价版的全频段细节丰富,声音自然细腻,管乐舒展,弦乐如同丝绸般顺滑,乐感极其好。而环保装的声音就似乎闷了一点,但是比通常理解的DG大禾花声音要通透些,中频犹如大禾花般的突出,线条变粗,细节变少。打个比方,好比一付水彩画被太阳照得褪了色,又用西洋油画笔墨重新勾勒过了线条。导致的结果就是乐器的表现令人感觉换了一个乐团,气氛完全变了,档次降低不少。考虑到环保的价格仅仅为正价的一半,这些缺点也只好忍了。。。
TOP
395#

回复:唱片版次PK个案及有限总结

那就再忍忍把正价柴6出给我算了
TOP
396#

回复:唱片版次PK个案及有限总结

环保装出给你要吗
TOP
397#

回复: 唱片版次PK个案及有限总结





再炒剩饭,这两张的对比以前简单的说过,昨晚又刻意对比完整的各听了一遍。
这套《费加罗的婚礼》录制于1955年,是decca公司早期的立体声录音。老版CD除了音场稍窄,声底略薄外,整体的完成度还是很高的,特别是人声恰到好处,栩栩如生。经过24比特提升的传奇版,声音的差别是我比较过的新老版本中差别最大的。一开声就大不一样,新亮了许多,就好像一块蒙上了淡淡灰尘的玻璃一下子被擦干净了。但可贵的是,声音并没有让人感到刺耳,尽管人声比老版锋利了一些,但鲜活度依旧。正面最大的变化是音场,老版稍窄,声音是缩在音箱里的,而传奇版音场则大大拉开了,声音从音箱里出来了,有了明显的离箱感。原来的老版声音略有点古旧的味道,传奇版则HIFI许多,更象现代录音了。喜欢哪一种就看个人的口味了,但我现在绝对喜欢传奇版。
别和我比懒,我懒的和你比。
TOP
398#

回复: 唱片版次PK个案及有限总结



哈哈,这个对比有点无聊了,埃莫森演奏的德沃夏克、鲍罗丁和老柴的弦乐四重奏,买重复了,分别是德国PMDC版和EDC版,压片时间相隔10年。让朋友变戏法似的轮番扔进CD机,怎么听都没什么差别,或者说,即使有我反正是没听出来。
别和我比懒,我懒的和你比。
TOP
399#

回复: 唱片版次PK个案及有限总结



哈哈,这个对比有点无聊了,埃莫森演奏的德沃夏克、鲍罗丁和老柴的弦乐四重奏,买重复了,分别是德国PMDC版和EDC版,压片时间相隔10年。让朋友变戏法似的轮番扔进CD机,怎么听都没什么差别,或者说,即使有我反正是没听出来。
别和我比懒,我懒的和你比。
TOP
400#

回复: 唱片版次PK个案及有限总结

原帖由 chopin 于 2008-5-9 14:47:00 发表


哈哈,这个对比有点无聊了,埃莫森演奏的德沃夏克、鲍罗丁和老柴的弦乐四重奏,买重复了,分别是德国PMDC版和EDC版,压片时间相隔10年。让朋友变戏法似的轮番扔进CD机,怎么听都没什么差别,或者说,即使有我反正......



这个对比还是有价值的。因为我一直寻找这类个案,就是同一混音在不同时期的出版会有差异吗?就是唱片编号后面那个01\02的意义大吗?
此前我没有找到可以支持有差异的个案。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