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3456789» / 1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大海拾贝]献给喜爱巴赫的朋友!! [复制链接]

查看: 46382|回复: 257
51#

tune 在 2006-6-4 23:30:40 发表的内容
能否评价一下vanguard classics 西盖蒂 Bach Sonatas & Partitas 的版本?谢谢


这个版本我没有,在李源兄处可以买到。这个版本是有争议的。我在基点听过,个人认为是非常优秀的。有朋友听后说帕尔曼就是模仿他的,这个我没有比较过。
TOP
52#

[upload=jpg]Upload/200665633242300.jpg[/upload]

5.梅纽因和肯特纳的版本

梅纽因和肯特纳的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相当出名,他们的巴赫也相当出色。此版录于50年代初,录音很好,也是梅纽因的巴赫代表作。
TOP
53#

[upload=jpg]Upload/2006656224336100.jpg[/upload]

3.格鲁米欧的版本

格鲁米欧5岁即从外祖父学琴。他9岁进入沙勒罗瓦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和钢琴;12岁进入布鲁塞尔皇家音乐学院从师伊萨伊的学生杜布瓦学琴,两年后夺得学院一等奖;同时学习对位法与复调音乐。1939年获维厄唐奖和普自姆奖。1940年成为比利时政府新设立的演奏荣誉奖的第一个获奖者。30年代末,他在布鲁塞尔音乐学院毕业后,曾去巴黎师从埃奈斯库短期进修。1940年春天,格鲁米欧首次公开露面,评论界惊叹不已,称为恍然蒂博再现。但是,同年法西斯德国入侵比利时,为盟军多次义演。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格鲁米欧复出,和BBC交响乐团合作举行了在英国的首演,名盛一时。以后到各国旅行演出,受到热烈欢迎。 格鲁米欧拥有一把名为“泰坦”的斯特拉迪瓦里的小提琴,但在音乐会上和录制作品时,通常使用一把1744年制造的瓜乃利·德尔·吉苏小提琴。1973年,比利时王室接封他为男爵。 格鲁米欧的风格还是最适合演奏巴赫的作品。雍容华贵,溢彩流光..........
TOP
54#

[upload=jpg]Upload/2006656294463422.jpg[/upload]

8.大卫的版本

大卫·奥伊斯特拉赫是俄罗斯小提琴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生于乌克兰的敖德萨,5岁时开始随敖德萨音乐学院教授、著名苏联小提琴教育家斯托利亚斯基学习小提琴,12岁首次公开演出,16岁举行第一次独奏音乐会。1935年第二届全苏音乐演奏家比赛第一名,1935年维尼亚夫斯基国际小提琴比赛第二名,1937年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小提琴比赛第一名。这些成绩使他获得了世界性的声誉,由此奠定了俄罗斯小提琴学派在世界的地位。奥伊斯特拉赫的巴赫小协富于抒情的诗意,克莱斯勒的具有唯美倾向的发音手法,在奥伊斯特拉赫那里变成了表现内心情感的手段。他的颤指有时采用艺术化的延迟瞬间开始,造成声音的久远延绵。
TOP
55#

[upload=jpg]Upload/2006656341165841.jpg[/upload]

11.米尔斯坦的版本

米尔斯坦,生于俄国的敖德萨。初学于斯特利亚尔斯基。十岁公开演奏。后入彼得堡音乐学院师从奥尔(小提琴大师津巴利斯特、埃尔曼、海菲茨等人均出自奥尔门下)。1920在敖德萨举行独奏音乐会。1923年后常与钢琴家霍罗威茨合作,在国内外旅行演出。1925年以独奏家身份首演于巴黎。1926年在布鲁塞尔师从伊萨依。1929年移居美国。在美国与斯托科夫斯基指挥的费城交响乐团合作举行音乐会,取得成功。1942年加入美国藉。六十年代后,其演奏活动又转向欧洲。其演奏有一种严峻的感觉和高贵的气质,技巧极为出色,跳弓轻巧精确,音色变化美妙精致,音色优美。他的巴赫小协体现了以上特点,但好象很少演奏。
TOP
56#

[upload=jpg]Upload/20066514485538672.jpg[/upload]

