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感受柏菲开盘母带直刻CD的韵味 [复制链接]

21#

我买了一张名琴梁祝,觉得不错。虽此碟的其他曲目少且选曲不太理想,碟的唱放时间又短,有吃不饱的感觉,但有梁祝这一首就够了。我没买过此碟的普通版,为的就等好版本出来,现直刻版虽贵至200,喜欢梁祝的烧友还是应该值得一听。此曲拉得有个性,一改其他人的慢柔绵长,是那种急风骤雨,一气呵成的风格,听下来畅快淋漓,可能更适合男性听听。
TOP
22#

开盘机这种老早被淘汰了的录音技术,用于民间烧友玩玩,听听老录音的确不错,专业录音还用,那就属于忽悠人了。
TOP
23#

不好意思问一下,现在国内外的唱片公司录音方式都不用磁带录音技术了吗?话筒拾音(应该还是模拟的吧?)-直接转数码调音台?-硬盘或大容量非磁带录音载体?-数码后期处理-产品数码信号直接刻生产母盘-压制成品CD。
TOP
24#

天弦的直刻碟要比柏菲的贵一倍,也进了一张童丽的烟花三月,既听一下与CD/XRCD的差别,也和柏菲的直刻碟比较一下。
TOP
25#

期待楼主的对比结果。今天再听一遍刘云志的梁祝,声音两端的延伸很好,但绝无半点刺耳。我不觉得很有LP味(很可能因为我的器材太菜,LP是MM头,唱盘调得不到家,从未有听过真正的LP声),只是觉得现场感很强,声音饱满,琴音质感强烈,声音表现大气,录音效果一流,。
最后编辑shotchen 最后编辑于 2009-06-08 08:11:12
TOP
26#

原帖由 诱惑最后的基督 于 2009-5-31 20:47:00 发表
我说话太损人了。
以前在168柏菲也寄过不少唱片给我。
按道理我应该是无比支持才是。
不过这个直刻CD的概念,我不喜欢。还是直说好。
市场很糟糕。塌塌实实做唱片不容易。
尽管我从来不买一张柏菲,但是希望柏菲以后走好吧。

认同,我觉得柏菲做的不太认真尽是些非常商业化的东西;心思没有在专心做碟上面,而是在想法赚钱上面。同样国内的公司,跟瑞鸣去比的话,只能说——相差甚远!

原帖由 lens1663 于 2009-6-6 11:04:00 发表
天弦的直刻碟要比柏菲的贵一倍,也进了一张童丽的烟花三月,既听一下与CD/XRCD的差别,也和柏菲的直刻碟比较一下。

等你的听音报告!
最后编辑inno1219 最后编辑于 2009-06-07 23:51:58
醉拍春衫惜旧香,天将离恨恼疏狂。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
云渺渺,水茫茫,征人归路许多长。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
TOP
27#

原帖由 lens1663 于 2009-5-30 19:11:00 发表
听说是按销量制作的,就算这样,估计每天可以制作出来的产品也多不到哪里去,10多张吧?比起天弦的直刻CD的包装要好了。
已经出了7张:古璇的"璇曲蔓地精选",李铄的"好梦留人","粤听粤好听",梁玉嵘的"知音梁品"伽菲佳而的"响往",德德玛的"牧人",以及名琴-梁祝。这样选取好像

---给一个不恰当的类比吧:你看国家地理的图片,经常只有百K上下;而你用自己最新的大炮拍摄的呢?可能会上兆,而效果和震撼力呢?所以说,专业人士可以平衡内容和所需容量,让它在这个限度内达到最佳。
其实对于许多单音乐器演奏,CD的码率已能胜任;对于大部头极多乐器的作品,多声道SACD可以更好,因为它可以把后排某个管乐清晰地指示出来;就好比你把一个容量很大的照片放大可以看清远处的微小物体一个道理。至于当你刚一看的视觉震撼力,就和你刚听某个发烧演绎一样,这是一个整体感觉,CD已经可以很大程度表现出来了,不会说一百K的作品就会比1兆的差
TOP
28#

原帖由 lens1663 于 2009-6-1 23:37:00 发表
不好意思问一下,现在国内外的唱片公司录音方式都不用磁带录音技术了吗?话筒拾音(应该还是模拟的吧?)-直接转数码调音台?-硬盘或大容量非磁带录音载体?-数码后期处理-产品数码信号直接刻生产母盘-压制成品CD。


