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良宵引
古曲 记谱、整理:陈金龙
古琴曲《良宵引》是虞山琴派的代表曲目之一,其曲谱最早见于明《松弦馆琴谱》(1614),此书是虞山派的代表琴著,此曲为《四库全书》所收唯一的明代琴谱,在古琴界颇有影响。该曲自隋代问世,于明代盛行至今,一直深受琴家的赞赏和重视,并收录在《大还阁琴谱》、《天闻阁琴谱》、《自远堂琴谱》、《五知斋琴谱》、《琴学初津》、《诗梦斋琴谱》、《醒心琴谱》、《琴心直指》等多部琴著谱集中。
乐曲描绘月白风清、万籁俱寂的秋夜情思。此曲虽较短小,却有器乐化的特点,蕴含着籁静窗虚、怀人不见及尾声两鬓秋霜的情境,是一曲美好夜晚的赞歌。《琴学初津》谓“是曲虽小,而义有余”,“起承转合,井井有条,浓淡合度,意味深长”。
2.流水
古曲 记谱、整理:陈金龙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高山流水》在唐朝以前本为一曲,在唐朝期间分为《高山》《流水》二曲,皆不分段。随着明清以来琴的演奏艺术的发展,《高山》、《流水》有了很大变化。
《高山流水》的乐谱最早见于明朝朱权《神奇秘谱》,归入《太古神品》中,其解题曰:“《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至来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高山》短些,《流水》长些,都不分段,所辑很可能是唐代的曲谱,指法也确有晚唐和宋初的痕迹。
明清以来多种琴谱中以清代唐彝铭所编《天闻阁琴谱》(1876年)中所收川派琴家张孔山改编的《流水》尤有特色,增加了以“滚、拂、绰、注”手法作流水声的第六段,又称“七十二滚拂流水”,以其形象鲜明,情景交融而广为流传。
3.秋风词
古曲 记谱、整理:陈金龙
古琴曲中的著名小曲之一,谱本出自民国初年《梅庵琴谱》。山东诸城派王鲁宾传谱,后由弟子徐卓、邵森编订秋风。《秋风词》是一首感情质朴,具有浓郁山东地方特色的小型琴歌。原谱旁注唐李白“秋风清秋月明……”原词,大概是王燕卿的作曲。
4.广陵散
古曲 记谱、整理:陈金龙
又名《广陵止息》。是古代一首大型琴曲,它是汉族音乐史上非常著名的古琴曲,也是中国著名十大古曲之一。即古时的《聂政刺韩王曲》,战国聂政的父亲为韩王铸剑,因延误日期而惨遭杀害,聂政立志为父亲报仇,入山学琴十年,身成绝技,名扬韩国。韩王召他进宫演奏,聂政终于实现了刺杀韩王报仇夙愿,自己毁容而死,后人根据这个故事谱成琴曲,慷慨激昂,气势恢宏。为古琴著名大曲之一。汉魏时期嵇康因反对司马氏专政而遭杀害,嵇康以善弹此曲著称,刑前仍从容不迫,索琴弹奏此曲,并慨然长叹:“《广陵散》于今绝矣!”令此曲名扬天下。今所见《广陵散》谱重要者有三,以《神奇秘谱》的《广陵散》为最早,也较为完整,是今日经常演奏的版本。全曲共45段,全曲贯注一种愤慨不屈的浩然之气,“纷披灿烂,戈矛纵横”。
这是我国古代的一首大型器乐作品,它萌芽于秦、汉时期,最早见于魏应璩《与刘孔才书》:“听广陵之清散”。到魏、晋时期它已逐渐成形定稿。随后曾一度流失,后人在明代宫廷的《神奇秘谱》中发现它,再重新整理,才有了现在的《广陵散》。《广陵散》的旋律激昂、慷慨,它是我国现存古琴曲中唯一的具有戈矛杀伐战斗气氛的乐曲,直接表达了为父报仇的精神,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及艺术性。
5.酒狂
古曲 记谱、整理:陈金龙
这是一首听了会醉的琴曲,是晋代竹林七贤阮籍所作。在晋代司马氏集团统治下,传说晋阮籍为人正直,对势利之人,投以白眼;对志同道合的人,报以青眼,号称“青白眼”。统治者司马昭派人向阮籍的儿子求婚,阮籍曾一连六十天喝得酩酊大醉,避而不见。这首《酒狂》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出来的。当时士大夫为免遭杀戮,便隐居山林,弹琴吟诗,借酒佯狂,以洁身自保,并示不满。《酒狂》反映的正是这一特定历史环境中,士大夫阶层的精神状态。阮籍通过描绘混沌的情态,泄发内心积郁的不平之气,音乐内在含蓄,寓意深刻。乐曲最后的标题是:“仙人吐酒气”,反映了这位嗜酒者苦闷的内心世界和佯醉的心态。
