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宋体]淘宝链接:[/font][url=http://item.taobao.com/item.htm?spm=686.1000925.1000774.13.slVp2u&id=36954449957]http://item.taobao.com/item.htm?spm=686.1000925.1000774.13.slVp2u&id=36954449957[/url]
[font=宋体] 马勒的交响乐创作成熟期正值世纪之交,当时的欧洲的哲学以及文艺思潮都笼罩在一片“世纪末情怀”之中,社会价值观和艺术价值观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艺术家内心彷徨,开始遁入内省。马勒在1897-1907年间担任维也纳歌剧院艺术总监,他最重要的创作就是在这段时间内完成的。与世纪之交欧洲哲学界的“生命哲学”、“新康德主义”等流派既批判传统哲学又保留传统哲学的余绪一样,马勒的后期浪漫派音乐同样对19世纪浪漫派音乐既突破又保留。例如他吸收了瓦格纳开始实践的半音化和声,但对调性组织的突破保持在底线上游走,并在交响曲中时常祭祀着那源自巴赫的复调织体。这样,我们从他的交响乐作品中听到的是既新颖但又葆有古典美的音响。[/font]
[font=宋体]
[/font]
[font=宋体] 乔治·索尔第1912年10月21日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一个犹太家庭,六岁开始学习音乐。一场埃里希·克莱伯指挥的音乐会改变了索尔第的人生之路,他从此决心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指挥家。1938年,索尔第在布达佩斯歌剧院初露锋芒,但日益逼近的战火使索尔第被迫流亡瑞士。流士期间,他赢得了“1942年日内瓦国际钢琴比赛”的桂冠。战争结束后,索尔第于1946年就任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音乐总监。索尔第的前任是大名鼎鼎的瓦尔特、汉斯·克纳佩斯布什和克莱门斯·克劳斯,对任何一个指挥家而言,这些大师铸就的辉煌几乎难以逾越,而二战中,这座古老的歌剧院已变成瓦砾。 [/font]
[font=宋体]
[/font]
[font=宋体] 但凭借过人的胆识和能力,索尔第迅速重建了歌剧院的国际声望。六十年代末,正当美国芝加哥交响乐团陷入了财政危机,士气低落的困境时,索尔第迎难而上,出任乐团的音乐总监首席指挥。在统帅乐团的二十余年里,他所创造的辉煌雄浑的“芝加哥之声”成为全世界听众最为熟悉和喜爱管弦乐音响之一,而索尔第本人也迎来了指挥生涯的颠峰,乔治·索尔第成为二十世纪的指挥大师中最响亮的名字之一。[/font]
[font=宋体]
[/font]
[font=宋体] 索尔第指挥的马勒交响曲,精神抖擞、毫无倦怠,钢筋铁骨般的坚硬台风与沁人心脾的优美乐韵整好切合了马勒作品向两极延伸的特性,芝加哥强大的铜管与充沛的演奏整合成令人信服的混声效果。此套唱片的CD版本被登获企鹅三星钥匙榜单,大家可知,企鹅榜单是音乐性音响性并重,索尔第版本的音响性可称套装中以音响性排名的佼佼者,从录音到演绎用一个词形容就是:痛快淋漓。[/font]
[font=宋体]
[/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