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么说听它二十年也不腻?
因为 EAR 834P 陪我听音乐二十多年,从来没有离开过,而这次听 EAR 新推出的 Phonobox,感觉也是如此,老朋友换上了新装,音色个性没变,但更有现代感。
834P 伴我二十多年
二十多年前我只是个发烧友,还没踏入音响评论的圈子,黑胶先从平价的日本 Luxman 玩起,搭配 MM 唱头,合并放大器上面的 MM 放大还够用,不过既然玩音响玩到发烧了,便开始物色高阶唱盘,那时候也玩过 LP 12,可是因为搭配的唱臂太重,玩不出名堂,换了 Oracle Dlephi IV 唱盘,搭配 Audio Technica ART 2000 唱头,需要搭配 MC 唱头放大器,寻寻觅觅,找到了 834P,让我在黑胶唱盘的升级之路暂歇,享受了一段美好的黑胶聆听时光,不用管器材,只管找唱片。
之后因缘际会开始了音响评论工作,每天接触新颖的音响器材,而且各种价位都有,总会接触到更高阶的唱盘,所以我后来换了 Clearaudio 唱盘,唱头放大也多了几部,但是 834P 从来没有离开过我,其间还有几个朋友被我推坑,每次他们想买唱头放大器,问我的意见,我总是不给意见,直接出借 834P 几天,机器还给我的时候,大多数已经跑去买了。
重点来了,音响器材要实际聆听,才会感受到声音的诱惑力,EAR 的器材总是有那种说不出来的声音魅力与韵味,让人会想一直听下去,所以 834P 陪着我听音乐二十多年,始终听不腻,所以,当我知道 834P 停产,变成新的 Phonobox 时,有点怅然若失的感觉,彷彿一个旧**逝去,进入了一个新**。


13D16 代表 EAR 的长期保证
新的 Phonobox 与 834P 的外观设计其实差不多,只尺寸不同,834P 象是鞋盒般瘦长,而 Phonobox 比较扁平,不过镀铬面板与黑色金属机箱,倒是没变,正面都只有一个旋钮,加上一个工作状态指示灯,Phonobox 毕竟是新的机器,所以指示灯号会变色,插上电没开机的时候,灯号淡红色,按下电源,会逐渐变成橘**灯号,电源指示灯的光泽也比 834P 要来得均匀漂亮。


比较一下两者的内部,都是 3 管设计,不过 834P 用的是 3 只 ECC83,而 Phonobox 变成 13D16,实际上这些讯号管可以互通,但为什么要使用 13D16,而非较常见的 ECC83,我曾经在慕尼黑音响展上问过 Tim Pavaricini,他说 ECC83 和 12AX7 被炒作得太昂贵了,所以他自己搜集相同规格的真空管,在 EAR 工厂内测试挑选,并打上 EAR 的产品商标(就是 d p 加一撇,Tim de Pavaricini 名字的缩写),然后标上真空管规格里没有的 13D16,这样就不会外界拿去炒作,而且保证 EAR 用家可以用合理价格,买到最适配的真空管。


工厂负担成本造福消费者
Tim 这样的举动实在是造福消费者,您当然可以去找出名的 Mullard 或 Telefunken 12AX7/ECC83,来搭配 Phonobox,可是现在市场早已经炒到天价,随便在网拍上面找,老 Telefunken 单只破万者比比皆是,Phonobox 一次要三只,所费不赀,而且二手真空管的质量,良莠不一,贸然网购,风险很高。Tim 不希望 EAR 用家被真空管市场炒作波及,所以自己搜集大量 ECC83 与 12AX7,自家测试配对,用合理的价格提供 EAR 用家更换,我查了一下英国当地的零售价,含税不到 16 英镑,大约六百多元台币,这是讯号管的合理价啊!
从独家 13D16 真空管,就可以看出 Tim de Pavaricini 是多麽特立独行的人,他大可以用珍稀老管,提高 EAR 机器的附加价值,可是他却不愿意这么做,反而搜集囤积大量 ECC83 真空管,自己测试配对,标上 EAR 专属的 13D16 型号,用合理的价格提供 EAR 用家购买,保障消费者售后服务的权益,可是囤积真空管的成本,都压在 EAR 身上,这不是生意经,而是因为 Tim 知道他无法抵抗市场炒作珍稀老管,所以他宁可多花成本囤积零件,提供 EAR 自家真空管,用合理的价格销售。


