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转)以经典的音乐聆听音乐的经典——一些莫扎特钢琴奏鸣 [复制链接]

1#
以经典的音乐聆听音乐的经典
——一些莫扎特钢琴奏鸣曲唱片的介绍评述


对于职业钢琴演奏家来说,也许其演奏生涯中更为重要的是贝多芬的那32首“新约圣经”,但是当面对莫扎特那些技巧上最多到达《740》的钢琴奏鸣曲时,他们是否也曾经会有过惘然不知所措的感觉呢?奥地利老牌的钢琴大师舒纳贝尔评价莫扎特的这一系列“天籁”时曾说过这么一句话:“对于小孩子来说,它们最好弹,因为技巧上很简单;但是对于钢琴家来说,它们却是最难的,因为音乐上很难。”舒纳贝尔在当时被视为欧洲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也是公认的贝多芬演奏权威,由他嘴里说出来的这么一句话,可见莫扎特的演奏并不比贝多芬要“简单”。关于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尽管世界上演奏的人不计其数,但留下全集录音的钢琴家却也寥寥无几、少之又少——这和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录音情况无独有偶。
全集较为著名的当首推EMI的季雪金版。季雪金是个很奇特的钢琴家,除了李赫特外,笔者暂时还没有发现有哪位钢琴家像季雪金这样,有如此广泛的演奏曲目,可以同时在巴赫、贝多芬、肖邦、拉赫马尼诺夫甚至德彪西的领域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但是季雪金这位法国出生的德国血统钢琴家可以,他演奏曲目的广泛在当时堪称举世无双!这套的唱片录音于上个世纪的50年代,单声道录音,8张CD,除了奏鸣曲以外还囊括了莫扎特其它的钢琴独奏作品,这是季雪金晚年的伟大成就之一。而在这套唱片里面最为世人称道的,便是季雪金的“音色”。季雪金的钢琴音色是属于那种醇厚而敦实,充满穿透力但又不失亮丽的类型。尽管二战以后的季雪金在技巧上有所退化,和3、40年代的自己相比音色上也打了折扣,但是里面一些别人所没有的艺术气质却仍然保留在他身上,并没有失去,也是别人所学不来的,大师仍然是大师——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嘛!对于莫扎特,季雪金弹得十分平淡,里面很少有夸张的自由速度运用,力度上也缺乏戏剧性的对比,一切按足我们平时所谓的“古典风格”去演绎,这在他那个时代的钢琴家里是非常少见的。如有疑问者可以对照一下同时代的弗里德曼等人的莫扎特录音便可知道了。
演奏生涯中很少顾及莫扎特的阿劳,也于晚年在Phlilps公司为我们留下了莫扎特钢琴奏鸣曲全集的录音,5CD套装,数码立体声录音。阿劳晚年时的音乐风格一向以严谨保守、演奏起来四平八稳而称著。在这个录音中,阿劳的音色超级好,每个音都弹得那么澄清、剔透。音乐的气质也是平平淡淡,并不具有他在演奏贝多芬时所拥有的魄力与气势——事实上也不需要。但是我总觉得那不是我心中的莫扎特——速度太慢了。里面每一首都演奏得比我们平常所熟悉的速度要慢。阿劳晚年的很多演奏都是有意的放慢速度,以表达更为老练稳健的乐风。在某些作品中,比如布拉姆斯的间奏曲、贝多芬晚期奏鸣曲之类的,或许更能增加些许哲学意味的沉思,但是对于莫扎特,我总觉得会缺少了一份灵动的感觉。莫扎特逝世的时候才36岁,我实在很难想象一个年轻的莫扎特会带有这么一份老态龙钟的“深沉”——尽管他是不世出的天才。阿劳早年也有莫扎特奏鸣曲的录音,但那时的他不是这个模样的。Naxos公司有前两年出版了一个他40年代在美国的录音,此外笔者还有一个阿劳50年代在萨尔茨堡音乐节的现场录音(Ofero公司出版),都是莫扎特的奏鸣曲,演奏风格却清新活泼,和他的晚年大不一样。可见他是人老了之后,刻意地为莫扎特加上了许多自我的“言外之音”。虽然说我们不必要像辛弃疾说的那样“为赋新词强说愁”,但是也没有必要帮作曲家加上许多不属于他自己的东西吧?笔者以为。
接下来是在爱乐者圈里名气比较大的希夫版本。希夫的音色十分轻盈,但听起来似乎总有一种没有“弹到底”的感觉。但莫扎特毕竟不是贝多芬,不需要那种吉列尔斯式的“狂暴”触键,相对于其他作曲家,莫扎特大部分作品更需要的是宫廷音乐中的幽雅气质。而希夫那空中楼阁般的音色正是这种音乐气质的最佳体现。然而,反对者的意见也十分显然,批评其音乐表达缺乏精神内涵的,特别是在那首著名的《c小调奏鸣曲》,希夫并未能深刻地体现出莫扎特的晚年心境。更有甚者甚至把他所弹的早期奏鸣曲讥为“春宫小调”(有那么严重?!)。当然,这套录音是龙是蛇众说纷纭,还是请爱乐者自我评价吧。需要说明的是,这是80年代Decca的早期3D录音,不可避免的会有着那个时代不成熟的数码录音的缺陷:音场过空,低频不足,但应该还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的。
