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读书笔记—肖斯塔科维奇谈音乐和音乐家 [复制链接]

21#

回复:读书笔记—肖斯塔科维奇谈音乐和音乐家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最后编辑plczj 最后编辑于 2008-05-02 08:21:09
TOP
22#

回复: 读书笔记—肖斯塔科维奇谈音乐和音乐家

原帖由 chopin 于 2008-5-1 17:00:00 发表


每一页都有肖斯塔科维奇的签名,据说是鉴定过的。


据学者Laurel Fay的研究,实际上签名的只有几页,而且这几页都是在那一章的开头部分,内容基本上也都是苏联时期公开发表的一些材料的重新组合,然后别的部分怀疑就是作者开始“艺术加工”了。Alex Ross的一篇文章,举了一个原稿上颇有意思的例子,签名那页的平和语气在换了一页后(当然那页没有签名)突然变得刻薄,成了Volkov贯穿全书的那种腔调。至于他所说的话里别的一些不能自圆其说的地方都可参考Alex Ross:

http://www.therestisnoise.com/2004/07/the_case_of_the.html

我感觉这部自传当文学作品更合适,太当回事就免了吧。
TOP
23#

回复:读书笔记—肖斯塔科维奇谈音乐和音乐家

唉,一笔糊涂账。
TOP
24#

回复:读书笔记—肖斯塔科维奇谈音乐和音乐家

长知识了!谢肖邦兄!
TOP
25#

回复:读书笔记—肖斯塔科维奇谈音乐和音乐家

好咚咚,顶一下。
TOP
26#

回复:读书笔记—肖斯塔科维奇谈音乐和音乐家

肖斯塔科维奇,他主要是作曲家,儿子马克西姆是指挥家,孙子季米特里是钢琴家。

这对父子,显得有些……怎么说呢,有些矛盾。按说父子无话不谈。但是老肖和儿子似乎有些“遮遮掩掩”。

在前苏联,肖斯塔科维奇只用音乐说实话(当然,很抽象),其他场合,他吐一个字都要思虑再三。老肖去世以后,儿子已经37岁。六年后的1981年移民美国。

话从一本书说起。这本书,肖斯塔科维奇千叮咛万嘱咐作者伏尔科夫只能在身后出版。1979年10月,老肖去世后第四年,冒着生命危险携带原稿出境、移民美国的伏尔科夫在纽约出版了这本老肖口述实录的《见证》,引起巨大轰动和争议。原因之一,是口述内容完全是个秘密,除了老肖和伏尔科夫,亲友一概不知;其二,是口述内容颠覆了老肖作为前苏联人民音乐家的一切形象。

例如老肖的生前好友,女高音维什涅夫斯卡娅就说,书里的肖斯塔科维奇我完全陌生。而马克西姆当时则模棱两可,不置可否。

人们首先怀疑的就是平常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老肖,怎么会在书里如此毫无顾及滔滔不绝呢?其次是不是伏尔科夫以此炒作?还是有人出于政治目的故意抹黑?

随着时间的流逝,马克西姆的态度成为对《见证》真伪评判的关键。

1979年11月24日,马克西姆在前苏联说:“除非本人亲自看完并作出判断……我没什么可说的”

1979年11月26日,马克西姆在前苏联说:“见证一书大部分是作者伏尔科夫个人杜撰……盗用了我父亲的名义”

1981年6月,马克西姆在美国对鲍里斯·施瓦茨说:“见证一书中我父亲的大部分陈述很可能不过是利用一杯咖啡的时间制造出来的……如果说这本书做了一件好事的话,那就是它第一次摘掉了我父亲终其一生的面具”

1981年8月,马克西姆在纽约对罗森斯坦说:“如果这本书证明我父亲不是一条党的走狗,我就谢天谢地”

1989年马克西姆出席《见证》芬兰语本首发式,“本书关于我父亲受迫害以及当时的社会现实基本属实……我能确认大部分口气很象我父亲”

1990年,马克西姆称《见证》是“我读过的有关肖斯塔科维奇最好的书之一”

1991年,马克西姆称“当我们阅读《见证》,可以想象作曲家的生活究竟如何”

1992年1月出席肖斯塔科维奇研讨会,马克西姆发言“伏尔科夫先生写了一本非常重要的书。它全面地介绍了作曲家以及以前闻所未闻的他在祖国的生活”

1992年11月,马克西姆和伏尔科夫一起接受电台采访“我们很少见面……我要用现在这个机会表达对你的敬意和感谢,感谢你的书”

1997年,马克西姆说“我以自己的名誉担保,所罗门·伏尔科夫的书的真实性”

一个儿子,前后用了18年,才逐渐,勇敢地承认了父亲偷偷说过的话。每当我翻阅《见证》中文版,都不禁感慨万千!
个人淘宝店:sacd.taobao.com
TOP
27#

回复:读书笔记—肖斯塔科维奇谈音乐和音乐家

个人淘宝店:sacd.taobao.com
TOP
28#

回复: 读书笔记—肖斯塔科维奇谈音乐和音乐家

原帖由 公牛 于 2008-5-2 0:46:00 发表
长知识了!谢肖邦兄!


呵呵,牛兄又熬夜了。
别和我比懒,我懒的和你比。
TOP
29#

回复: 读书笔记—肖斯塔科维奇谈音乐和音乐家

原帖由 palmar 于 2008-5-2 14:08:00 发表
肖斯塔科维奇,他主要是作曲家,儿子马克西姆是指挥家,孙子季米特里是钢琴家。

这对父子,显得有些……怎么说呢,有些矛盾。按说父子无话不谈。但是老肖和儿子似乎有些“遮遮掩掩”。

在前苏联,肖斯塔科维......


多谢palmar兄的补充。
别和我比懒,我懒的和你比。
TOP
30#

回复:读书笔记—肖斯塔科维奇谈音乐和音乐家

一直想买这书,但是没有出现在我面前过。
TOP
31#

回复:读书笔记—肖斯塔科维奇谈音乐和音乐家

引一个书里面的笑话吧:
有一个将军向尼古拉一世诉苦说,有个轻骑兵诱拐了他的女儿,甚至结了婚,但那将军反对这门亲事。皇帝想了一会,说:“我命令,这次婚姻无效,大家要认为她是处女。”
TOP
32#

回复:读书笔记—肖斯塔科维奇谈音乐和音乐家

有一个肖斯塔科维奇和哈恰图良一起合作国歌的段子非常有意思。类似这样的段子,我认为都是真的,外人很难编得出来。在这个段子里面,语言揶揄而幽默,比较符合肖斯塔科维奇这个老知识分子的特点(和国内一些经过文革的老知识分子的味道很像)。

书中有些大段牢骚、批判,个人认为可看可不看,真实性值得怀疑。肖对前×爱恨交加,不应该全是一边倒的东西。况且说,一个能写出第二钢琴协奏曲慢乐章的人,其境界应该远远超出这本《见证》的内容。
TOP
33#

回复:读书笔记—肖斯塔科维奇谈音乐和音乐家

没有看过 很老吗
一个人就是这么一个人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