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对felixcat“LP、CD格式里的几点总结”一贴的一点想法 [复制链接]

查看: 7531|回复: 29
21#

哈哈,我来总结吧,LP在理论上一败涂地,CD在声音上一败涂地。
TOP
22#

Raxel 在 2006-4-25 12:23:50 发表的内容
CD动态压缩是因为数字remixing控制台提供了这种便利.早期模拟混音的AAD CD也很少看到动态压缩吧.

至于为什么要动态压缩,的确是因为普通大众需要,因为这种压缩过的CD,听流行,摇滚,在车载,或者boombox之类的设备上音效更好.


但 AAD 在前期 AA 段动态本来就不会达到 DDD 的规格,到后段 D 当然无用压缩动态。

而压缩过的 CD,不管是什么音乐类型,在我们这辈「正规发烧友」的「正规发烧系统」中听得爽不爽,大家心里有数。

老外不少摇滚粉丝有 LP 的人数不少,听摇滚不轰机不爽,但放摇滚 CD 是轰人,放摇滚 LP 才是轰机,这多少和 CD 有否压缩、LP 动态是否刚好「实用」有关。
最后编辑Wilmer威馬
TOP
23#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最后编辑科研级旗舰
TOP
24#

松香味 在 2006-4-25 16:16:20 发表的内容
eric 在 2006-4-25 11:37:35 发表的内容
哈哈,我来总结吧,LP在理论上一败涂地,CD在声音上一败涂地。


这个说法“精彩”吗?
TOP
25#

eric 在 2006-4-25 11:37:35 发表的内容
哈哈,我来总结吧,LP在理论上一败涂地,CD在声音上一败涂地。


这个说法“精彩”吗?
TOP
26#

摇滚,也可以分为狭义的和广义的.

狭义的,就是Rock,那么一般Pop,之类的,类似britney spears等都不属于摇滚.重金属也不是摇滚.

广义的.那么乡村,folk之类的也可以属于我们通常说的摇滚.那么Joni Mitchell, Linda Ronstadt之类的女声也属于这一类.
TOP
27#

喜欢felixcat,Wilmer威馬,科研级旗舰等大侠这样的讨论!长见识。

最后得出什么样的结果远不如这种讨论本身有趣。
TOP
28#

[quote]felixcat 在 2006-4-25 12:59:36 发表的内容
仔细研读了。

亚当朋友的意见可以总结为“录音师在录音的时候考虑作适当的LP补偿”。

我觉得这个说法几乎是不可能有的。因为事实上从54年RCA第一个商业性立体声录音开始,直到70年代的模拟录音,几大唱片公司在出版LP,都同时发行对应的开盘带版本。61年之前出的是2 Track 2 Channel,后来为了节省一些成本就推出4 Track 2 Channel,后来QUAD格式的录音还有4 Track 4 Channel的开盘带版本。所以不太可能有唱片公司的录音师在录音的时候会考虑LP的补偿的,不然的话,补偿给LP了,那出开盘带的时候怎么办呢?——要知道开盘带和LP的特性可是两码事哦。

还有按经营之道,唱片公司绝对是会往前看。LP时代进行录音的时候,它肯定不会把目光仅仅放在当前的LP格式上的。这就好比虽然CD仍是目前的主流,但是没有任何一个大唱片公司会以仅仅是CD的格式44.1/16bit去录制数码母带的。

我也觉得录音试不太可能为LP去补偿
另外我总觉得音乐厅的现场的完美还原,对于交响乐或许是完美的,但对于小提琴\单簧管独奏之类,却不一定合适,这两者的音量区别很大,应该不会有完美适合一切乐器的音乐厅,这方面录音室可能更适合一些
TOP
29#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30#

[quote]清水亚当 在 2006-4-25 5:58:26 发表的内容
felixcat分析得很有道理,看过之后,对LP系统有了跟深刻的了解,受益匪浅,非常感谢!

不过仔细想想,不知道讨论的前提是不是有问题。

如果认为当年录音大师们录音的目的是让终端用户在听LP时,听到和他在录音现场一样的声音,那么,felixcat的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就是正确的。但是,如果录音大师们录音的目的是让终端用户在听LP时,听到的是在音乐厅里听到的那种感觉,那felixcat的分析就是建立在错误的前提之上了。

音乐厅本身是商业和艺术妥协的产物,要保证一定的座位量,但不见的所有的演出都适合那么大的空间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