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迷音响前是个乐器迷,自幼学习古典吉他,在大学时还拜一名师学琴,后学笛子,二胡,去趟云南旅游还买了5个葫芦丝学吹,到能在公司年会上表演的程度为止.平时有现场的音乐会也是每场不落的热情,应该说对乐器和现场的声音比较熟悉,当然可能比不上刘仁阳及很多DX.. 自家有一套中档系统(算下来10万多点零头),也常去朋友处听他那套20几万的系统.偶尔也听听上百万的音响展示会(不过展示会往往环境处理不好,器材没煲透,声音会大打折扣),下面谈谈对真实乐器演绎跟音响的个人看法:
1)同种乐器存在挡次不同和音色差异.
以我所最熟知的古典吉他为例,国产几百元的发出的声音根本不是"吉他声",进口五千元以下的算是专业的入门级了,但跟上万元的西班牙琴还是有很大的音色音质区别,而到这一级别后还有名家制作的名琴,声音还有提高.其实后来接触其他乐器,发现也是一样的.
2)演奏者水平及风格也差异很大.
大家应该明白初学者,业余,专业,名家,大师,演绎同一首曲子的艺术魅力是不同的,但我要提醒大家的是这五者演奏同一把琴出来的音质音色也是不同的.以吉他为例,音质音色跟触弦角度,拨弦方式,力度以及指甲形状长短手指胖瘦都有关,而吹奏乐器的音质音色跟演奏者的技术不同更天差地远了.
3)现场乐器有很自然的浓厚质感和音色,音响再现时不可避免丢失了信号,所以会觉得要淡薄一些,而有的音响系统会强化和人为增加一些频段和泛音,让人觉得甜和厚,但那是在丢失了的信号上做文章,永远还原不了乐器的自然泛音了.所以尽管听起来甜和厚,但要跟现场声音比多了,就会觉得是很空很假无味的厚.
但是以听感而言,厚声器材的声音还是更接近现场,所以刘仁阳前辈要建议大家买厚声的器材,但是我要提醒初哥不要将突出中频牺牲平衡的声音和厚而无质感的理解为厚声就大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