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美
赖伟峰
她在舞台上所绽放出来的热力,已经不单纯是鼓动群众的魔笛,也不只是炫丽华彩的节拍,而是古典与流行的结合、东方与西方的魅力相吸。她只有二十岁,她,就是陈美﹗ 陈美的全名是Vanessa-Mae Vanakorn Nicholson,目前国籍为英国籍。不过他的身世倒是有点复杂,生父为泰国人,是新加坡一家饭店的总经理,母亲Pamela Tan则是中国人。陈美出生于新加坡,不过四岁时搬到伦敦,所以她的音乐事业是从英国才开始的,由于母亲会弹钢琴,对陈美的音乐起步影响相当大。现在她的继父Graeme Nicholson则是一位英国律师。 对古典乐坛来说,一个稚龄的东方女孩竟然能以无比的自信与音乐的说服力,将小提琴音乐与当今脉动作如此紧密的结合,实在是一件离经叛道的事。陈美颠覆音乐的伦常观点,错乱古典流行的尊卑位置,为乐坛投下的巨大冲击,绝不下当年帕格尼尼「魔鬼的颤音」的演奏。相当巧合的陈美的生日﹙1978/10/27,属马﹚竟然与帕格尼尼同一天,在帕格尼尼诞生一百九十六年以后,她再度让小提琴成为社交圈话题焦点。 陈美音乐事业发展的迅速,让人深信她也具备与帕格尼尼相同的天才。一九八二年三岁时他第一次上钢琴课,五岁开始上小提琴课。八九年十岁时就与爱乐管弦乐团进行第一次音乐会演出,九○年推出首张正统古典专辑《Violin》,九一年首度进行国际巡回演出。九五年推出第一张流行专辑《The Violin Player》,正式象征陈美同时跨足古典与流行乐坛。这位席卷XYZ世代的小提琴家,使用两把截然不同的的小提琴,传统古典的一把是一七六一年制的Guadagnini名琴,这琴不久前还被闯空门的偷儿偷走,不知目前寻获没有?另外一把热门的电小提琴,是纯白色外型抢眼的美国ZETA琴。说起这两把爱琴,陈美认为各有各的好,端看她要表达的音乐而论。 出道至今陈美发行过的专辑相当多,从早期的《Violin》、《Kids' Classics》、《柴可夫斯基、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等正统古典演出,直到被国际大唱片公司EMI看上后的《小提琴玩家》(Red Hot-The Violin Player)、《跑马地序曲》、《中国少女》张张都令人耳目一新。今年在她二十岁生日当天,即将发行的新专辑 《Storm》陈美又有惊人之举,她将放下两把小提琴,拿起麦克风翻唱黛安娜罗丝的走红名曲,宣示跨进了歌手的领域。这位喜欢尝试各种演出,融合各种音乐的「美少女」,九五年光是唱片销售接近840,000 英镑的收入,让她名列英国高收入名女人榜,是位吸引众人目光焦点、不折不扣的「辣妹」﹗﹗
陈美
洋溢青春气息的Violin Player
刘汉盛
第一次听到陈美这个名字大约是在1990年,那年我在伦敦与陈美的母亲见过面。当时,就曾听陈美的母亲说她有一个女儿小提琴拉得很好,已经与乐团合作过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由于陈美的母亲本身不仅是律师,而且也是钢琴家(她与薛伟在ASV唱片公司有一张小提琴/钢琴合奏),我想是家学渊源之下的望女成凤,因此当时也没有在意。1991年,陈美随英国伦敦莫扎特合奏团来台,这是台湾第一次知道年纪这么小的女孩子也能演奏得那么好,这是许多人对陈美的第一个印象。当时,她才十二岁。 1995年4月15日,这是我第一次与陈美见面。见面之前,我曾想过不知道要访问些什么?她不过是个才十六岁的小女孩而已啊!