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龙 在 2004-7-28 17:17:20 发表的内容 其实我听这两人的作品并不太多,所以不敢说没有以偏概全的地方. 也许是因为古典作曲家皆集中于欧美,同根同源的缘故,欧美指挥家的演绎可以是十分个性化的。我们较容易把握卡拉扬、莱纳、伯恩斯坦------诸多大师在风格上的特点,这不奇怪,人家是在把玩自家的东西,怎么玩都有他的道理。反之,如果他们在演绎《黄河》、《梁祝》一类作品时,如果带进这些个性的东西,我们很容易听出那种不伦不类。也许我们更喜欢他们“忠于原著”一些。 亚裔(不提梅塔先)在指挥这类古典作品时遇到的是同样的问题。小泽征尔的风格比之郑明勋要张扬许多,可是怎么听都不是那个味。我听过他的柴6(悲怆),老实说那真叫个难听,柴6是我最爱的作品之一,听过穆拉文死机、多拉地、卡爷、海丁克等多个版本,每个我都较喜欢或者至少不让我失望,只有小泽征尔彻底坏了我的胃口。我觉得那有点象一个小人物想和名人套瓷却又套不上的感觉。 再说郑明勋。我就听过他两部,《天方夜谭》和《罗密欧与朱丽叶》(舞剧),都非常喜欢。是一种非常纯正的味道。这种纯正于东方人尤其难得,却又不失东方人特有的细腻与敏感。(小泽连这个味道也弄丢了)最重要的是我能从郑明勋的指挥中听出一种虔诚,也许正因为他感到了自己与欧美作曲大师之间的距离,才怀着比别人更多的一份虔诚。他的指挥与其说是把玩,不如说是在触摸。他能找到最真实的一种质地。 《天方夜谭》名版无数,众发烧友都喜欢莱纳,我也很喜欢。郑明勋版刚听不会特别打动你,却非常耐听,他那种层层剥茧式的叙述,就足以胜过任何一个名版。
|
龙兄说话真逗,是您一贯的风格。只不过概念不太好把握。
我想为小泽说两句。
上世纪小泽成熟于一个当代文明风云动荡的时代,个性鲜明,张扬极端表现在文化的各个方面,小泽不过是这大潮当中的一滴水。而这一滴水到了刚经过政治动乱而文化则是死水一潭的中国,看到他的每一个人都感到了这一滴水是那么的新鲜。这一印象深深地留在了象你我这样岁数的人的记忆中。
这之后,中国人的文化和价值观经受了考验,我们越来越变得个性鲜明,张扬极端,甚至超过了当时的那一滴水。
我细细想着龙兄对小泽的评价,回忆着小泽走入我精神世界的过程,我感觉到文化的意义和先驱者的力量;我还觉得小泽没怎么变,是我们变了。
这次看小泽的自新大陆,仍是这个感觉;他的处理和指挥风格都未见张扬。不知是他老了,还是我老了。
我的话说得远了,而且和龙兄谈的不是一个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