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44444444444 [复制链接]

查看: 6202|回复: 14
11#

1111111111111111111
最后编辑marktwo 最后编辑于 2016-12-02 10:05:42
品味音乐
TOP
12#

原帖由 marktwo 于 2013-2-20 16:26:00 发表
避震是校声的基本建设,如连基本建设都搞不好,即使用上最好的器材,也不可能发挥出应有的效能与潜质。
谁试就知道了,问题肯不肯去尝试一下了!


玩音响应该是人玩声,而不是声玩人......通过校声,可以挖掘器材本身应有的潜质!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提高音响重播时的安全性!


上文所提及的是百威琴行,当日我示范时,为证明在使用了我当时的
MagicLink魔术线、和各种避震材料后可大幅提高音响重播时的安全性,还特意做一个特殊的危险示范:播放大“爆棚”CD,高潮来临之际,把一对信号线随手拔掉,并且“带电作业”,在仍未关掉任何电源的情况下,把一对信号线重新接上,继续安全“爆棚”!


以事实证明用了我的
“校声”线材和材料之后,即使有“意外”,也不易“烧机”!(声明:各烧友切勿模仿,后果自负!)事前并先向满脸狐疑的观众及百威琴行代表声明:若器材因此有损坏,全部损失由我负责!
百威琴行ac.jpg (, 下载次数:2)

梁卫星、周道 有关百威琴行的报道(2013/2/24 11:05:28 上传)

百威琴行ac.jpg

百威琴行a.jpg (, 下载次数:0)

梁卫星、周道 有关百威琴行的报道(2013/2/24 11:05:28 上传)

百威琴行a.jpg

最后编辑避震梁 最后编辑于 2013-02-24 11:17:38
TOP
13#

回复 10# 避震梁 的帖子

“要注意的是:一般线材的失真程度明显大于器材。。。。”

不明白,器材中没有线材吗?

器材中其它的器件失真都大于线材?
TOP
14#

444444444
最后编辑marktwo 最后编辑于 2016-12-08 11:10:23
品味音乐
TOP
15#

回复 13# zmi 的帖子

兄台误会了,我和Audio Engineering Society的论文“Audio cable distortion is not a myth!”所指的都是器材外置的音响线材而已,跟器材内的组件和线料无关,而且器材有外壳屏蔽,器材内的线料只是因应导电能力、素质和特性阻抗作出选择。

我所要强调的是:音响组合失真最大的环节就是线材,线材的重要性绝不在器材之下!优质发烧接线的巨大改善能力,就是我迷上研制超级发烧接线的原因和动力!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