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些自藏45转小黑胶 [复制链接]

查看: 3079|回复: 4
1#
这些45转7寸小黑胶一般古典乐迷也都不再收藏,毕竟录制的时间太少。大约也就10分钟左右,而大多数古典作品都要超过这个长度。当然,这个小碟由于许多录音依旧为首发而且后来没有发行相应的33转黑胶,所以想来也或许还是值得收藏的。时间虽然短,可是对于歌曲,小品作品还是很合适的。收藏黑胶也有六年了,我的45转小黑胶并没有多少,大概十几张。一方面自己也是忽略,另一方面市面上还是要少见——加上自己主要只收藏室内乐作品,于是就难上加难了。下面不揣冒昧,发上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有感想的先贴,回头再贴其他的。




001 BEETHOVEN Andante favori, Fuer Elise, 6 Variationen G-Dur; Elly Ney Piano; Colosseum SM1014.

1960年至1968年她去世,Elly Ney在Colosseum唱片公司录制了大量古典浪漫时期的作品,其中也包括她和其前任丈夫Willem van Hoogstraten指挥合作的贝多芬后三首钢琴协奏曲。而这张录制于1965年的三首钢琴小品其实她早已经是烂熟于心,因为在1921年的她的美国首演中就已经出现。当然,此处独特之处为所用的乐器,那是贝多芬晚期自行用过的钢琴(Graf Fluegel)。琴声偏软,而演奏的风格却接近浪漫,于是就是一种奇妙的体验。这年近八十的录音不由让人赞叹Ney对钢琴技术的把握,犹如她晚期那男人般神色,一样坚韧。

出生于杜塞尔多夫的她始终强调在不懈努力下接近事物本来面目。在演奏上对抛弃主观意念的坚持多让我觉得只是因为不够而强调——实际,她是足够浪漫的演奏方式。女性钢琴演奏的风格想必有些类似随后的阿格里奇。不管如何,她在演奏贝多芬上的成就是为诸人称赞,施纳贝尔,李希特都不约而同地认为,她是具有独特魅力,能够激发灵感的演奏家。除了这些晚期作品,她在DGG下录制的几首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也是独树一帜,让人耳目一新。





002 J.S. BACH Sonata for 2 violins and piano; Igor and David Oistrach Violin, Vladimir Yampolski Piano; MMS M-969.

这部作品在这张唱片上只是简单地描述了一下,而在互联网上细细搜寻才得知它的作品编号是BWV 1037,C大调。然而是否这部作品为巴赫所写依旧存在疑问,虽然这部作品的确充满了巴赫的风格。作品创作的年代大致在1740年,专家推测实际作者是巴赫的学生,Johann Gottlieb Goldberg(1727-1756)。当时哥德堡在莱比锡向老巴赫学习,很有可能这部作品是在他指点下完成的。在随后年代的乐谱里,哥德堡和巴赫的名字交相出现,但最早的依旧是哥德堡(1761)。大概是演奏者多半回避主权不清作品的原因?总之这部作品所有留存的录音可谓寥寥。总体而言,作品虽然短小,但是非常丰富,饱满,显得和巴赫作品一脉相承。作曲家哥德堡其实并不陌生,他就是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名字里的人。当时他不过十四岁,由于大键琴技艺出众而全然能够把握巴赫的这部作品。虽然巴赫的传记家Forkel并不认为他具有太多作曲上的天分,可这部作品依旧让人回味不已。

大小奥伊斯特拉赫在1950年代录下的这个作品显得很是冷僻,于是自然在几十年后少为人所注意。当然,以当今本真演奏的眼光来看,至少钢琴要被换回成大键琴的。





003 G. TARTINI Sonata ‘The devil’s trill’; Arthur Grumiaux Violin, Riccardo Castagnone Piano; PHILIPS minigroove 400069AE.

