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的2005年现场音乐会盘点】 [复制链接]

1#
整个2005年,总共欣赏现场音乐会13场。在时段上明显呈现前松后紧的态势:上半年仅听了两场,而从九月份开始到年底的近四个月一发而不可收拾,其中十二月份最为频繁,共4场。所有13场音乐会中两次为免费入场,其余场次的总共实际花销为人民币2080元;除柏林爱乐那场是提前订票以外,其余全部“斗牛”。详细列表如下:



各项评选及一句话点评——

●最佳乐队音色:#8、#11、#10(欧洲大团的实力毕竟在那里摆着,相比之下BPO在综合实力上更胜一筹)
●最佳整体表现:#8、#11、#4(古典乐坛当今的三位超级大师:拉特尔、杨松斯和小泽征尔各占一席)
●最佳现场气氛:#11、#6、#4(第一选尤其火爆、第二选特别感人、第三选十分优雅)
●最佳性价比:#4、#6、#13(不花钱的演出不列入此项评选行列,BRSO的两场能以低廉价格入场也纯属以外,因此同样不予考虑)
●最佳民族韵味:#12、#5、#9(芬兰拉蒂的阴暗冷峻、意大利人的轻松愉快让人印象深刻,9#的入选源自演出中的《愁空山》)
●最佳华人艺术家演出:#1(华人艺术家的演出本身就看得不多,但在这极少数中,林克昌棒下的老柴值得赞誉)
●最拙劣印象:#3(管风琴的音色与想象中有一定差距,乐队表现也破绽颇多)

年度最遗憾的错过——贝尔、诺林顿与斯图加特广播交响乐团的演出、傅聪和郎朗的独奏会等,不能尽数……

作者博客:http://spaces.msn.com/members/audio100
最后编辑liuenhui
分享 转发
TOP
2#

这里有陈宏宽的访谈节录,读后很有启发。http://www.vankeweekly.com/blog/novich/archive/2005/12/13/23276.html
完整的在上音网站。
TOP
3#

陈宏宽绝对不容错过,他现在是上音的钢琴系主任,相信06年一定还会开音乐会。
TOP
4#

好题目,稍后跟上:)
TOP
5#

请问楼主,郑明勋/东京爱乐是什么曲目?
TOP
6#

也许错过王健那场不算遗憾。
TOP
7#

其实我觉得我没能去听5月份那场《弥赛亚》很遗憾
TOP
8#

好仔细的记录,好!
我觉得大多数人还是没有听现场的习惯,觉得用一两张唱片的价钱去听一场音乐会不值得。或者怀疑乐队是否好啊,能不能演好啊等等,可能是拿唱片去跟现场比较。这样我觉得不合适。
我们所能随意听到的乐队肯定不如唱片里的那么好了,即使是好的乐队来了,也未必有唱片里那么标准的表现。但是现场的魅力却是唱片无法比拟的。
所以,我觉得如果条件,还是尽可能多听一点现场。同时,听现场时,少带挑剔的眼光。
个人看法。
TOP
9#

今年我突然如梦初醒,音乐厅好像晚上的第二个家。回想前几年很遗憾错过了几场精彩的马勒,看来有得必有失吧。

补充几场不得不提的音乐会:


郑明勋的前一场可以打 9  分,那个肖五由于场地关系效果要好于巴伐利亚。

还有陈其钢的两场首演(《一个法国女人的梦》《听不见的声音》)都可上至 9 分。

上半年的上海之春还有众多当代曲目登台,印象最深的属《周文中专场》和《中法电子音乐专场》最为震撼。就好像1913年人们第一次听到春之祭一般的瞠目结舌,忐忑不安,但余音缭绕直到今日,为我又开启一扇大门。打10分也不为过。
TOP
10#

kityoui 在 2006-1-4 19:37:07 发表的内容
请问楼主,郑明勋/东京爱乐是什么曲目?


二重协奏曲与第一交响曲
TOP
11#

不.我觉得听现场的确跟听CD很不一样的...
听现场的时候整个人都在陶醉...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