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314151617181920» / 87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大力甲类石后:恶念缠身,风云再起! [复制链接]

查看: 203850|回复: 869
161#

一直看,虽然不太懂,但也学到不少。希望有机会拜访蹭听。

卖油翁兄继续!
TOP
162#

卖油翁1 在 2006-10-31 8:00:42 发表的内容



别小看DIY土炮

透露一款非常历害的,打赢无数进口名机的土炮电路,与本贴电路也大同小异。

[upload=jpg]Upload/20061031804055191.jpg[/upload]

该线路在90年香港<音响技术>有介绍,我在十多年前已搞过,效果较好.
TOP
163#

后街男孩 在 2006-10-31 20:30:37 发表的内容
卖油翁1 在 2006-10-30 23:12:08 发表的内容


三面焊接技术

为使元件与线路板牢牢接实,笔者对每一个焊点都非常认真,做到三面焊接,一是线路板上层与元件脚之间,二是线路板下层与元件脚之间,三是线路板下层与元件脚截面之间,确保连接无误,这是靓声的奥秘之一。具体如下图:

[upload=jpg]Upload/2006103023114377057.jpg[/upload]

如此焊虽牢固可靠,但仍有缺点,因为零件的接脚和线路板的铜膜是分离的,只靠焊锡把它们连接一起,就是说,几乎每个元件都是由焊锡交连。以兄之聪明想必明白怎么回事了。
我拆修过麦记的功放,见它的每一只元件包括豆莳三极管,都是穿过线路板后把脚弯曲紧贴在铜膜上再焊接,这样就保证了零件的引脚(特别是高级元件大都是铜质引脚)和线路板的直接、紧密结合而且材质相同。----------这应该也是“好声”的“秘密”吧?






言之有理,搭棚焊接也是先把管脚与焊点绕紧后才焊锡的,也是“好声”的“秘密”吧?
TOP
164#

卖油翁1 在 2006-11-1 11:36:43 发表的内容
Q123 在 2006-11-1 11:15:54 发表的内容
支持DIY机!
请教油翁兄对摩托的MJL21193/21194塑封管评价如何?
我在CD机对运放供电时比较过洼田式稳压和并联甲类稳压的优劣,个人感觉并联式速度快,声音透明,表现比洼田式好,供您参考。
还有我曾请朋友DIY丽特的M9,两级稳压采用洼田式,结果速度很慢,声音不透明,失败了。
油翁兄熟悉丽特的M9吗?能否指点一下如何改进?谢谢。


回:我的另一台机子用了MJL21193/21194塑封管,表现不错,但我认为与三肯大块头封装的相比可能力度方面会差些。稳压电源除了并联、串联和三端等一般性区别外,还与电路结构和用料息息相关,谁优谁劣要通过实践才知道,而且实践还要在其他器材、线材足够好的情况下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M9的线路我不太熟悉,速度问题因素较多,不能归纳到洼田电源身上。

我认为,稳压电源主要考察内阻、波纹、精度和噪声四项指标,在四项指标都一样的情况下,并联比串联电源只有一个好处,就是信号通道近了、少了。

另:M9是否场效应管输出的?

谢谢关注。


我来说两句:上面提到的两款稳压电源我都大量使用过.客观地讲,并联式稳压电源在性能上要全面超越串联式是毫无疑问的!唯一不足的是能耗过大成本过高(相对串联而言),由于这些缺点所以限制了并联稳压电源的使用要远远少于串联式.而就音响发烧友的要求来说,并联式的缺点就显得微不足道了--试问有几个发烧友不是无所不用其极?!不过现在流行的并联式稳压电路有相当大的部分都或多或少地进行过简化--实在是得不偿失!这样就往往给人一种错觉:很多的所谓并联稳压电源性能还不如串联的。所以,大家在做并联稳压电源时千万不可嫌麻烦而随意“精简”电路设计。当然选料就不必赘述了!
最后编辑龙游浅水
TOP
165#

支持DIY机!
请教油翁兄对摩托的MJL21193/21194塑封管评价如何?
我在CD机对运放供电时比较过洼田式稳压和并联甲类稳压的优劣,个人感觉并联式速度快,声音透明,表现比洼田式好,供您参考。
还有我曾请朋友DIY丽特的M9,两级稳压采用洼田式,结果速度很慢,声音不透明,失败了。
油翁兄熟悉丽特的M9吗?能否指点一下如何改进?谢谢。
最后编辑Q123
TOP
166#