奥地利女钢琴家海布勒,11岁即在萨尔茨堡公开演出。她的演奏追求一种清新、纯洁的效果,追求音乐的微妙层次与音阶性经过句中“颗粒型”音色的效果(莫扎特的音乐中就特别多这种经过句)。而对莫扎特的音乐,海布勒好像是天生就为他而生的。作为奥地利人,海布勒从小就在莫扎特的音乐氛围中长大,她演奏的莫扎特钢琴音乐,无论是协奏曲、奏鸣曲还是小品,都被认为是最“地道”的莫扎特,甚至被美誉为“莫扎特再世”(男扮女装?!)。海布勒曾经在Philips录制了莫扎特的全部钢琴协奏曲和独奏音乐,只是不知为何在出版计划中消失多年,直至1997年Philips公司才总算善心大发,以“环保装”的形式再版了这些上世纪60至70年代的珍贵录音。对于4套学生中最为推崇的“范本式”唱片(布兰德尔、内田光子、希夫和海布勒),笔者本人则更为喜欢这套录音。海布勒的演奏中规中矩,并没有什么过分的“出格言行”,只是和阿劳相比,她也是很多曲目中速度稍微偏慢,只是没有到阿劳那种“老态龙钟”的神态。
克莱恩的全集在国内比较难买到,这是属于Vox公司在上个世纪60年代的录音了。Vox不算是古典唱片业的大公司,其中很多唱片是作为那个年代美国杂志《读者文摘》的赠送品。但是却无形中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录音。当中自然包括克莱恩的这套莫扎特钢琴奏鸣曲全集。相对于上面所介绍的几位大家,克莱恩并不像他们一样在乐人中享有盛名,但这并不是代表此仁兄的功力会低于他们。艺术家的名气和他们的实际艺术修养不一定是成正比的,更多是和他们个人的际遇有关。克莱恩的触键很有上世纪初的那种纯正维也纳学派的风味:手指高抬,敲打式的演奏。现在很少有钢琴家这样子来弹了。这种由莱蒂茨基沿袭下来的演奏法,在音乐流动中,特别是音阶式的经过句,可以营造出一种异常清晰的效果。学过钢琴的人都知道,在开始练习巴赫复调作品时,一般都会采用这样的高抬手指的演奏手法,为的就是锻炼手指的独立性和获得复调音乐的清晰感。但是这样的触键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干硬的音色效果。克莱恩的特点也是四平八稳,可以当作学生学习的“范本”,只是由于唱片公司的原因,他的这套全集在国内不甚出名,在这里笔者诚意建议大家应该对这个录音给予更多的关注,也许大家会在这里发现许多以往所不知的“新东西”呢?
也许更多人,特别是正在学习中的钢琴学生们会更喜欢内田光子(Phlilps公司出版)的版本——这可能是爱乐者当中最为著名的“学院派”演奏了。作为“学院派”的演奏,都会有这么一些共同的特点:节奏规矩、速度方正。内田光子亦然,但对于更欣赏音乐演绎中的“个性”的笔者来说,对他们的缺点也是认为显然而见的:节奏死板、音色变化不丰富、音乐缺乏个性。虽然在正式演奏时——比如考试,我也还是会以他们的唱片作为学习参照,但作为欣赏,我却更愿意听一些“离经叛道”的演奏。
最为另类的要算古尔德了。可能他演奏早期奏鸣曲的演奏争议会少一些,而中后期的却让很多喜欢莫扎特的人冒火。所谓怪人出怪招,他对这位作曲家的奏鸣曲最有特点的处理方法之一就是:不踩踏板或者很少踩踏板,这样就造成了干净、清晰的音乐线条,同时也发挥出了古尔德本身卓越的低声部演奏能力。古尔德善于捕捉音乐中的复调因素,即使在莫扎特一些比较缺乏复调思维的作品里(更多是早期的奏鸣曲),他也可以在左手仿佛凭空的扯出一条旋律来,笔者都觉得有些匪夷所思了!我自己对于他们是抱着一份奇怪的感觉去欣赏的,不一定赞同,但是里面的演奏还是让我大长见识——原来莫扎特还可以这样弹?!想了解他的另类,不用全听完,单单听一曲《土耳其进行曲》已足够!演奏这首小品,一般演奏家都是3分多钟就结束了,但古尔德竟然可以拖到4分多钟!但因为采用了慢速,所以在他手下,这首乐曲也就拥有了与众不同的清晰感,特别左手的伴奏声部交待得异常清楚明了。在这里姑且算他对莫扎特革命无罪造反有理吧!
莫扎特的音乐——同时也可以说是任何音乐作品吧,肯定都不存在着一个权威的、标准的“版本”,所谓“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音乐也一样,除了莫扎特自己,谁都不可能大无畏地说自己演奏的才是“真正的”莫扎特。这就给了演奏家们一个相对自由的发挥空间,也给我们这些爱乐者们多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了——版本比较。对同一个曲目演奏的比较,的确是件很有趣的事情,其实上面的每个录音都可以作为一个专题而独立成文,值得大书特书一番!但是基于笔者的水平与文章的篇幅,在这里只能对莫扎特钢琴奏鸣曲全集的录音作一个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式的介绍,缺乏更深层次的描绘。里面对演奏家录音的理解也是带有浓厚的个人色彩,有着许多不成熟的观点,所以上述体会仅供参考。
分享 转发
TOP
2#