6.阳关三叠
古曲 记谱、整理:陈金龙
《阳关三叠》又名《阳关曲》、《渭城曲》,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的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谱写的一首著名的艺术歌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在唐代就以歌曲的形式广为流传,至今已有一千多年了,成为一首不朽的千古绝唱。
作为琴歌的《阳关三叠》更为优美,只因其中有了怀念的成分,怀念那些走过历史洪流的诗人骚客,怀念那首古诗里友情的内涵,怀念那些被称作缠绵悱恻的真情。大约到了宋代,《阳关三叠》的曲谱便已失传了。目前所见的古曲《阳关三叠》则是一首琴歌改编而成。最早载有《阳关三叠》琴歌的是明代弘治四年(1491)刊印的《浙音释字琴谱》,而目前流行的曲谱原载于明代《发明琴谱》(1530),后经改编载录于清代张鹤所编的《琴学入门》(1876)。
全曲共分三大段,在一个基本曲调的基础上加以演绎,将原诗反复咏唱三遍。故称“三叠”。每叠又分前后两段,琴歌开始加了一句“清和节当春”作为引句,其余均用王维原诗。后段为新增歌词,每叠不尽相同,带有副歌的性质,分别渲染了“宜自珍”的惜别之情,“泪沾巾”的忧伤情感和“尺素申”的期待情绪。
7.胡笳十八拍
古曲 记谱、整理:陈金龙
《胡笳十八拍》是古乐府琴曲歌辞,一章为一拍,共十八章,故有此名,反映的主题是“文姬归汉”。汉末战乱中,蔡文姬流落到南匈奴达十二年之久,她身为左贤王妻,却十分思念故乡,当曹操派人接她回内地时,她又不得不离开两个孩子,还乡的喜悦被骨肉离别之痛所淹没,心情非常矛盾。
此古琴曲据传为蔡文姬作,由18首歌曲组合的声乐套曲,由琴伴唱。“拍”在突厥语中即为“首”,起“胡笳”之名,是琴音融胡茄哀声之故。表现了文姬思乡、离子的凄楚和浩然怨气。现以琴曲流传最为广泛。
现有传谱两种,一是明代《琴适》中与歌词搭配的琴歌,其词就是蔡文姬所作的同名叙事诗;一是清初《澄鉴堂琴谱》及其后各谱所载的独奏曲,后者在琴界流传较为广泛,尤以《五知斋琴谱》中的记谱最具代表性。
8.渔樵问答
古曲 记谱、整理:陈金龙
《渔樵问答》是首古琴曲,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此曲在历代传谱中,有30多种版本,有的还附有歌词。现存谱初见于明代。
《 渔樵问答》曲谱最早见于《杏庄太音续谱》(明萧鸾撰于1560年),“古今兴废有若反掌,青山绿水则固无恙。千载得失是非,尽付渔樵一话而已”,此曲反映的是一种隐逸之士对渔樵生活的向往,希望摆脱俗尘凡事的羁绊。乐曲采用渔者和樵者对话的方式,以上升的曲调表示问句,下降的曲调表示答句。旋律飘逸潇洒,表现出渔樵悠然自得的神态。音乐形象生动,精确。由于音乐形象准确、生动,因此近几百年来在琴家中广为流传。
乐曲开始曲调悠然自得,表现出一种飘逸洒脱的格调,上下句的呼应造成渔樵对答的情趣。主题音调的变化发展,并不断加入新的音调,加之滚拂技法的使用,至第7段形成高潮。
9.大胡笳
古曲 记谱、整理:陈金龙
与《小胡笳》并称《胡笳两本》。又名《胡笳弄》、《胡笳曲》,内容取材自蔡琰的《悲愤诗》。全曲由18个段落组成,全曲的主题——一个发自女性内心的,因饱含颠沛流离之苦而思念故园的悲戚。音调如诉如泣,耐人寻味。旋律中经常出现的变化音和半音进行,以及“声多韵少”等特点,均体现了唐代琴曲特有的时代风貌。
初唐琴坛流行的祝家声、沈家声就以这两曲著称。董庭兰继承了两家的传统,整理了传谱。该曲现存于《神奇秘谱》中,共十八段。其它传世琴谱也大都收录有此曲,曲名《大胡笳》、《胡笳》、《胡笳十八拍》等,与其它版本的《胡笳十八拍》属于同名异曲。
后人根据蔡文姬著名长诗《胡笳十八拍》作曲。汉末大乱,蔡文姬在逃难中被匈奴所掳,流落塞外,后来与左贤王结成夫妻,生了两个儿女。在塞外她度过了十二个春秋,但她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曹操平定了中原,与匈奴修好,派使用重金赎回文姬,于是她写下了著名长诗《胡笳十八拍》,叙述了自己一生不幸的遭遇。琴曲中有《大胡笳》、《小胡笳》、《胡笳十八拍》琴歌等版本。曲调虽然各有不同,但都反映了蔡文姬路思念故乡而又不忍骨肉分离的极端矛盾的痛苦心情。音乐委婉悲伤,撕裂肝肠。
