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各位大大调音时最常用那几片片子? [复制链接]

查看: 3476|回复: 15
11#

谢谢大大指点
TOP
12#

Dr kuang 在 2005-1-19 16:36:06 发表的内容
人声通常只能测中频,也就是说,除了部分号角箱,人声只能测试音箱的中音单元的聚焦,基本测不到高音单元的聚焦。
我最近喜欢用单声道的小提琴录音(要找50年代后期的,否则高频衰减得太多)来试定位和聚焦,推荐找EMI那张拉宾拉帕格尼尼的《24首随想曲》,因为他拉琴时的高频量感和泛音特别强,能同时测试器材的中,高频段的聚焦。因为是单声道,结象正确时肯定只有一点。
如果一套系统中频聚焦准而高频不准,例如说高音单元配对不够准,或者听音环境中一侧有玻璃等造成较强的高频反射,用人声很难觉察,部分齿音录得较重的可能会出现齿音与人声分离,而小提琴在高音区或泛音时,则可发现明显聚焦的偏移,通常表现为多了一把琴在演奏高音。


最近对音箱摆位时,用人声摆位基本准确。但用谢林的那张小提琴,就发现小提琴的定位不准确,总时跳来跳去的,但用五亿琴皇那张小提琴就一点问题也没有。
Dr kuang 可否给些指点。
我的音箱的右侧距玻璃书架(一面墙的那种,用落地窗帘挡住了)30CM,另一侧(靠墙摆距55CM宽机架)距机架约30CM。
TOP
13#

具体是谢林的那一张唱片?
如果是立体声录音,如果现场听过小提琴演奏或者看过小提琴演奏的DVD,会发现很多小提琴家在演奏过程中身体和琴体会有不同幅度的摆动,某些录音方式会反映或者夸大了出这这种摆动的效果——比如说穆特的《卡门幻想曲》,如果用这类录音来测聚焦有时会有点难度,所以用MONO录音的定位会更准。
补充一下,一般高音单元和中音单元的分频点设计在大约两千多赫兹左右,常见独奏乐器的基音中,只有小提琴在最高段和钢琴的高音区超过这个频段。
你的情况,如果确定是在高频段聚焦有偏移,遮闭玻璃反射面是最合理的办法,偏们的办法是在对側加强(比如说取开防尘罩),如果还不够,最偏门的办法是给反射较强的一側的高音单元前加上适量布类的遮隔。
TOP
14#

Dr kuang 在 2005-1-19 16:36:06 发表的内容
人声通常只能测中频,也就是说,除了部分号角箱,人声只能测试音箱的中音单元的聚焦,基本测不到高音单元的聚焦。
我最近喜欢用单声道的小提琴录音(要找50年代后期的,否则高频衰减得太多)来试定位和聚焦,推荐找EMI那张拉宾拉帕格尼尼的《24首随想曲》,因为他拉琴时的高频量感和泛音特别强,能同时测试器材的中,高频段的聚焦。因为是单声道,结象正确时肯定只有一点。
如果一套系统中频聚焦准而高频不准,例如说高音单元配对不够准,或者听音环境中一侧有玻璃等造成较强的高频反射,用人声很难觉察,部分齿音录得较重的可能会出现齿音与人声分离,而小提琴在高音区或泛音时,则可发现明显聚焦的偏移,通常表现为多了一把琴在演奏高音。

说到心里去了,我的系统听穆特的小提琴常怀疑是两把提琴在响
TOP
15#

http://bbs.hifi168.com/bbs/article.asp?titleid=67484&ntypeid=11
TOP
16#

dr kuang 在 2005-1-19 22:28:42 发表的内容
具体是谢林的那一张唱片?
如果是立体声录音,如果现场听过小提琴演奏或者看过小提琴演奏的DVD,会发现很多小提琴家在演奏过程中身体和琴体会有不同幅度的摆动,某些录音方式会反映或者夸大了出这这种摆动的效果——比如说穆特的《卡门幻想曲》,如果用这类录音来测聚焦有时会有点难度,所以用MONO录音的定位会更准。
补充一下,一般高音单元和中音单元的分频点设计在大约两千多赫兹左右,常见独奏乐器的基音中,只有小提琴在最高段和钢琴的高音区超过这个频段。
你的情况,如果确定是在高频段聚焦有偏移,遮闭玻璃反射面是最合理的办法,偏们的办法是在对側加强(比如说取开防尘罩),如果还不够,最偏门的办法是给反射较强的一側的高音单元前加上适量布类的遮隔。


我用的是下面这张碟,测试曲目是第三首:

不肯定是高频聚焦问题,也有可能是CD本身的问题。
我用这张CD就一点问题也没有,测试曲目是第二首(和谢林那张碟同曲,风格差异很大),聚焦非常准确:

dr kuang兄是否还能指点一下测试聚焦的其他方法。
多谢了。
最后编辑pp5188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