1.王健的版本

中国人的骄傲!如果王健此版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单论演奏技巧,他和斯塔克等超技前辈大师相比,他是有差距的。王健不和他们比拼技巧,他有自己独有的风格。他的演绎非常斯文,典雅,含蓄,内敛,内省。他的演绎不夸张,以非常娴熟的运弓和精准的发音将这部艰深的作品很好地表现出来。旋律,节奏,和声和音色等要素都表现得恰到好处。王健那把阿玛蒂意大利名琴音色美极,丰富的泛音和清晰的擦弦质感,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TOP
57#

[upload=jpg]Upload/2006656284442581.jpg[/upload]

7.美岛丽的版本

日裔神童提琴家美岛丽今年一转眼已经三十多岁了。昔日的神童,今天是在美日影响力惊人的提琴名家。这位有著一身自信和对音乐热情的音乐家,总是有她自己对音乐的看法、也有著她自己对人生的定见。才十五岁大,她就决定离开恩师(小提琴教母--狄蕾),自己探索音乐之路,这种勇气和自信,是当代音乐家中极为少见的,而她却能凭著努力走出自己的路。出生于一九七二年的美岛丽,六岁就能演奏帕格尼尼的无伴奏随想曲、十岁开始与狄蕾学琴,同年就被祖宾梅塔评为未来的海飞兹,而这一年的除夕她就与纽约爱乐举行了生平的首次演出。而大师斯特恩更称她是自己四十年来仅见的奇才。四年后她在伯恩斯坦的指挥下,小提琴连续断弦两次,只好以三条弦硬撑拉完一首协奏曲,中间没有一个错音,让伯恩斯坦在乐曲结束后,当众向她屈膝致敬。美岛丽的巴赫极多青春气息,轻灵飘逸,令人激赏。
TOP
58#

[upload=jpg]Upload/20066514511433481.jpg[/upload]

2.富尼埃的版本

最高贵华美的版本!我们会为富尼埃那优雅,从容并富有诗意的艺术魅力所深深折服。作为法国大提琴界的杰出代表,富尼埃的琴声有着上流社会的贵族气息.他的速度并不突出,但这并非是技术的不完善,相反他在弓法的运用上特别是他的右手,可以说是难逢对手.他的风格永远都是人文的,谦逊而不张扬,他不会似YO YO-MA般浪漫,也不会象老罗激情过头而变得粗犷.在那份幽雅与和谐的琴弦中,大师为我们传递着对人生最质朴的生活哲学.
TOP
59#

[upload=jpg]Upload/2006651862670398.jpg[/upload]

6.罗斯特罗波维奇的版本

他四十年前在莫斯科录过此曲第二号,1960年在Vanguard录有第二、五号组曲,但对于灌录此曲全套录音一直相当谨慎,果然慢工出细活!此版录音一出便以高度自信获得企鹅指南三星带花殊荣。与大提琴泰斗卡萨尔斯一样,罗斯特罗波维奇「巧合地」同样有指挥经验。如果我们说:「卡萨尔斯的大提琴会说故事,那么罗斯托波维契的大提琴则会唱歌。」在罗斯托波维契心中,他认为这六套组曲各有其意境,第一号「微光」罗氏速度飞快的拉奏受到两极化的评价,积极快速的诠释其实以当时的乐谱对速度没有明确的规定的角度来看,他的快速拉奏并无可议之处,只是大家可能早已「习惯」卡萨尔斯的温吞。第二号「悲伤与张力」,罗氏的诠释悲而不伤、有张力却不紧致,音色饱满动听。重音沉且饱满,流畅的节奏中不失乐曲本身的味道。第三号「光辉灿烂」、第四号「庄严与晦暗」、第五号「黑暗」、第六号「阳光」都各自有自己的性格,罗斯托波维契清楚地「典型化」这六首作品在他心中的本质,如此个性化的演出难怪企鹅愿意戴一朵花给他(代表诠释上有独到观点)!
TOP
60#

[upload=jpg]Upload/200665614536119.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665615697906.jpg[/upload]

4.伊戈尔奥伊斯特拉赫和策察洛娃的版本

1987年录音,一个冷战时期造就的杰出的版本。再次证明:前苏联盛产杰出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由莫斯科档案馆收藏并出品发行。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