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单端(Single end) 机比推挽好声? [复制链接]

查看: 5424|回复: 18
11#



从线路方面看,近乎99.99%的后级都用推挽(Push-Pull)放大。推挽放大,如负如输(Negative FeedBack)一样,给设计者减少许许多多麻烦。第一,用推挽就少了很多静态电流,胆后级的变压器就可用小型的,而输出功率却很大。第二,胆本身消耗的能量少了,寿命得以大大地增加。使用PNP-NPN晶体管或浒的MOSFET推挽放大式肯定把许多重要的Harmonics消掉了。此外,推挽放大有严重的失真——Class Bcross over distortion。就算是Class AB也无法消除这种失真,很容易就听得出。我爱把bias提高少许,甲类操作,不然听不入耳。胆机本身就是甲类工作,这种失真不太严重。但原子粒就不是小问题了。所谓的“原子粒”声,就是这种失真作祟!

用推挽的好处是,电源供给处马虎了事也能过关斩将。这是因为正相杂波和反相杂波相加而自动消除了。这个好外也带来了一个极严重的坏处,就是前面说过的把重要的些微讯号也抹杀掉。用推挽放大的电路,永远是一种妥协。正相的电路零件和反相的,永远不可能达到完美的配对(Match pair)。因此,永远有失真。
TOP
12#

谈原理当然不谈成本咯
TOP
13#

我还以为白老大回来了。
TOP
14#


单端放大是多种信号放大形式中最为古老的一种。1907年,Lee De Forest申请三极管专利,1912年,他又申请了Single-Ended Triode(SET)单端三极管放大器的专利。如果再加上直热式(指电子管)三个字,就是近几年很风行的直热式单端三极管机。这种90多年前就出现的放大形式,结构原理其实非常简单,当然也就没有人再来对它进行分析了。除了电子管有单端三极管放大器之外,采用晶体管也可以做成单端放大器,其实也就是把的单端真空管机的设计原则拿来运用到晶体管上而已。

所谓单端放大,就是只用一个放大元件来完成一个完整波形的放大过程;不过由于单端放大器的输出功率实在太小,又才开发出以二支真空管分力合作,一支真空管负责放大正半波,另一支真空管负责负半波,当一支真空管工作时,另一支真空管就休息,这样二支真空管形成类似二个人共享一支锯子锯木头的推拉状态,所以就称为推挽式(Push Pull)放大。换句话说,推挽式放大器由一对放大组件分工合作,各放大一半波形,输出时把这各一半的波形合成一个完整的波形,这等于是由二端合成输出一个完整的波形,而非单端就输出一个完整的波形。或许您要问:单端放大器是否只限定一个放大组件放大呢?不!单端放大也可以把二个以上的放大组件并联起来,增加输出功率,不过它有一个必要条件,那就是每个放大组件都是全波放大,组件之间没有“推挽”的合作关系。

自从真空管放大器改为推挽式放大之后,再到后来的晶体管时代,除非A类(纯甲类)设计,否则大部分的放大器也都采用的是推挽式放大,只是放大元件由真空管改为晶体管而已。几十年来,单端这个名词几乎为人所忘记。后来300B胆机在日本再度兴起之后,单端这个名词才又开始冒出来,让许多年轻音响迷以为单端放大是新玩意。

单端设计的放大器无论是并联几个放大组件,在输出功率上还是比较小,尤其只用一根300B管子的放大器输出更只在5瓦以内,所以必须要有效率很高的喇叭来搭配。通常,单端放大器至少都要搭配效率在95dB以上的喇叭最为适合,这样的搭配还能享受到管弦乐的宽广动态范围。

除了输出功率小,单端真空管机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输出阻抗比起推挽式真空管机或晶体后级都要高。一般而言,单端真空管机的输出阻抗高达1.5-3欧姆,而推挽式管机的输出阻抗约1欧姆以内。至于晶体后级的输出阻抗有多少呢?大概都在0.1欧姆以下。功放的输出阻抗越高,对低频的再生与控制力能力越差,这也就是单端真空管机的低频很难听到结实有劲表现的原因所在。
TOP
15#

早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TOP
16#

naim  不就是乙类推挽吗? 喜欢的人也不少
TOP
17#

白老大 在 2003-7-27 7:24:10 发表的内容
大部份人都覺得单端比推挽好声,但我覺得推挽有可能造到单端般好声,大家説説意見.


推挽可以好声,SRPP输出,前级用传输线式升压变压器
TOP
18#

顶一下白老大的帖子吧,很久没有见到他了.
TOP
19#

m9不是并联推挽的吗?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