何况,我虽然知道她已经录过贝多芬、柴可夫斯基、卡巴烈夫斯基与莫扎特等小提琴协奏曲。然而,到目前为止我只听过她二张唱片,一张是巨石出版的「儿童古典」,演奏一些小品;另一张就是目前正在宣传的「The Violin Player」。真正令我困扰的是,访问她的前一天晚上,她才与从英国带来的小乐团在Kiss做过现场演出。而且,她的这张「The Violin Player」根本就是流行音乐而非古典音乐啊!如果硬要说与古典音乐有关系,那也仅是第一首曲子改编自巴哈的「D小调触技与赋格」。并不是说我不会访问流行音乐家,而是她的身分让我迷惑。您大概不知道吧,她在唱片中用的乐器并不是她原来那把Guadagnini琴(前不久被偷,两个月前才被英国警方找了回来),而是电小提琴;再加上她的宣传「剧照」是穿著泳装外罩薄纱,站在海中拉小提琴。哇!这已经比穆特还「那个」了。第一印象等我来到西华饭店的第二十层,出了电梯转个弯,咦,这不是游泳池的地方吗?难道陈美要像剧照那样接受访问。虽然我已经四十几岁,而她才十六岁,但是想到可能会是那样的面对面,心里不免有几分忐忑不安。等我看到她衣着整齐的坐在沙发上,悬在心口的石头这才安然放下。我对她的第一个印象是:她长得比唱片封套上的照片要漂亮得多了。古典音乐圈中好象还没有那么漂亮的演奏家。而我第一个直觉是:EMI唱片公司应该安排她上个休闲杂志的封面。由于她隔天就要离开台湾,我保证今天从早到晚一定是排得满满的节目行程。果然不错,前一天晚上在Kiss演出,今天早上八点多她就开始了第一个节目。从早上到我晚上六点访问她为止,她只吃过早餐。我到时,她刚好点了餐点(她喜欢吃鱼,以及台湾的麻辣火锅),并开玩笑的告诉我这是她的午餐。看她还神情奕奕、一点都没忽略礼仪的模样,我心想:这个十六岁的小女孩真不简单。此外,当她抽空与别人交谈时,我抓住机会为她拍照,她也很自然的摆了几个最上相的角度。到这个时候,我已经将她当作大人看待了。古典流行她都爱为什么她会录出这张「The Violin Player」流行音乐呢?我的意思是她以前给人的印象是古典音乐的小提琴家,怎么这次会是一百八十度的转弯?她说就音乐的观点来说,这并不奇怪,因为她从小就喜欢音乐,只要能够抓住音乐的感觉对她而言就是享受,因此她并不在意演奏的是古典音乐或是流行音乐。她说她十四岁就已经与EMI唱片公司签约,唱片公司就市场的需要以及她的长处来为她设计,她相信是对她有益的。她再次强调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对她而言并没有差别,她喜欢的就是抓注音乐的那种感觉。何况,她所生长的时代背景就是充满流行音乐与爵士乐的时代,因此录制这张流行音乐并不足为奇。由于父亲与母亲都是律师,母亲也是个钢琴家,这样的家庭背景下会不会反对她推出这样的唱片呢?陈美的回答是从小父母就很尊重她,让她自己发挥。她说她三岁就弹钢琴,五岁开始对小提琴有兴趣,就这样一路下来。她录柴可夫斯基与贝多芬父母也都没有干涉,因为他们相信她的选择是对的。至此,我感觉陈美在言语应对的成熟度远超过她的年龄。而且说起话来又快又多,我根本就来不及用笔记,干脆就停笔听她讲。演奏诠释与衣着打扮那么小的年纪,到底是如何去同时诠释贝多芬、柴可夫斯基与莫扎特,甚至这次的「The Violin Player」流行音乐?我的意思是柴可夫斯基与贝多芬、莫扎特的小提琴协奏曲是截然不同的东西,她那么小的年纪是如何做到的呢?陈美回答说唱片迷买唱片回去时并不会在意这个演奏者才几岁,他们在意的是演奏者对乐曲的诠释。她说每位作曲家的作品都有其基本风格,而演奏者不论年龄多寡,要诠释的就是乐曲的精神。