啊哈??竟然還有人轉我的文章
高興一個!!
有音乐听好幸福!
TOP
3#

大部分同意这篇文章的观点,我最喜欢海布勒的,其次是吉泽金的,不喜欢内田光子的:
111 037.jpg (, 下载次数:5)

jpg(2009/4/7 5:59:07 上传)

111 037.jpg

111 038.jpg (, 下载次数:5)

jpg(2009/4/7 5:59:07 上传)

111 038.jpg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4#

好帖,本人也是比较喜欢海布勒。
TOP
5#

喜欢皮雷斯  还不勒 还有内田的 觉得这个三个女士的莫扎特最好
看到好的 下手要快要狠 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
TOP
6#

本文很好,但有一个重大失误,就是没有谈及伟大的里赫特。讨论钢琴作品的文章,只要谈到里赫特的,就是好文章,没有谈到里赫特的,就是烂文章。
TOP
7#

楼上说得很有个性,请楼上补充谈谈里赫特的
TOP
8#

要是说里赫特演奏不好摸炸特也是好文章,前提充分的写出理由呵呵:)
TOP
9#

原帖由 Rossi 于 2009-4-7 9:46:00 发表
楼上说得很有个性,请楼上补充谈谈里赫特的


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105875.aspx
06年的挫作,现在很多东西都过时了。
TOP
10#

原帖由 VRMLSite 于 2009-4-7 9:19:00 发表
本文很好,但有一个重大失误,就是没有谈及伟大的里赫特。讨论钢琴作品的文章,只要谈到里赫特的,就是好文章,没有谈到里赫特的,就是烂文章。


建议您先上医院
多说无益
不辩自明
TOP
11#

原帖由 VRMLSite 于 2009-4-7 9:19:00 发表
本文很好,但有一个重大失误,就是没有谈及伟大的里赫特。讨论钢琴作品的文章,只要谈到里赫特的,就是好文章,没有谈到里赫特的,就是烂文章。


本评论很好,但有一个重大失误,就是没有谈及伟大的金正日。讨论伟大性的文章,只要谈到金正日的,就是好文章,没有谈到金正日的,就是烂文章。


...............  无大喜 亦无大厌
TOP
12#

笑死我了, 你老是故意的吧?


里赫特粉丝飘过~~~


原帖由 VRMLSite 于 2009-4-7 9:19:00 发表
本文很好,但有一个重大失误,就是没有谈及伟大的里赫特。讨论钢琴作品的文章,只要谈到里赫特的,就是好文章,没有谈到里赫特的,就是烂文章。
PHILIPS 《 金线| 银线 |Laser Line | Legendary Classic | Concerto Classic | Muscia da camera 》|The Early Years 粉丝
EMI 小天使 | 老参考 控
DG Dokumente 控
TOP
13#

原帖由 kreisler 于 2009-4-7 12:06:00 发表
原帖由 VRMLSite 于 2009-4-7 9:19:00 发表
本文很好,但有一个重大失误,就是没有谈及伟大的里赫特。讨论钢琴作品的文章,只要谈到里赫特的,就是好文章,没有谈到里赫特的,就是烂文章。



靠!!想把我笑死的哦……
有音乐听好幸福!
TOP
14#

原帖由 VRMLSite 于 2009-4-7 9:19:00 发表
本文很好,但有一个重大失误,就是没有谈及伟大的里赫特。讨论钢琴作品的文章,只要谈到里赫特的,就是好文章,没有谈到里赫特的,就是烂文章。

看來你還真不是一般的愛恨分明……汗一個
文章是我原來讀書的時候寫的 那時在學校 手頭上沒有李希特演奏莫扎特的CD 家裡倒是有他那套布拉格的15張 還有DGG的莫扎特協奏曲
沒有寫他 算是一個失誤吧 以後有機會再專門寫篇他演奏的莫扎特好了
不過還是要說 李希特是我最愛的3位鋼琴家之一 唯獨他彈的莫扎特我不太喜歡
有音乐听好幸福!
TOP
15#

剛剛看了VRMLSite 的舊帖 實在慚愧啊 很多李赫特的錄音我都沒有聽過的 唉 財力有限財力有限……
有音乐听好幸福!
TOP
16#

我觉得漏掉李赫特不奇怪,但有一人应该引起重视。这个莫扎特演绎者就是古尔达,经常看这张DVD:
0.jpg (, 下载次数:2)

jpg(2009/4/7 15:22:32 上传)

0.jpg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