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西敏寺室内乐59CD到货了 上几张外观大图 [复制链接]

查看: 12913|回复: 57
51#

其实这种数码的东西
哪里生产区别不会明显

单声道的区别就更小了
忽略不计吧
TOP
52#

原帖由 xiaocao 于 2012-10-24 15:58:00 发表
其实这种数码的东西
哪里生产区别不会明显

单声道的区别就更小了
忽略不计吧
正解!
TOP
53#

原帖由 peter331 于 2012-10-24 14:36:00 发表
挺感兴趣的,请说下韩版和国际版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对韩版很多人不感冒。


在说明书或包装上看见韩文,个人觉得别扭。
TOP
54#

原帖由 铁血十字 于 2012-10-25 8:40:00 发表
原帖由 peter331 于 2012-10-24 14:36:00 发表
挺感兴趣的,请说下韩版和国际版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对韩版很多人不感冒。


在说明书或包装上看见韩文,个人觉得别扭。


反感日本货可以理解,韩国为什么也这么反感?
以音取乐
TOP
55#

原帖由 铁血十字 于 2012-10-25 8:40:00 发表
原帖由 peter331 于 2012-10-24 14:36:00 发表
挺感兴趣的,请说下韩版和国际版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对韩版很多人不感冒。


在说明书或包装上看见韩文,个人觉得别扭。
韩国的压片还是很靠谱的思密达!
TOP
56#

经常看见坛子里有关CD压片制造国讨论,却很少看见有关历史录音转录工程师的讨论,他们才是唱片好声的始作用者:
Kiyoshi Yasuhara、John Newton 、Mark Donahue、Mark Obert—Thorn、Ward Marston、Charles Eddi、Hans-Joerg Maucksch、Jacob Harnoy、Allan Evans、Maggi Payne、Kinji Yoshino、Motoaki Ohmachi、Eric Guillemaud。。。
TOP
57#

原帖由 670707 于 2012-10-25 13:37:00 发表
经常看见坛子里有关CD压片制造国讨论,却很少看见有关历史录音转录工程师的讨论,他们才是唱片好声的始作用者:
Kiyoshi Yasuhara、John Newton 、Mark Donahue、Mark Obert—Thorn、Ward Marston、Charles Eddi、Hans-Joerg Maucksch、Jacob Harnoy、Allan Evans、Maggi Payne、Ki
可以介绍一下么思密达.....
TOP
58#

回复 57# 飞龙在天 的帖子

说来惭愧,我是在认识你们淘宝点才知道这些转录工程师的。对于历史录音之唱片,我们是否可以把“音效”暂时搁在一边,把关注点放在经转录工程修辑后而体现出的“鲜活”的演奏,这里“信息”的传达不仅在于作品的演绎,也体现在演奏技法上,我看见有些对老录音的评价“漏音”、“演奏技术问题”,说句公道话是有失公允,问题出在器材还原能力,木有听到不是唱片里没有记录。历史录音受限于当时的科技条件,然“频响”、“立体声”不等于“信息量”的丰满度,演奏出某一和弦或声部的音乐性格,它的“音高”可能不如现场乐器真实,而不会影响我们的聆读。坛子里有些烧友的孩子在学习某件乐器,这些历史录音可能比目前上课的老师更珍贵,音乐需要启迪和思考。。。
唱片买卖表面是交易行为,能在其中学到、懂得唱片知识,是商家的附加值,望有更多人认可我这一观点,至少我是受益者,谢谢!
最后编辑670707 最后编辑于 2012-10-26 22:43:46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