所以,看到 13D16 这个找不到规格的真空管,不用多想,它就是 ECC83/12AX7,但是 13D16 与 EAR 的商标是连在一起的,只有 EAR 才有 13D16,没有 EAR 商标在上面,那就不是 13D16,而是假货。再来,选择 EAR 提供自家商标的 13D16,也不用担心日后更换真空管,音色有所变化,那是 EAR 自家测试过,适合 EAR 自家器材使用的替换真空管。
好像是 834P 的改良版
比较一下 Phonobox 与 834P 的规格,几乎一模一样,MM 唱头输入灵敏度 2.2 mV,MC 唱头输入灵敏度 0.22 mV,最大输出电压 22V/50欧姆阻抗,讯噪比也是 80 dB,我推测基本线路没有变化,改变的地方主要是线路的布局,把真空管 MM 放大线路、MC 升压器与电源供应的线路,各自独立,而不像 834P 只用一块电路板解决,感觉 Phonobox 好像是 834P 的改良版。
从一块电路板变成三块独立的线路板,差别在哪里?我能想到的是避免线路之间的共振,老 834P 只用一块线路板,但依然注重避振,把变压器锁在中央隔板上,不与线路板摆在一起,到了 Phonobox,机箱内部依然有中央隔板,不过这次把 13D16 的 MM 放大线路架上去,真空管横放,把变压器与 MC 升压器摆在机箱底部。


MM 真空管唱放搭配 MC 升压器
Phonobox 其实是 MM 唱头放大加上 MC 升压器的设计,底部线路板上两个金属封装的圆形零件,就是 EAR 自家设计绕制的升压器,个头看起来不大,升压的倍率倒是很足,连 0.22 mV 的低输出 MC 唱头都能应付,不过 Phonobox 内建的升压器是固定数值,所以没有阻抗匹配的设定,假如您还想要升级,没问题,只用 Phonobox 的 MM 放大,外加 EAR 自家 MC4 唱头升压器,遇到输出再低的 MC 唱头也不怕,还有四段阻抗档位切换,让唱头放大器与唱头的性能有更适当的匹配。
因为是 MM 唱头放大与 MC 升压器的组合,再加上音量控制,所以用同一个机箱,可以有几种产品组合:MM 版、MM/MC 无音量控制、MM/MC 带音量控制,外加黑色或镀铬面板选项,因为 EAR 至今依然维持英国小型作坊式的生产,所以可以自订的选项多,可是这对进口代理商来说,订货就麻烦了,所以台湾引进的是大全配:MM/MC 唱头放大带音量控制版,指定镀铬面板(最有EAR 的味道),假如您想要不同的版本也行,下单预定排队等。


多了音量控制更好玩
有没有音量控制的 Phonobox,差别不光是音量控制的功能,输出最大电平也不同,没有音量控制版最大输出 22V,带音量控制版最大输出 14V,看起来少了音量控制,Phonobox 输出还更猛,不过多了音量控制,Phonobox 可以玩直入后级,也可以透过音量的增减,调整与前级输入的音色平衡。我当年买的 834P 是无音量控制版本,但实际上我想买的是有音量控制的 Deluxe 版本,但是等了好几个月都没货,只好买无音量控制版本,这次玩有音量控制的 Phonobox,在唱头放大的音量与前级音量微调音色,有趣多了。
只多了一个音量控制,就让 Phonobox 更好玩,但究竟好玩在哪里?从唱放、前级到后级,其实是一段段把唱头拾取的讯号,逐步放大,在音量相同的状况下,如果让前端的增益大一点,后端的增益小一点,声音会显得较为饱满厚实,如果把设定相反过来,音色会更为清澈通透,而 Phonobox 具备音量控制,所以与前级匹配时,适当利用 Phonobox 的音控,可以微调音色。


