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爱上大口径箱子! [复制链接]

21#

原帖由 SMERT 于 2013-1-22 12:48:00 发表
要表现全面、低频宽松,双8寸起步,最好是12寸或者双10寸,再大功放投入就大了。


最好15",灵敏度高,功放投入不大.
TOP
22#

回到家听书架箱索然无味!!以后换箱起码要12"以上!!

正确之选!!!
TOP
23#

原帖由 黄富贵 于 2013-1-22 13:14:00 发表
请问,LA  SCALA ,能不能全面胜过这箱子?

貌似不是一个系列?

无缘听到LA  SCALA。

貼一下威虹音响的槍文,還是有些參考價值的︰
实力派经典喇叭-Klipsch La Scala

家用音响之所以难与现场音乐相比,无法忠实地再生宽广的声音强弱变化、压缩了动态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而高动态、大音压的再生能力则是Klipsch La Scala与生俱来的本领。

      对于新一代的音响迷而言,或许还不太能够理解一些经典喇叭玩家们的想法,他们到底是在怀念过去的美好时光,还是在收集古董?也许前面说的都是玩经典喇叭的原因,但就我所理解的并不尽然是如此,这些玩家们把这些老东西买来并不只是摆着而已,目的当然是听音乐。在十几年以前我也对这样的现象感到好奇与怀疑:难道说新一代的喇叭不如老一代的喇叭吗?那些老前辈们听的是什么?注重的是什么?这些要素新款喇叭办不到吗?尔后我由实际去感受、请教与试听的过程中,已经渐渐理解玩经典喇叭的乐趣所在。有位前辈说的颇耐人寻味,他只是简单的说到他用的老Altec号角喇叭有许多丰富的细节,即使是日后他买了价格十倍以上的新款大型喇叭,竟然也不能全胜,动态则又是老号角占了上风。说真格的,要我相信老号角的动态胜出,我一点也不怀疑(号角喇叭效率高嘛),但是说到了细节,传统号角的高频延伸不如铝带式高音,何以在「细节」方面能够打成平手?

       后来终于有机会听到了前辈提到的经典喇叭,一听之下才恍然大悟,原来「细节」指的是这个啊!要比高、低频两端的延伸,现代喇叭比较有优势,但若是要比「丰富的表情」,那款老喇叭可就厉害了,它可以让聆听者毫不费力地听清楚中频丰富的层次,微小的强弱音变化也能够充分掌握,原来这就是前辈所说的「细节」! 这已经是陈年往事了,直到最近号角喇叭似乎又有复活的迹象,又唤醒了我的记忆,也让人不禁怀疑:过去的十年,现代喇叭的发展到底是前进、抑或是后退?它们的价值只是建立在华丽的外观上吗?我的看法并不是这么悲观,最起码在近十几年间喇叭的频率响应、箱体音染与面板绕射的问题已经普获重视,而近期号角喇叭再度得到重视我认为也是好现象,如果旧有的技术仍无法被取代,它就有存在的价值。本篇为您所介绍的Klipsch La Scala绝对够资格被称为「音响界的活化石」,它于1963年推出,至今已有四十年的历史,是目前极少数尚在生产在线的经典喇叭之一。在同为该厂Heritage Series系列中,另有两款结构相近的制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Klipschorn,老大哥Klipschorn更是早在1940年代就已推出,至今也仍在生产。以下我就为您解说La Scala的结构与Klipschorn之间的异同之处。
连低音也使用号角结构

    现在我们所称的号角喇叭,绝大多数都是只有中音与高音有使用到号角结构,在低音的部分则是采取一般的密闭式或低音反射式结构。而La Scala最特殊的地方就是连低音的部分也是使用到号角结构,因此原厂才会把它称之为「Full Horn-Loaded」落地式喇叭。这种包括低音也使用号角结构的方式,在真空管扩大机盛行的年代非常广泛地被应用,在1930与1940年代当时的扩大机功率不满十瓦的比比皆是,如果想要在较大的场地中发出足够的音压,提高喇叭的效率是绝对必要的手段,而号角前小(喉部)后大(号角口)的结构则是介于压缩驱动器(单体)与空气之间作良好的耦合,相当于阻抗匹配的作用,以提高换能效率。

