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贝多芬 第一、第三钢琴协奏曲朱里尼与米凯朗基利“一场伟大的演出”稀世名盘
音乐体裁介绍:
关于钢琴协奏曲
协奏曲是音乐表演中重要的形式。我们今天经常听到的协奏曲作品大都是创作于18、19世纪。协奏曲这一音乐演奏形式最早产生于欧洲16世纪,历经几个世纪的演变发展,产生的作品也多达上万部(不完全统计)。莫扎特是现代协奏曲的奠基人,他的协奏曲基本上确立了以后的由一两件独奏乐器与乐队合奏的形式,以及华彩乐段的形式。在他之后的作曲家,基本上都是沿用这样的形式进行创作。而钢琴协奏曲形式的创立紧密联系着键盘乐器的制造业的改造与发展。这是由于在17世纪的巴赫以及在他以前的时代,键盘作品的创作是以发音较弱的羽管键琴(或拨弦古钢琴)为主的。众所周知,协奏曲的创作是必须建立在独奏乐器与乐队在音量(或音色)上的抗衡的基础上的,显然古老的键盘乐器已经不能适应这个创作体裁的发展了。一般认为在17世纪由佛罗伦萨制造的以锤击弦原理制造的键盘乐器代替了羽管键琴,这种叫作“Pianoforte”(有强有弱)的乐器诞生了,也就是今天我们见到的发音响亮的“钢琴”(之后简称“Piano”)的前身。后来的莫扎特、贝多芬、勃拉姆斯、门德尔松、肖邦、李斯特、柴科夫斯基等人将钢琴的高难技巧与华丽丰富的表现力,与交响性融合,把协奏曲这一表演形式推向了一个崭新的、很难逾越的高度。当然,特别是贝多芬对钢琴协奏曲形式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他的时代钢琴制造业与钢琴协奏曲的发展交相辉映、日臻完善。与其他协奏曲形式不同的是,钢琴协奏曲的创作与钢琴制造业的联系尤为紧密,它们是在互相激励和补充的情景下发展起来的,贝多芬就曾经为多架新制作的钢琴演奏,而钢琴制造师也根据作曲家和演奏家的要求量身打造,不断改进制作工艺。今天,那些放射着人类精神火花的音乐作品,仍然显示着强大的生命力,无论是从音乐作品的内涵,还是从演奏技巧和音乐表现要求来说,都是对演奏者的挑战,而对听众来说,感受和体验音乐带给我们的启迪无疑是最快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