全套 EAR 器材真是对味
我试听 Phonobox 的时候,搭配着全套 EAR,包括 868P 前级、509 II 后级,这不是刻意借全套回来试听,而是编辑部今年初全新购入的参考器材,而这三部器材全部都带音控,所以玩起来更有趣,通常我会先把 509 II 后级的音量固定下来,大约是 10~12 点钟方向,然后再来找 868P 与 Phonobox 的音量均衡点,先将 868P 设定在 12 点钟方向,然后调整 Phonobox 的音量,当播放黑胶与 CD 音量差不多时,就是初步的参考设定,这时 Phonobox 的音量大约在 3 点钟方向。
有了 Phonobox 的参考音量位置之后,就可以「看心情」调整音量了,假如我要听 Stevie Ray Vaughan 热情的德州蓝调摇滚,那我就会让 Phonobox 一路催到底,享受最饱满壮硕的低频颗粒感,虽然会让中高频带着点粗砺感,可是电吉他本来就加上 Over Drive 了,就是要这样听才爽快。可是,如果换上了帕尔曼的「韦瓦第:四季」,那就让 Phonobox 回到 3 点钟方向,中高频的细腻度就回来了,如果还想要让小提琴更细腻,那就把 Phonobox 的音量降到 2 点钟方向,让 868P 前级多一点负担,或者把 509 II 后级的音量再向上推一点就好了。


Phonobox、834P 与 868P 音色一致
试听的时候全套 EAR 搭配 Wilson Audio Alexia 2 音箱,全真空管器材在中频段的饱满厚实度没话说,用这样的组合,我可以比对 Phonobox、834P 与 868P 内建的唱头放大。Phonobox 没有什么需要调整的参数或选项,只有 MM/MC 的切换开关,试听的唱盘是 Elac Miracord 90 加上 Goldring Legacy 唱头,但我要忙碌地在 Phonobox、834P 与 868P 之间更换唱头线。


用慕特的「Across the Star」试听一轮之后,我开始怀疑自己的耳朵,因为三者的音色走向几乎完全一样,中频饱满有肉,中高频的延伸滑顺,明亮而不带刺激感,低频浑厚圆润,不过 834P 毕竟是二十多年的老机器了,音色相对较暗,而 Phonobox 中高频则更明亮、通透,富有活力,勉强要帮 834P 保留点面子,只能说比较有味道,而 Phonobox 与 868P 内建唱头放大比较起来,Phonobox 也是比较明亮些,而且多了音量控制,还可以微调音色,可玩性比 868P 的内建唱放更高。
新机器音色更鲜活些
说 Phonobox 的音色走向与听了二十多年的 834P 几乎相同,会不会觉得有些无聊?不,这代表音响厂商一致的音色取向,从 Phonobox、868P 到 509 II,音色都是一样的,都是饱满鲜活的模拟味,而且任何音乐类型都适合。如果您喜欢摇滚乐,我保证 Phonobox 可以让您听见最鲜活的 Stevie Ray Vaughan,听「The House Is Rockin」时,感受真空管电吉他音箱猛爆的 Over Drive,爵士鼓敲打的颗粒感庞大又真实,彷彿置身录音室现场一般。


翻出 Jimi Hendrix 的老摇滚专辑「Experience」,听经典的「Voodoo Child」,电吉他加上 Fuzz 与哇哇器,呈现狂放的 Jimi Hendrix,Phonobox 把老摇滚的录音室面貌,用纯粹的模拟味呈现,60 年代的录音,几乎都是真空管器材,录音师玩弄着左右声道飘忽不定的效果,听起来有种原始的样貌,用现代的器材来听,可以感受老录音中频虽饱满,可是有点糊,却充满的浓浓的模拟味。
清楚呈现录音年代感
有点糊的中频不是 Phonobox 糊,而是录音本身的真实样貌,甚至可以听见单线圈电吉他的拾音器底噪,这些音乐细节可以感受录音的年代感,那是纯模拟录音的**,刚刚从单声道进入两声道,大家还在摸索怎么玩弄立体声,用各种花招在音控台上,玩弄出乐手在舞台上左右跳动的样貌。
再来张热力十足的摇滚乐,听 Guns N' Roses 的「Appetite for Destruction」,当然选 Slash 招牌的「Sweet Child O' Mine」,虽然称不上发烧录音,可是比起 Jimi Hendrix 的录音,细部处理好多了,音乐的层次感更好,这也显示出 Phonobox 对录音的鉴别能力,虽然我觉得 Phonobox 带有厚实温暖的音色,可是它的录音细节重现能力很好,而且增益够大,可以轻松地把中低频的力道催出来,听摇滚乐当然不客气,直接让 Phonobox 推到最大,享受最 High 的狂野摇滚。