以目前市售的单体来说,通常高音、中音单体的效率要略高于低音单体,因此在喇叭制作时往往要作衰减以配合低音单体,若是低音的发声效率得以提高,喇叭的效率就可提升许多,像是La Scala低音采用了号角结构,就帮助它的低音效率提升了10dB/W/m以上,达到惊人的104dB/W/m,这么高的效率就算用20瓦的扩大机来推,所展现出的力道要远胜于用100瓦扩大机推效率未达90dB/W/m的喇叭,让推它的扩大机工作得轻松无比,因此对La Scala而言,强大的音压与动态几乎是与生俱来的本领。

     以低音的号角结构作区分,可粗分为前负载式号角(Front-Loading Horn)、背负载式号角(Back-Loading Horn)与混合式号角(Combination Horn)三大族群。La Scala与Klipschorn都是前负载式号角,Klipschorn低音号角的开口是在两侧,一定要摆在墙角(把墙视为号角结构的延伸);La Scala则不必紧靠墙角,箱体下半部中央的五角柱形箱室内装着是15吋低音单体,透过箱室宽77mm、高335mm的切口朝后方发声,这就是低音号角结构的起点,兵分两路、经过两个九十度转角,最后又在喇叭前方交会,因此喇叭的前方即是低音号角的末端。

在摆位方面,原厂建议把La Scala toe-in 45度,这并非基于高频离轴响应的考虑,而是希望降低壁面的一次反射音成分,降低空间对声音的影响。La Scala在单体与压缩驱动器的使用上,包括K-33-E低音、K-55-X中音与K-77-F高音皆与Klipschorn完全相同。大约B5大小的分音器电路板就在中音号角后方,从喇叭后面就可以看到(不用拆卸任何东西),工料都很实在,机内配线用的还是Monster Cable呢!


搭配器材需格外用心

    看到La Scala超高的效率,也许有人会以为选择扩大机并不是件难事,其实不然。就是因为效率超高,喇叭显得异常地敏感,扩大机或许在搭配一般喇叭的状况下,并不容易听到杂音,然而在连接La Scala之后,扩大机的噪音却是无所遁形;再者于一般聆听音压下(约78dB-90dB),推La Scala的扩大机都是工作在小功率输出的状态,此时扩大机在低输出功率下的线性就显得格外重要。除了上述两项条件之外,号角喇叭声音直接的特质我认为还是搭配放大电路结构较为简单的机种较为适合。总和以上种种因素,若要「严格执行」,可以用的扩大机还真的不多,在试听室开声的初期,我也尝试搭配过几款综合扩大机,其中还包括6L6单端管机在内,凭良心讲,以当时的音质表现来说,如果听完就写评论,我觉得实在是愧对读者。于是我紧急调借了Audio Valve Assistant 20s,这部德制管机我以前就已经听过,它的输出功率是25瓦,在10瓦以下输出时的THD小于0.4%,它的制作十分精良,已经是接近仪器级的水平,管子更是让我没有替换的余地,小信号放大用的是GE 6EZ8、功率管用的是德律风根QQE 03/12。将Assistant 20s接上La Scala之后,杂音已经是相当低了,从小音量到大音量,高、中、低频段的能量平衡相当不错,但在此时新的问题又浮现出来,高频的细节比较缺乏、中频的表情也略显呆滞,这样的情况当然不是La Scala与Assistant 20s应有的水平,这次我把矛头指向讯源,换上了Accustic Arts(AA)CD-PLAYER1,此机一出,声音豁然开朗,这下子终于可以开始好好试听了。从这样的过程中也让我再一次感觉到号角喇叭的可爱与可恨之处,它的可爱之处就在于灵敏,可恨之处也在于灵敏,前端一有风吹草动,聆听者听得是清清楚楚,然而前端器材的缺点,La Scala也会毫不客气地显现出来。


出色的中频与中低频解析能力

    在密集试听的几天之中,我每天至少和La Scala相处五个小时以上,如果没有充分的聆听乐趣,一天听一个小时都嫌多!在听感上La Scala和一般喇叭有极大的差异,喇叭与聆听者之间几乎没有距离,声音直接被送进耳中的感觉就像是耳机一般,并展现出极为出色的中频与中低频解析能力。在动态表现方面,不管是大音量还是小音量,La Scala都能明确地拉开强弱音之间的力度差异,即使以往在其它喇叭播放时动态较小,听起来「了无生趣」的软件,用La Scala来播放,都能使这些沈睡已久的软件顿时苏醒过来,要是您有意试听La Scala,我建议您不妨把以往觉得「淡而无味」的CD唱片一起带去,您会惊觉以前这些片子都是「听假的」!