有不少是话筒直接进数字音频工作站 就是电脑加软件 传统调音台效果器的功能现在工作站软件+接口卡都可以完成,而且方便价廉
声音存在硬盘上 再用录音棚级的刻录机低速刻出来交给压碟厂  或者用U盘拷出来交给压碟厂

我一直怀疑的是 单速刻所谓直刻CD 需要很长时间,市场上那么多直刻的要刻多长时间啊,同时用几台专业CDR刻录机刻这么多出来也要很长时间

雨果LPCD45引领了风潮啊,各家跟风出所谓直刻

我认为作假的办法就是 唱片公司用光盘复制塔 这样才能快速批量的出所谓直刻CD!
TOP
29#

乐手、乐队及曲目的选择、编排水平的高低才是体现唱片公司实力的根本!
听听早期雨果和近期瑞鸣的唱片,好听并不是拼着老命把音色搞靓就行的,音乐味、音响性的整体水平高才是好唱片。
同样雨果孔朝晖版《梁祝》与《名琴梁祝》,多对比两遍就清楚了,啥叫自然的音色、流畅的旋律、声场纵深分离、声部强弱平衡,啥叫音乐会讲故事?差别挺大的!《名琴梁祝》除了那点音色(那是名琴天生俱来的)还有啥?根本就拉不出《梁祝》讲了啥故事?
TOP
30#

孔朝晖版未听过,以前听的是西崎松子的LP,从演奏角度及音乐的感染力来说,比刘云志的名琴版好。哈哈,这方面这位日本人对此曲的理解丝毫不比中国的音乐家差。
TOP
31#

确实,《名琴梁祝》我也没有感到什么来。除了那把名琴,还是那把红宝石。
醉拍春衫惜旧香,天将离恨恼疏狂。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
云渺渺,水茫茫,征人归路许多长。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
TOP
32#

个人感觉,母板直刻的童丽《烟花三月》和CD\XRCD版比较,音色要显得自然、丰富,中频、低频的还原少了修饰,感觉流畅而没有有意强调的味道,歌手演唱的齿音、换气音显得自然许多。拨弦乐器的音色和弦振的泛音也相对真实多了。听下来,童丽更像是邻家小妹在自然地倾述,一种亲切自然的感受。
从CDR的材质看,天弦的似乎要比柏菲的讲究,这也是贵于柏菲的原因吧?两家都定位于相当于母盘的质量,还是感觉有些差别。不过,仅就听到的产品而言,难以更多比较。
我只想就产品本身的表现讨论一下,对唱片公司的经营表现和取向的讨论以及对作品演绎的评价就太宽泛了。能让消费者听到一些不同一般的产品,应该实事求是地肯定公司的服务态度。
TOP
33#

真的有这么好吗?
TOP
34#

好与不好见仁见智。我只是感觉听到更接近录音时的情况,你用同一张CD就可以比较出来。
TOP
35#

我有《名琴梁祝》的普通版及直刻版,也有孔朝辉的,就完成度和音乐性以及气势一定是孔朝辉版完胜.《名琴梁祝》直刻版确实厚润,但如果孔朝辉版也有直刻版的话一定优胜刘志云好多!
TOP
36#

珞叔送我的LPCD45-DAT母带!
LPCD45母带.jpg (, 下载次数:0)

jpg(2009/7/30 22:11:25 上传)

LPCD45母带.jpg

LPCD45母带2.jpg (, 下载次数:0)

jpg(2009/7/30 22:11:25 上传)

LPCD45母带2.jpg

LPCD45母带3.jpg (, 下载次数:0)

jpg(2009/7/30 22:11:25 上传)

LPCD45母带3.jpg

DAT / MD/ 专业CD刻录机 玩家俱乐部
http://www.jd-bbs.com/viewthread.php?tid=1483798&extra=page%3D2
TOP
37#

不知道会不会出崔峥嵘的那张?
手工完成的产品估计没有仔细检查成品,刚买的天弦的《龙迹》直刻碟有明显的短促、不连续的杂音,当时没有播放检查,郁闷中。发短信到公司邮址未见回复。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