听古典也能通透开阔
用 Phonobox 来听摇滚乐很 High,换上古典乐一样棒,听马友友、Chris Thile 与 Edgar Meyer 合作的「Bach Trios」,这是 2016 年的录音,有着通透开阔的音乐场景,Phonobox 轻松地呈现音场的开阔感,当然,这时候我把 Phonobox 的音量调回到 3 点钟方向,让音色更通透。


「Bach Trios」的录音地点是在华盛顿州乡下「TheBarn」,以旧谷仓改建的录音室,空间开阔,录音师利用多点麦克风巧妙地摆放,收录大提琴、低音大提琴与曼陀铃三重奏的声响,两低一高的乐器,Phonobox 清晰地呈现大提琴的线条感,低音大提琴则铺上更厚实的低频底蕴,对比曼陀铃清清亮亮的拨奏音符颗粒。
还有,Phonobox 虽然是真空管唱放,可是底噪很低,音乐背景相当安静,当然,我听过底噪比 Phonobox 更好者,可是售价轻易是 Phonobox 的好几倍,这 Phonobox 的背景宁静度,在同等级唱放之林,可说是名列前茅。
全心全意投入音乐怀抱
最后,我想说 Phonobox 与我听了二十多年的 834P 一样,都是音乐性十足的唱头放大,是会让人想一张接一张唱片听下去的迷人音色,是会让人忘记音响,全心全意投入音乐怀抱的音色。譬如听杜普蕾与巴伦波因、英国室内管弦乐团合作的「海顿 C 大调大提琴协奏曲」,Phonobox 带出滑顺的第一乐章齐奏,乐团的规模没有那么大,是古典时期较小的乐团配置,弦乐群细腻地分布在音场当中,铜管群则在中央后方,透出厚实的光泽,等大提琴独奏登场,杜普蕾个性十足的独奏,第一主题强悍又弹性十足的拉奏,对比第二主题轻盈又滑顺的样貌,为海顿的平和旋律,增添杜普蕾的个人色彩。


用 Phonobox 一边听杜普蕾,想起这段时期的杜普蕾与巴伦波因,两人都是当年的古典乐团新秀,处于热恋状态,此时的巴伦波因想从钢琴转型指挥,杜普蕾当然跨刀协助,在海顿平和温暖的旋律当中,乐团与独奏交替之间,可以感受两人默契十足,一搭一唱,听着音乐不免想象着,说不定指挥与大提琴眼神交会的时候,就象是两人在约会一般,而乐团成员全都成了电灯泡啊?扯远了,可是用 Phonobox 来听音乐,脑海里想的不是音响,而是藏在音乐当中的诸多美好。
肯定能陪您爱乐二十年
在十万元以内的唱头放大器当中,Phonobox 可说是我推荐的首选之一,而我用的是二十多年使用 834P 的经验做背书。Phonobox 是声音均衡的走向,带有适度真空管机的温暖厚实,但分辨率依然优异,加上够大增益与附带音量控制的功能,增加了 Phonobox 的可玩性,我想,既然 834P 可以陪我二十多年听不腻,那么 Phonobox 肯定也能陪您至少这么久的时间,畅游音乐的无尽殿堂。


器材规格
EAR Phonobox
型式:真空管唱头放大器
输入灵敏度:MM 2.2 mV、MC 0.22 mV
最大输出:22V 标准,14V 带音量控制
讯噪比:-80 dB
使用真空管:13D16 x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