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今天听完海庭克的筒子来告诉我…… [复制链接]

21#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任何发烧碟、榜单碟、绝版名碟均不超过150元/张,详见俺滴淘宝店铺:http://shop36053466.taobao.com/(内附判断首版CD的详细标准)
绝版碟相册三天两头更新:http://photo.163.com/photo/shandongwenmang
手机:13585528901
QQ:1263980143
TOP
22#

……我后面的人就期待着抡棒槌的场景,在那里鸡鸡歪歪,吵死我了
潜水是王道,王道未必是正道.正所谓道可道,非常道……
TOP
23#

原帖由 abmabm 于 2009-2-11 23:15:00 发表
芝加哥交响乐团上海音乐会是John and  Many Manley 以感谢上海成功举办特奥会的名义赞助的。 John 好像是国际特奥会的委员,也是芝加哥交响乐团的董事会成员。演出前John 谈及爱乐经历,颇耐寻味。

(1)起: 早年(四十多年前? ) 从小镇上移居芝加哥,没有钱听音乐会,经常周日下午去听免费的室内乐;
(2)承:夫妇两人经常光顾芝加哥交响乐团的音乐会;
  (3) 转:

前几天看介绍巴非特的《滚雪球》,自然就想到了老巴,一个人有钱以后,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这个人活得蛮有境界的,看来也是靠自己的奋斗打拼出来的。同时有充满睿智。
TOP
24#

那你应该抡起锤子砸他一下。
TOP
25#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任何发烧碟、榜单碟、绝版名碟均不超过150元/张,详见俺滴淘宝店铺:http://shop36053466.taobao.com/(内附判断首版CD的详细标准)
绝版碟相册三天两头更新:http://photo.163.com/photo/shandongwenmang
手机:13585528901
QQ:1263980143
TOP
26#

砸谁?砸我后面的?万一他们在坛子里混呢?那不就要减员了么……
潜水是王道,王道未必是正道.正所谓道可道,非常道……
TOP
27#

可惜无缘。
TOP
28#

原帖由 abmabm 于 2009-2-11 23:15:00 发表
芝加哥交响乐团上海音乐会是John and  Many Manley 以感谢上海成功举办特奥会的名义赞助的。 John 好像是国际特奥会的委员,也是芝加哥交响乐团的董事会成员。演出前John 谈及爱乐经历,颇耐寻味。

(1)起: 早年(四十多年前? ) 从小镇上移居芝加哥,没有钱听音乐会,经常周日下午去听免费的室内乐;
(2)承:夫妇两人经常光顾芝加哥交响乐团的音乐会;
  (3) 转:




【转帖】 受惠音乐 施惠听众


芝加哥交响乐团在上海大剧院献演了两场震撼人心的音乐会之后,昨天已赴京。该团此次来沪在乐迷中引起了极大反响。前晚的音乐会结束后,一批爱乐者在大剧院旁边的咖啡店里热聊。上海音乐学院、交响乐团、歌剧院的专业人士也对演出给予极高评价。然而,还有不少听众打听第二场音乐会开始前登台致词的那位企业家的情况。因为,他的一番即席发言,给大家很大启发。         并不富有 爱上音乐
       这位企业家的致词相当感人。他说:“我和我的妻子玛丽在大约40年前爱上了芝加哥交响乐团,当时我们刚从一个小镇搬到芝加哥,那是个很小的小镇,人口数和上海一幢摩天楼里的人差不多。起初我们并不富有,但在整个演出季,芝加哥交响乐团首席组成的四重奏,一般都会在周日下午到图书馆演奏免费音乐会,我们都会去听。”他回忆起那段时光,把享受美好的音乐会的经历当作了“魔法时刻”,并且,渐渐地爱上了音乐,爱上了乐团。随着他们在事业上的成功,经济条件得到改善,夫妇俩又发展到买票赠送亲朋好友,“直到现在,我们又赞助乐团,把音乐的‘魔法时刻’与更多人分享。”
        特奥城市 分享音乐
       虽然是个人爱乐经历的回顾,他的话却触动了每一位在场听众的心灵。记者昨天了解到,这位名叫约翰·曼利的先生在芝加哥经营着一家投资公司,还担任着芝加哥交响乐团的董事。这次乐团进行亚洲巡演,在横滨、东京、香港、上海和北京共有10场音乐会,他指定只赞助上海的第二场演出,理由为:上海是“成功举办了特奥会的城市”。原来,约翰·曼利是特奥会委员会的成员,他的儿子作为特奥运动员参加了一年半前在沪举办的特奥会,而他也出席了开幕式和观看了比赛。至今,他对那次来沪的美好感受记忆清晰。为此,在芝加哥交响乐团来沪前,他为感谢中国和上海举办了精彩成功的特奥会,主动向乐团方面建议:要与上海听众一起分享音乐。
       投桃报李 产生效应
       约翰·曼利夫妇的经历让人们感触颇深。只有热爱音乐的人,才会慷慨捐助乐团。约翰·曼利夫妇从听普及的免费音乐会开始,到后来成为乐团赞助人。40年里,他们受惠于乐团的音乐,乐团也受惠于他们的资助,免费音乐会产生了“投桃报李”的效应。据了解,芝加哥交响乐团的生存经费,全部来自社会资助和演出运营,政府不给一分钱,为此,他们的音乐季安排大量免费演出,不断培育听众群体。约翰·曼利夫妇与芝加哥交响乐团的关系,让人产生上海免费普及音乐会与听众回馈难以对应的感慨。一些听众对记者说,普及音乐会还需要加快完善赞助艺术政策的步伐,为艺术赞助人创造良好的社会机制,让上海也涌现出许多约翰·曼利夫妇一样的爱乐人。