没什么人关心,无动力
TOP
167#

功率管那里用ELNA的西米低频或会弱些.
TOP
168#

Q123 在 2006-11-1 11:15:54 发表的内容
支持DIY机!
请教油翁兄对摩托的MJL21193/21194塑封管评价如何?
我在CD机对运放供电时比较过洼田式稳压和并联甲类稳压的优劣,个人感觉并联式速度快,声音透明,表现比洼田式好,供您参考。
还有我曾请朋友DIY丽特的M9,两级稳压采用洼田式,结果速度很慢,声音不透明,失败了。
油翁兄熟悉丽特的M9吗?能否指点一下如何改进?谢谢。


回:我的另一台机子用了MJL21193/21194塑封管,表现不错,但我认为与三肯大块头封装的相比可能力度方面会差些。稳压电源除了并联、串联和三端等一般性区别外,还与电路结构和用料息息相关,谁优谁劣要通过实践才知道,而且实践还要在其他器材、线材足够好的情况下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M9的线路我不太熟悉,速度问题因素较多,不能归纳到洼田电源身上。

我认为,稳压电源主要考察内阻、波纹、精度和噪声四项指标,在四项指标都一样的情况下,并联比串联电源只有一个好处,就是信号通道近了、少了。

另:M9是否场效应管输出的?

谢谢关注。
最后编辑卖油翁1
TOP
169#

卖油翁1兄:
    说点我的感受,首先对兄的发烧干劲和执著精神甚为钦羡。我认为,一台功放要做好是较难的,好的胆机离不开名电子管,同样好的石机也离不开优质晶体管,兄所用的末级大功率管2SC3858/2SA1494其FT太低了,20MHZ,是三肯公司同类产品中最低档的,稍好的有C2922/A1216其FT为50MHZ,其余参数如功率、耐压、电流都相同,但FT十足高了一倍,还有三肯中更好的C2921/A1215其FT达60MHZ,音质更为细腻。但这些管子都不是三肯公司的极品管,所以我已经不用了。要做好功放,C3858/A1494是不能胜任的,这对管子都用于低档的与专业舞台扩声功放中用,声音的特点是粗糙,轮廓重,但直流曲线异常优秀,压降小。另外,这个全对称线路是十几年前发表的老电路,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还很不尽如人意,还有很大很大提高的余地。这我十几年前就已经试过,深有体会。但尽管如此,如将该电路发挥到最高境界,离HI-END还有不少距离。我个人认为,现在优秀电路有得是,还是另辟蹊径为好。以上仅是我个人一管之见,不当之处还望海涵。
[upload=jpg]Upload/2006111175727879.jpg[/upload]
TOP
170#

上海老肖 在 2006-11-1 1:08:50 发表的内容
卖油翁1兄:
    说点我的感受,首先对兄的发烧干劲和执著精神甚为钦羡。我认为,一台功放要做好是较难的,好的胆机离不开名电子管,同样好的石机也离不开优质晶体管,兄所用的末级大功率管2SC3858/2SA1494其FT太低了,20MHZ,是三肯公司同类产品中最低档的,稍好的有C2922/A1216其FT为50MHZ,其余参数如功率、耐压、电流都相同,但FT十足高了一倍,还有三肯中更好的C2921/A1215其FT达60MHZ,音质更为细腻。但这些管子都不是三肯公司的极品管,所以我已经不用了。要做好功放,C3858/A1494是不能胜任的,这对管子都用于低档的与专业舞台扩声功放中用,声音的特点是粗糙,轮廓重,但直流曲线异常优秀,压降小。另外,这个全对称线路是十几年前发表的老电路,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还很不尽如人意,还有很大很大提高的余地。这我十几年前就已经试过,深有体会。但尽管如此,如将该电路发挥到最高境界,离HI-END还有不少距离。我个人认为,现在优秀电路有得是,还是另辟蹊径为好。以上仅是我个人一管之见,不当之处还望海涵。


老肖同志的观点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关于C3858/A1494的截止频率才20mHz的问题,我想这已是功放的最未一级了,对截止频率的要求已大为降低,群不见国外用3055之类的做功放不一样名机辈出?至于粗糙、轮廓重的问题,交给校声环节去处理吧。20mHz的问题估计不会是系统中的瓶颈,比它大得多的问题还有,我们应该尽力去解决大问题。选择C3858/A1494的原因在于要求尽可能高的功率、电流和耐压,这对管应比东芝的什么5200好很多吧?关于电路问题,这20年来,功放的电路除了数字功放、电流负反馈功放有一点点创意之外,其余可以说是没有进步。目前本贴这份电路不能说是最优秀的,但你翻开音响杂志近三年来介绍的国外名机线路,比起本电路理论上差劲得很,用运放做电压放大的为数不少呢!

至于电路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最高水平的:我认为功放不应分前后级。应分电压级和电流级,两级独立机箱,分别处理,电压级用电子管多级放大;电流级用晶体管,最好正负相分立形成BTL输出。这样做出来,就是真正的顶级机了!

谢谢你发表看法。
最后编辑卖油翁1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