10.醉渔唱晚
古曲 记谱、整理:陈金龙
《醉渔唱晚》为古曲,《西麓堂琴统》中记述此曲为陆鲁望与皮日休泛舟松江,见渔父醉歌,遂写此曲。皮日休是晚唐诗人,曾写过具有人民性的《正乐府十首》等。目前流行的版本据说传自张孔山。《太音补遗》称此曲有张仲宗词中“明月太虚同一照,浮家泛宅忌昏晓;醉眼冷看朝市闹;烟波老,谁能惹得闲烦恼”之意。 《五知斋琴谱》中认为《醉渔唱晚》为后世隐流所作,亦古调也。与渔歌音同而调异。此曲实有笑傲烟云、醉乡酣美之意,非尘埃奔走、粗心浮气所能领其趣也。“瓮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聆斯曲亦当作如是解。
乐曲所表现的内容是一个“醉”字。此曲之“醉”不是“瓮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那种纯消极处世的表现,而是通过渔人豪放不羁的态度,借醉论政,以醉汇愤。描写渔人工余酒后,在暮霭烟波中,小舟荡漾,杨帆结网,醉翁鼓世,行歌互答,醉态蹒跚,悠然自得的情景。
11.普庵咒
古曲 记谱、整理:陈金龙
又名《释谈章》,不仅是著名的佛教咒语同时也是古琴著名曲目,相传乐曲记载了普庵禅师的梵文语咒,模拟钟磬铙钹,唱赞诵经之声。意境为:咒语秘印,大藏三千,尽可听于七弦。无心而弹,大音希声,此时我便是佛。全曲分六部分,曲调雅畅清逸,质朴平实,庄严肃穆。
在《神奇秘谱》中是不同于《释谈章》的独立曲目。它的乐谱最早见于明末的《三教同声琴谱》(1592)。清代大套琵琶曲和佛教丝竹曲中也有《普庵咒》这个曲名。古代曾有普安禅师,也可能是本曲的作者。乐曲使用了较多的撮音,帮助音乐造成了古刹闻禅,庄严肃穆的气氛。曲式上不同于一般琴曲,有些类似丝竹曲中曲牌连结的形式。《普庵咒》的结构严谨,易于记诵。流畅的音声,规整的节奏,不但人声诵唱动听,也使它较易于纳入曲艺器乐之中。
录音手记
这次的录音是我录音用时间最漫长的一次。
因为古琴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乐器,我对这个录音要求可以说尽极致能力。整个录音合成从2007年的第一版到2013年出版,总共23首曲目,陈金龙老师一共来广州录了5整次,每次重录都是伴随着演绎方法,乐器本身,录音方法,录音系统,录音设备的改进。陈老师说过,此次录音只求无悔,就算要录10年,也值得。
我,也因为要深入了解古琴录音而买了古琴,学习古琴。只有了解了演绎者对古琴的音色要求,表现的神韵要求,才能了解我的录音方向,合成方向,更准确的把古琴的真实声音留下来,但求艺术来源于生活等于生活,把所谓“高于”的空间留给听众,但求HI-END。
这次的录音听感,或许一开始听众不会太习惯,但是我要说,这是真实的,经得起原人原琴和你面对面的考验的。
更加难得的是最后一次录音,竟与中国古琴国宝“松雪”琴结缘,此音色前无记载,再录已经不可能,这种机遇,可能也是上天对陈金龙老师对国乐至情的赏赐吧。
录音师:陈冠曲
2013年06月
制作群介绍
制作顾问Production consultant:冯炜国
录音工程师Recording:陈冠曲,苏大师
母带处理Mastered by:曲卡道人,王建军,陈金龙,李贵
监 制A&R Director:苏大师,曲卡道人
录音室Recording room:广州3CHIFI星月音乐工作室
母带处理室Mastered room:肥佬王HI-ENG母带处理室
监听系统Monitoring system:MARTEN SPEAKERS . ADAM -AUDIO.
AD转换器AD converter:RME. APOGEE SYMPHONY I/O
录音系统Recording system:SAWStudio
后期合成系统Postsynchronization system :LOGIC PRO
录音话筒Recording Microphone:RODE BLUE NEUMANN AKG
话筒放大器Microphone Amplifier:S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