所以,她要表现的就是这些乐曲的不同风格,这与年龄没有很大的关系。我想,我问她的这些问题陈美不知已经回答过多少次了,所以这些问题并不会令她陷入长考。陈美这次的装扮与演奏方式会不会是受了Nigel Kennedy的影响呢?Nigel Kennedy同样也是EMI培养出来的,而且当时是以庞客打扮令人侧目,更巧的是Nigel Kennedy也同样用电小提琴演奏过。陈美马上否定了这个怀疑。她说虽然她与Nigel Kennedy一样都是英国人,也同属EMI唱片公司,更同样都录过许多小提琴协奏曲。不过,Nigel Kennedy先是以演奏艾尔加小提琴协奏曲窜红,然后再以「四季」成为流行榜上家喻户晓的人物。甚至他还录了爵士乐。而她这张「The Violin Player」是流行音乐,只不过她是以小提琴这种乐器来演奏。The Violin Player录制这张「The Violin Player」流行音乐会不会比较容易出名?有些古典音乐艺人无法接受流行音乐的宣传推广方式,只有少数能够接受,像长笛家詹姆士高威就是少数能够接受流行音乐方式推广的艺人。我问陈美她能够适应流行音乐的推广方式吗?她首先回答我录制流行音乐并不一定会比较容易出名,如果演奏家无法表现出她自己的特质,无论是演奏古典音乐或流行音乐都一样。我同意她的看法,不过,在充满大师版本的柴可夫斯基、贝多芬、莫扎特世界中,一个十几岁的小演奏家要冒出头来谈何容易?与之相比,我相信陈美这张流行音乐更容易出头些。再来,她说她能够接受任何形式的推广活动,上电视、电台,到唱片行签名,报纸杂志的访问都可以。像这次访问她的除了古典类杂志外也有休闲类杂志。早上,她就为最佳女主角杂志拍了封面,上他们的封面报导。此外,我们也谈到宣传的服装,像许多古典音乐女演奏家越穿越性感,露肩露胸露腿者皆有,真有玛丹娜的味道。像这次她就以泳装来宣传。最后,我们都同意目前古典音乐的宣传愈来愈流行音乐化了。怕不怕因为她录了这张流行音乐,听众就把她定位在流行音乐艺人?她认为不会。像昨晚她在Kiss演奏,听众都能欣赏她的流行音乐演奏。而她如果在音乐厅演奏古典音乐,那些听众就是喜欢古典音乐的人。她再次强调,乐器与演奏的音乐都是形式而已,不同的音乐要表现出不同的风格让人喜欢才是重要的。练琴的诀窍以她今年十六岁的年龄,正是台湾国三或高一的年龄,然而陈美的谈吐与仪态却连一丝青涩都没有露出,这令我不得不佩服她的教育。此时,EMI的人来提醒我下一位访问者已经到了。好,该是提最后一个问题的时候了。我请陈美为台湾众多也在学小提琴的小女孩提供几句建言。陈美说每天不间断的练习是最重要的,不论是手指音阶的练习,或是手臂肌肉(我想是指右手拉弓的手吧!)的练习都很重要。在练习时,还要用心去体会。她说用心体会练一个钟头比不用大脑一天练八个钟头还要有效。我插嘴问道找个有名的老师是否也很重要。陈美回答说很重要。她说自己在北京念音乐院时就遇到许多不同学派的老师,她在那里受了不同方式的训练,学到了许多的演奏风格,对于日后不同音乐的诠释有很大的帮助。一定有读者看了陈美的照片后感到迷惑。陈美不是英国人吗?怎么看起来像东方人?没错!陈美具有东方人的血统。据我了解,陈美的母亲是华裔新加坡人,陈美的生父是泰国人,后来父母离婚,四岁时就从新加坡搬到伦敦定居。母亲再婚嫁给一位英国律师,所以她的全名是Vanessa-Mae Vanakorn Nicholson。由于全名太长,因此简称Vanessa-Mae。而在华人世界就叫陈美。陈美会不会讲中文呢?因为在北京住过,所以听说(我没听她说过)会讲简单的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