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谈谈德彪西的《意象集》。最开始听的是Argenta的演绎,可能由于个人的原因,竟然觉得Argenta的演绎未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因此顺带我对《意象集》这部管弦乐组曲没有太多留意。之后也听了Haitink的解读,仍然觉得Haitink离这首作品我个人想象中的理想演绎还有段距离,甚至他并不比Argenta强。
真正唤醒我对《意象集》的喜爱的便是Martinon的解读。我说不出他的演绎中的哪一处令我着迷,但是偏偏就是每次我听这张唱片,总是听完了还意犹未尽。说Martinon温和,但是到了大动态的乐段他会让乐队发出迅猛火爆的声音;但同时你却会觉得这种火爆和Solti那种是不那么一回事的。
《意象集》表达的是一种身在异乡的感觉,如何去重读出来历史上各位大师各显身手。但我觉得对于德彪西的作品的演绎判断其高下,仍然应该采用像李白当初写诗的标准——老妇能解(也就是说通俗易懂);或者也可以比喻成,假如我们把一种演绎比作成一幅印象派绘画,假如这幅画在展览厅里翻转180度挂着展示,也没有观众能够发现画挂反了,那么这个作品的演绎我觉得也太没意思了。而我可以说,假如Martinon的这个演绎比作成一幅画,那假如这幅画挂反了,大家肯定能够很快就发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