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张国荣——大家都知道他和梅艳芳友谊极深,甚至称得上彼此的“红颜知己”。其实,在歌唱的生涯上,两者的特质与高低走线都颇有相似之处,首先张和梅一样,唱歌的功底都不算突出,唱现场时尤其明显(但梅毕竟有非常突出的一面,而张甚至没有),张的声音最巅峰的时候就是八十年代他最红的时期,那时他的声线浑厚,富有磁性,但他的音质中还有另一种柔弱的特性,当他退出歌坛多年后来再度复出时,嗓音显然维持得不好(很可能是投向表演事业的时间多,对声音保持的锻炼不足所致),整个人的发音系统都面目全非,原来的雄性特质几乎退化殆尽,柔弱无力的那一面占据了统治。综其歌唱生涯:天赋相对平淡,但后天努力,走上了一个辉煌的位置;最后因人生走向的变化,只得到一个慢慢黯淡的尾声……
他演艺的气质好于他的演艺才华,他表演的天赋高于他的歌唱资质。回顾哥哥的歌手生涯,常常令我想起近代诗人:徐志摩。他们两人都有比较突出个人化气质,而这种气质,常常掩盖了他们才华不足的弱点。徐志摩的诗,大多清丽可读,但特别出色而可以流传的却很少,他身上流露的诗人气质比他的诗人才华要多;同样,张国荣的个人气质很浓,但歌唱的天份(如唱歌的感情,对歌唱技巧的掌握)并不高,比校长与学友显然有所不足。不过音乐创作上,张国荣却有惊艳之作,和许冠杰联手留下了一首经典的《沉默是金》,十分难得。另外,他那种个人化的气质很适合于表演,他最终成为一个出色的“本色派”演员是自然而然的。
张国荣我不多说, 88年接触到他的<浪漫>专辑就把齐秦抛弃了... (强尼-德普跟国荣总有些相似的感觉)
22。卢冠廷——一个怪人,一个知识份子首先是他的唱腔特别,而他的作品,虽总体而言看不出统一的风格,但都各有其才华毕露之处,会令人留下深刻印象。
《天籁》:他的最经典作品之一。前面也已经介绍过,由关正杰所唱。
《最爱是谁》:林子祥原唱,港人最珍爱的情歌经典之一。
《我未能忘掉你》:刘卓辉的词,相当出色。而整首歌气氛低沉忧郁,再加上卢冠廷那独特的声音,非常耐听。
《陪着你走》:旋律优美的一首情歌。
《天变地变情不变》:张学友曾翻成国语版,即《明日约定》。
《凭着爱》:写给苏芮的名作。而姜育恒的国语版《再回首》更加出名。哪首在先?
《爱是这样甜》:写给校长的名作,充满浓情蜜意,生活趣味的经典情歌了。
《一生所爱》:《大话西游》使这首歌和卢冠廷的才华都被内地从新认识。的确
是他最出色的作品之一,个人也相当喜欢。
《缘尽》:刘德华早期的一首好歌。
《蛙的启示》《但愿人长久》《人之初》《爱看雪的女郎》《过路人》《天鸟》
都是他另外的一些优秀作品。
1989,64事件后卢出了一个专辑叫<1989>EMI,考虑到涉及敏感内容仅提供曲目:<1989序>,<当年勇>,<血色黎明>,<漆黑将不再面对>,<人山旗海>,<你是你,我是我>,<流亡>,<无悔>,<长夜孤魂>,<1989>.
22。蔡国权——一个低调的大才子。内地留港发展的人才很奇怪,他在香港并没有特别红过,在内地更是默默无闻,但凡是听过他的歌的人,没有不说好听的,不对他的才华表示惊讶的。在我看来,他是香港黄金年代最有个性最有内涵的原创音乐人兼歌手之一。他的唱腔清朗洒脱,自有一股令人难忘的隽永味道。他的歌也往往有优美典雅,异常耐听的旋律,曲风上有浓重的古典派倾向,可以说是小一号的顾嘉辉,另外他的词也写得十分出色,常不流俗,说他是全才毫不过分。
《顺流逆流》:一代歌后徐小凤最经典的金曲正是出自他的手笔,而他自己也有一个相当出色的演唱版本。
《不装饰你的梦》:他最有名的原唱金曲之一,市面上的各种粤语金曲选集中常见的一首歌。
《人墙》:古典派好歌,向雪怀的词也写得叫人深思。
《寒傲似冰》:古典派好歌,百听不厌。
《天地情》:个人的最爱之一。很独特的一首翻唱歌曲,歌中他所写的词很棒,讽刺了物质化的爱情;而他另外的一首好歌就叫《物质爱情》,表达了同样的感受。
《最后一班渡轮》:他最受欢迎的歌之一,的确是经典好歌。
《创作我的歌》:好歌。表达了一个不愿随波逐流的音乐人的心声,一种独立人格的光彩。
《烽烟情炎》:个人最爱之一。内容是对战火中坚贞爱情的赞颂,这在香港流行乐中只此一首,再配上那清朗别致的旋律,令人爱不释手。
《星夜》:颇有意境的励志好歌。
《童年》:众人皆知的罗大佑名作,<<梦里可是谁》:最受歌迷喜欢的蔡国权歌曲之一。
《天意人心》:最经典名歌之一,潘源良的词立意很高。
《世事如棋》:许冠杰名作。他那清朗的声线翻唱起来可以说犹胜原作几分。
还有好歌如《再见也许不再会》《用手走路》《冲破万重浪》《是谁在我耳边唱》《怀念你一世纪》《风中暖流》《不应再犹豫》《长夜》《从来未怪你别离》……
23。周启生——个人认为,他和蔡国权,卢冠廷是香港八十年代创作人中的三位奇才,都有相当的个性和才华。现在已经找不到他的太多作品了,但如《浅草妖姬》《天长地久》《Crystal》等歌曲真是相当的个性化。
香港键盘第一人,<爱的根源>实为他所创作(一般标陈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