虽然巴洛克时期的作品在当下并非主流爱乐者所乐道,但这首巴洛克小提琴炫技作品却赢得了诸多小提琴家的青睐。作品别名的来历大家也都熟悉,最为强调的自然是在演奏过程中的难度:保持一根琴弦的颤音同时也要延续另一根弦上的旋律。如果仅仅把作品当作一个小品,自然人就会忽视其内在的优美。格鲁米欧的这个演绎依旧很好把握了巴洛克时期作品的最基本特点,对装饰音的小心但熟练的演奏。

这部作品据塔提尼的朋友Jérôme Lalande称是创作于1713年,但根据现在研究的结果认为作品创作时间不会早于1745年,应该是塔提尼在成熟期所写下的作品。由于没有原稿,只有刊行本传世,后世对具体创作年代也就很难考证了。现行流行演奏的克莱斯勒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编辑的版本。





004 G. MAHLER Piano Quartet (1876); Concertgebouw Piano Quartet; ? 6802383.

收集唱片总是有理由的,有些或许是因为好看,而有些自然因为是演奏出色,还有自然是头版碟。这张小唱片由于是马勒这位宏大作品作曲家的唯一室内乐作品首录,我就不禁收了下来。

马勒的这部作品创作于他在维也纳音乐学院时期,当时年仅16岁。首次演出据说就在作品创作同年,由马勒本人担当了钢琴演奏。这首a小调钢琴四重奏并非完全,只有第一乐章留了下来。当然,后来也有人试图补充完整它(比如,A. Schnittke),不过这张唱片里只有第一乐章。作品中可见勃拉姆斯的影子,充满沉郁风格;而马勒后期的明显风格却是很难寻觅。唱片录制于1973年,演奏为阿姆斯特丹的Concertgebouw钢琴四重奏团,成员为:Ina Overkamp (piano), Nobuyuki Shioda (Violin), Klaas Boon (Viola) and Saskia Boon (Cello) 。





005 J.A. DESPLANES Intrada (adagio) h-moll, Camilie Saens Le cygne, D.P. Nash Menuett D-dur; Wolfgang Schneiderhan Violin, Hans Priegnitz Piano; DGG NL32047.

这几首小品录制于1952年4月。施奈德汉不用介绍,钢琴伴奏Priegnitz可以搜寻到的信息有限,只知道在1961年他和小提琴家Bernhard Hamann,大提琴家Siegfried Palm组成过Priegnitz三重奏,而他本人于1984年去世,享年71岁。

第一面:Desplanes(1678 – 1757?)真正的名字是Giovanni Antonio Piani,和巴赫同时代的意大利作曲家,Jean-Antoine Desplanes是他的法国名字。他于1712年成为法国Toulouse宫廷小提琴首席,同年出版了自己的作品第一号,共十二首小提琴(长笛)奏鸣曲(带低音通奏),而这首Intrada(前奏曲)就隶属其中。Intrada这种体裁一般用作庆典开始,有些类似prelude,不过具体二者有何区别,不甚明朗。而这个小品也曾改编为大提琴带低音通奏版本,自然这个低音通奏所适合的乐器也不仅仅是当时的大键琴或者后来的钢琴,也有管风琴版本(法国大提琴家Andre Navarra,管风琴家Maurice Durufle;1965年)。应该说,这首小品也是广为人知,诸多小提琴名家都留有过录音。

第二面:圣桑的这个天鹅想必不需要多说,只是这个录音把大提琴改编成了小提琴。优美依旧,虽然在低沉音域的缺失也是必然。D.P. Nash则完全没法寻找到,这也是许多留下一些只鳞片爪小作品作曲家们的命运,没有或已经丢失太多值得大书其书的片段了。
最后编辑bruce1906 最后编辑于 2007-12-11 11:15:20
分享 转发
犀牛黑胶微信:rhino_vinyl
TOP
2#

回复:一些自藏45转小黑胶

都是宝贝,罕见
TOP
3#

回复:一些自藏45转小黑胶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黑胶唱片天地总店 http://www.nnhy.cn
黑胶唱片天地淘宝http://shop33595357.taobao.com
TOP
4#

回复:一些自藏45转小黑胶

开眼界了,谢谢好贴。
您的时间在那里,您的成功就在那里!
TOP
5#

回复:一些自藏45转小黑胶

宝贝
宝贝啊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