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314151617181920» / 2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唱片版次PK个案及有限总结(卡拉扬70年代版柴六) [复制链接]

查看: 127978|回复: 577
161#

回复:唱片版次PK个案及有限总结

那索斯的声音缺乏魅力,一个特点是比较松软,可能比一些干尖的制作好听一些,但是整体上缺乏魅力。
 
伟大录音系列,中高频比老版差一些,事实上,大多数早期录音新版之后都有这个缺陷,因此,独奏尤其是小提琴、人声这种连续发音的独奏影响比较明显,包括迪卡传奇这样的优质制作。但是乐队来讲,新版乐队我普遍比较喜欢。
新录音再版中高频影响很小,大多数可忽略。
所以jvc的那些独奏唱片,我觉得可以给予厚望。
最后编辑上山砍柴 最后编辑于 2008-05-08 21:42:07
TOP
162#

回复:唱片版次PK个案及有限总结

补一条流行唱片信息:

我听过abba的一张专辑和一个选集,同一首歌的声音质量相差很大,专集的很好,精选的很差。声音的丰满程度、动态、信息量差异明显。
或者与制作态度和制作条件有很大关系。
TOP
163#

回复: 唱片版次PK个案及有限总结

原帖由 chopin 于 2008-5-9 14:47:00 发表


哈哈,这个对比有点无聊了,埃莫森演奏的德沃夏克、鲍罗丁和老柴的弦乐四重奏,买重复了,分别是德国PMDC版和EDC版,压片时间相隔10年。让朋友变戏法似的轮番扔进CD机,怎么听都没什么差别,或者说,即使有我反正......



这个对比还是有价值的。因为我一直寻找这类个案,就是同一混音在不同时期的出版会有差异吗?就是唱片编号后面那个01\02的意义大吗?
此前我没有找到可以支持有差异的个案。
TOP
164#

回复: 唱片版次PK个案及有限总结

原帖由 chopin 于 2008-5-9 14:47:00 发表
但可贵的是,声音并没有让人感到刺耳,尽管人声比老版锋利了一些,但鲜活度依旧。正面最大的变化是音场,老版稍窄,声音是缩在音箱里的,而传奇版音场则大大拉开了,声音从音箱里出来了,有了明显的离箱感。



看来,传奇是下了功夫。
之前的中价,我觉得没有太多亮点的是画廊、solo等,感觉让自己惊喜的东西不多,古典之声大多数不错。
新的中价,大禾花未确定,世纪伟大录音有不少亮点,50周年也可以,迪卡传奇就普遍很可爱了。
最近这几个新出的,还不太了解。
最后编辑上山砍柴 最后编辑于 2008-05-12 10:06:52
TOP
165#

回复:唱片版次PK个案及有限总结

传奇系列很多品种已经停产,而且是停产多年。
TOP
166#

回复: 唱片版次PK个案及有限总结

原帖由 palmar 于 2008-5-12 17:27:00 发表
唱片版次是合情合理的讨论,属于产品质量问题。但同时会不会影响到更多人热爱古典音乐呢?或许有的人正是因此被吸引了,恐怕很悲哀;


这也是容易引起误解的问题。
因此,我想再重复我的一句话:

什么版本最好?
你能马上买到的版本最好。


很多询问版本的,得到的答案是令人无所适从的,因此,能马上买到的版本是最好的,能马上听到的版本是最好的。
版次就更次而下之了。
TOP
167#

回复: 唱片版次PK个案及有限总结





在比较德国高价和中价版之前,谈一谈这两个。一个是日本版。
德国版声音比较混浊,相比之下,日本版比较干净,透明,线条感更好一些,动态小一些,也单薄一些。和封面所表现出来的感觉完全相符。
到了中价版和高价版比较的时候,可能要让各位大跌眼镜了。
最后编辑上山砍柴 最后编辑于 2008-05-15 16:40:00
TOP
168#

回复: 唱片版次PK个案及有限总结






这个中价版,本来是要庆祝卡莱伯生日的,结果成了他逝世的纪念。
没有买的,赶紧去买了。
这是一个很优秀的制作,就博四而言,这个制作声音流畅、饱满、柔和,也有质感,低频充足,音场很宽。高价版声音孤冷,低频明显少很多,听起来不那么流畅,甚至有一些晦涩。我怀疑,是否因为卡莱伯不善于那些闲杂人等交往,因此没有给他好好混音,我觉得这是一个不能说是优秀的混音,卡莱伯录音的一些“特点”,是否跟这些混音有关?跟中价相比,简直就是两个录音。两者相比,我更喜欢中价版的声音。这在pk这么多个案当中,属于少见的个案。
最后编辑上山砍柴 最后编辑于 2008-05-15 17:34:22
TOP
169#

回复: 唱片版次PK个案及有限总结(克莱伯勃拉姆斯第四)

原帖由 江月 于 2008-5-15 18:00:00 发表
中价是否用了大禾花技术?




不太清楚。大河华那张我没有听过,所以也不知道怎样。
TOP
170#

回复:唱片版次PK个案及有限总结(克莱伯勃拉姆斯第四)

再谈一谈克莱博的博拉姆斯。

三个版本一起比较,线条感最差的德国高价版,不留神时候感觉七零八落的,一般高价版的那种声音的优势没有很好体现。包括克莱博那个茶花女录音,听起来也觉得录音不理想,我怀疑是不是也是混音的问题。从中价版来看,这个录音其实是不错的,很多信息量。
当然,日本版虽然流畅,但是感觉声音太干净了,很透明,缺少力量,像个白面书生。
习惯于老版的,可以从新版中寻找这个录音的真实力量。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