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慕尼黑爱乐的俄罗斯作品 [复制链接]

81#

Shenming兄,这个话题说来话长,小弟只能简单弄斧一下:

一,基督宗教几个主流派别各自的政教关系各有特征,天主教和新教先不多说了。只说东正教,而且不说其它国家的东正教了,只说俄罗斯的东正教。由于历史机缘,俄罗斯正教长期依附于世俗政权,因此在某种层面上成为了世俗政权自我正当化和神圣化的工具,可参考俄罗斯正教与沙皇的关系。可以说,俄罗斯正教有政教互护甚至政教合一的神学逻辑。
    鼠联时期,共惨主义本身是一种意识形态宗教,自然要反对其它一切宗教,因此和俄罗斯正教闹翻鸟,扶持了一批无节操的“红色”教会。那么,本真的教会和宗教就成为了反砖制求自由的思想资源之一。并非教会与自由分子具有多么相同的价值观,但是在那个时代有着共同的精神敌人。至于艺术家、知识分子(特别是某些异见分子)与宗教的关系,俺觉得是另一个话题,不扯远了。    
    鼠联倒台后,俄罗斯从一个意识形态帝国走向一个民族国家,它怎么获得民族的凝聚力呢?一般都是找历史上和手头上最好使的东西(比如大陆开始搞国学搞儒教神马的),那么自然是东正教了。它最容易实现区别“他者”和“自我”的功能:既区别于中东的绿教国家,又区别于西方的基督教国家。也就是说,俄罗斯正教在一定程度上帮着俄罗斯向民族国家的转型,并且,宗教功能暂时与民族功能重合了。

二,普京同学复兴东正教,俺觉得可能有4个主要原因,不分先后:
    1)私人原因,这个咱们不否定他可能对该教有感情。2)民族国家的原因。3)他有砖制倾向,喜欢俄罗斯正教传统里面政教合一的传统。
    4)我们知道欧洲文明有两个标志性符号,一是基督教,二是罗马。欧洲历史上的强国都有占据这两个符号的企图,具体不赘,仅看现时代,目前最强大的“欧洲国家”美国之所以在其国内和国际有如此巨大的能量,很大程度的观念原因在于,美国在政治上把自己看作了罗马的继承者,在宗教上把自己看作基督教的新的promise land,自然是上帝神恩的正溯。说这些干啥呢?就是说俄罗斯其实也在争取这两个符号:它想从罗马-拜占庭-东正教-俄罗斯的历史逻辑来证明自己是基督教和罗马的正统继承者。这种心态的有趣在于,如果占据了这两个符号,本国就成为了具有神学意味的“超级国家”,具有某种历史引导性。鼠联倒台后,俄罗斯还是要和美国争霸,其动力和自我正当性何在呢?很大程度上来自此种心态。

三,话说回头:总之,普京同学将俄罗斯从民煮政体开倒车至威权主义政体,已经是国际社会的共识。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普京的政治价值观更接近沙皇而非列宁史大林,他与东正教更符合历史上为我所用的关系,而非意识形态排斥的关系。在此语境下,他和俄官方热衷于复兴俄罗斯正教的醉翁之意到底如何实在很难不让人腹诽一下。






最后编辑reinhart 最后编辑于 2013-05-30 07:48:57
TOP
82#

回复 81# reinhart 的帖子

分析得好,受益。
最后编辑shenming 最后编辑于 2013-06-17 11:00:58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83#

这才叫理性的论述

原帖由 reinhart 于 2013-5-30 1:17:00 发表
Shenming兄,这个话题说来话长,小弟只能简单弄斧一下:

[f


联系到另一个帖子,有感而发。立场在哪里其实在其次,只要你告诉逻辑在哪里,最忌带高帽甚至感性漫骂。左派右派民主专制说到底都是人性社会化的一面,因为利益,人自己迷失了方向。宗教是方向吗?我不知道,一个本身没有信仰的人怎么敢信口下结论。
TOP
84#


呵呵~ 俄罗斯音乐的开山鼻祖——却不懂管弦乐法,他的重要作品几乎都是别人完成配器的。
TOP
85#

呵呵~ 我倒觉得海顿才是做作的典型代表——有板有眼得让人无精打采
TOP
86#

原帖由 mgw 于 2013-6-13 9:17:00 发表
呵呵~ 我倒觉得海顿才是做作的典型代表——有板有眼得让人无精打采


倒不是不喜欢海顿。但实事求是地说,古典时代的交响曲,基本上是比较无趣的交响曲。前面的巴洛克、后面的浪漫主义,都比古典时期的有趣(未必更好听,多数不耐听,但肯定更有趣)。与此类似,进入卢浮宫,一幅又一幅的大公伯爵夫人情人爱子爱将爱犬们的肖像,让最坚定的热爱艺术的心灵大打哈欠。


布鲁克纳把1部交响曲写了9遍,怎么没人说海顿莫扎特们把1部交响曲写了100遍呢?


刚刚用了一周时间,从头到尾听完了霍格伍德的莫扎特交响曲意大利包子,故有此言,莫怪。建议大家不要像我这么干。
最后编辑bbc4 最后编辑于 2013-06-17 18:39:18
TOP
87#

原帖由 bbc4 于 2013-6-17 18:31:00 发表
原帖由 mgw 于 2013-6-13 9:17:00 发表
呵呵~ 我倒觉得海顿才是做作的典型代表——有板有眼得让人无精打采


倒不是不喜欢海顿。但实事求是地说,古典时代的交响曲,基本上是比较无趣的交响曲。前面的巴洛克、后面的浪漫主义,都比古典时期的有趣(未必更好听,多数不耐听,但肯定更有趣)。与此类似,进入卢浮宫,一幅又一幅的大公伯爵夫人情


有时面对这些全集大包子真的挺为难,买吧未必认真听,听也未必喜欢;不买偏又心痒
听兄台言,更坚信以后对某作曲家的“不成熟”作品还是谨慎为妙
TOP
88#

别啊,很好的大包子,要买要买。

只要不是从头到尾这样疲劳轰炸,时不常拿出一张,还是非常好的。即便是孩童时代最早期的交响曲,里面也总会有一两句特别抓人的东西,这也就够了。有时候这一两句,要胜过马勒絮絮叨叨20分钟。不过为了这一两句,你要忍受剩余10分钟左右的老套(早期交响曲都很短小,10-15分钟一个)。

整体看,意大利环球给霍格伍德的两套,海顿、莫扎特,都很值得,这样的价格尝尝鲜没得挑啊。小CD封套后面居然都印着曲目,很贴心,比直接一个白信封那种强多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