    「Belafonte At Carnegie Hall」这张CD我想音响迷应该是人手一张吧?听过La Scala播放此片时,我也才发现以往多数时间聆听此片也是「听假的」,贝拉方提的声音竟是如此「完整」,中气十足、有血有肉几近真实的嗓音表现恐怕很难在其它喇叭身上找到,随即换上另一对喇叭作比较,即使是音压开到一样大,和La Scala相比人声听起来还是显得空洞松散许多。对我来说,这次试听La Scala的最大乐趣就是可以将一堆1950、1960年代的老爵士乐CD拿出来听,口味就是那么的地道,它就是可以再生出属于该年代的气氛,要是您有百分之五十以上听音乐的时间是在听爵士乐,我强烈建议您使用La Scala。


     也许有人会认为经典喇叭不适合工作在大音量的播放状态,假使您用的是二十年以上的「古董」,基于安全性的考虑(单体烧了可能不好换)与悬边、弹波的老化因素,在音量的控制上的确是应该收敛一点,但La Scala尚在生产中,用家就不必客气了!我把音量开到相当于摇滚乐现场演唱会的水平,播放Meat Loaf「Bat Out Of Hell Ⅱ」,大开大合的气魄与强大的冲击力已经可与专业用PA喇叭匹敌,您可别被它「古意」的外观给骗了,摇滚乐一放下去,它就会立刻变成肌肉猛男。在十坪大的半开放空间作大音量播放只要用仅25瓦输出在Audio Valve Assistant 20s就已经游刃有余了,这样的搭配即使在「拆房子」的音量也不会发生高音锐利刺耳的情形。


La Scala的价值

    以上我所提供的搭配是着重在中频的表现,适合长时间舒适地聆听。对于听惯了现代喇叭声音的玩家,在此我再提供另一个搭配:把扩大机换成YBA Integre ΔT。此时虽然低频的厚度与中频的温润程度稍减,但高频变得较为华丽,声音变得通透,是比较具有「现代感」的声音。因为Integre ΔT对电源较为敏感,因此在购入与La Scala搭配前最好先评估府上的电源是否够纯净。


     经典喇叭的设计着重在效率,因此即使是使用了15吋的低音单体,但La Scala的低频延伸也仅是一般中型落地式喇叭的水平,在高端延伸方面,它所使用的号角仍是传统式(并非导波器式),高频延伸至17kHz。日后若要作升级,重点可放在拓展频宽方面,加主动式超低音最好用两支,单体口径在15吋以上或「双12吋推挽」以配合La Scala的能量。在加超高音的部分比较困难,要找到效率在100dB/W/m的超高音几乎没有,一次使用多支超高音还有其它衍生的问题,解决之道唯有在超高音之前加接「可调增益、高频延伸良好」的小功率放大电路。篇幅不够了,我就讲到这里,日后若有读者碰到相同的状况,请利用本刊回函,我再针对个案作解答。


     现代喇叭的设计多半着重在高低频两端,包括设计者与玩家可能已经渐渐淡忘中频才是音乐回放的核心,而La Scala的价值就是建立在极佳的中频再生能力上,它可以历经四十年的岁月,至今与众家制品相比依然出色。设计者Paul W. Klipsch已于去年五月蒙主宠召,他所留下的珍贵资产就是高效率的折迭式前负载号角设计,在此向这位大师致上最高的敬意。
TOP
24#

越听越喜欢,看来要出血啦!!!
TOP
25#

原帖由 qive 于 2013-1-23 10:48:00 发表
回到家听书架箱索然无味!!以后换箱起码要12"以上!! 呵呵…烧友必经的路啊…

正确之选!!!
光头强玩音响——能够还原唱片是最好。     
                                林子这么大尼玛标准没完没了!
TOP
26#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最后编辑强悍制箱 最后编辑于 2013-01-23 20:37:17
知识就是力量,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把数学物理学科应用到制箱方法中,将她们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TOP
27#

确实,家里有SPENDOR SP100,新进JBL4344,那15寸的低音比12寸的厉害多了,声音全面多了。JBL4344面前,SP100简单就是个小书架。大箱子的优势明显。但SP100也有自己的优势,细腻,精致。
最后编辑xawhite 最后编辑于 2013-01-24 07:40:12
音乐是跳动的书籍;音乐是流淌的诗歌;音乐是思维的旋律;音乐是升华的灵魂。
音箱:JBL4344;SPENDOR  SP100签名复刻版;
音源:EMC-1UP
功放:前级 EAR912,EC4.8    后级 EC  AW180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