(来源:2009年2月13日 新民晚报   作者:杨建国)

TOP
29#

有趣了,有这么高调的赞助,音乐会票价竟然还这么贵。

说“只赞助上海的第二场演出”,但票价竟然比香港那场还要贵。香港的场地比上海的大很多吗?
TOP
30#

回复 28# abmabm 的帖子

【转帖】乐团乐迷浸润“互养”


        用音符震撼乐迷的芝加哥交响乐团,12日作别申城。对于这一荣列“全球五大”顶尖交响乐劲旅,舞台上珠玑毕现让人赞叹,乐团行程中两个或许并不起眼的细节,并不逊于台上功夫。他们是芝加哥乐团的乐迷,洋溢着对音乐的爱,体现出一座城市的文化积淀,值得品味。

  资助人:被乐团免费演出“养”大

  芝加哥交响乐团访沪演出的第二场曲目开始前,一位陌生的美国人被请上上海大剧院舞台讲话。这位约翰·曼利先生并不愿意透露自己的身份,唯一愿意公开的身份是“特奥会国际委员会委员”。曼利先生是这场音乐会的资助人,据说来自投资领域,但他丝毫没有借赞助演出为他所在的公司或产业做宣传,他的开场白朴素至极,让几乎所有人感到意外:“我和我的妻子大约40年前爱上了芝加哥交响乐团,当时我们刚从一个小镇搬到芝加哥,那是个很小的小镇,人口数大约和上海一幢摩天楼里的人数差不多。起初我们并不富有,但在每个演出季,芝加哥交响乐团的首席演奏师们会组成弦乐四重奏,在芝加哥公立图书馆演奏几场免费音乐会,一般都是放在周日下午。对于我们来说,那些音乐会简直就是神奇时刻。之后,随着条件的逐渐改善,我们开始购买芝加哥交响演出季的套票,开始购票赠送给亲友,或与他们共同去欣赏音乐会。直到如今,我们得以赞助乐团的演出,将音乐的神奇与更多人分享,包括这一次与上海的观众分享……”

  一个当年买不起演出票的芝加哥居民,却能通过免费享受乐团名家演奏,被熏陶成铁杆乐迷,“爱”了乐团整整40年,并成为交响乐团赞助人。闻之,上海音乐学院王似频老师感叹不已:如此声名的世界级名团,却不苟于免费音乐会的细节;当年并不发达的小镇,却能慷慨向居民赠“乐”。其实,正是城市和乐团懂得用音乐去“爱”,才“养”成了一批批忠实乐迷,在自己的成长中促使着交响乐团的发展和音乐价值的蔓延。

  节目册:为“养”乐团者留“演奏席”

  芝加哥交响乐团来沪期间,不经意露出一本乐团在美国当地的节目册。让人看不懂的是,在乐队人员名录间隙,竟然还穿插着一些陌生的名字。那是谁呢?

  已有10多年团龄的上海籍中提琴副首席张立国说,那是捐乐队位置的人的名字,也就是乐团的捐助人。比如双簧管首席的名字下面,会出现一对夫妇的名字。并不一定是那对夫妇特别青睐双簧管首席,而是因为他们倾力捐助了乐团,那个位子是乐队给他们的荣誉专座。“也有捐款人指明希望把他放在某个位置的。我的名字下面就有一个捐助者叫路易斯·班特切尔,那是一个业余中提琴家,资助了乐团很多,他表示希望能把名字挂在张立国的位子上。其实我并不认识他。”

  原来,乐团每年需要几千万美元经费,但票房只能抵三分之一开销,另外三分之二要寻求大量私人捐款和企业捐款。正是来自民间的爱乐者,“养”起了乐团。“乐团对每一个人心怀感激,每星期的音乐会节目册厚得就像一部中篇小说,所有出资人,连出资200美元的人的名字都刊登上去,给他们一个信心和感谢。一直到捐款10万美元的。”张立国说,乐团管理和营销人也主动去大小公司、饭店甚至咖啡馆联络,多少不论,为乐团捐助500美元、1000美元都行。甚至有一家很有名的咳嗽糖厂,免费为乐团和观众供应咳嗽糖,因为他们发现观众中总有忍不住要咳嗽的人。于是,乐团把咳嗽糖的名字也刊登了上去。

  一本节目册,可以折射乐团跟受众、社会之间的经济和情感纽带有多么牢固。正因为如此,芝加哥交响乐团发展的事情变成了全社会都参与的事情。

(来源:2009年2月15日  解放日报   作者:伍斌)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