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Guild:苏黎世遗产之Paul Kletzki勃四舒八 [复制链接]

查看: 3089|回复: 8
1#


    Guild本年度的重头戏就是开始着手在Historical系列发行保存在“苏黎世中央图书馆音乐部”(The Music Division of the Zentralbibliothek Zurich)的录音遗产,这张是我先头尝鲜的片子之一,最近在YLJ看到了,痛恨之余遂扒出写文纪念不幸阵亡的银子兄弟们。^O^

    这个音乐部成立于1971年,致力于乐谱和录音的收集,特别是瑞士自身的乐谱以及瓦格纳收藏非常齐全庞大,当中的录音遗产一方面需要妥善保管,另一方面则要寻求发行,公诸于世,当然这些要受到50年版权保护的制约,因此暂时来说推广私人录音以及过版权期的录音是Guild和ZZ的合作计划。打头阵的就是本张唱片,波兰指挥家Paul Kletzki(1900-1973)1946年的Brahms NO.4以及Schubert NO.8,这两个录音2000年才来到苏黎世中央图书馆,不过它们的故事可是小小曲折……



    Paul Kletzki出生在波兰,幼年在华沙接受音乐教育,包括作曲和小提琴,他的小提琴老师是Emil Mlynarski(即A.Rubinstein的老丈人啦),13岁起就在乐队里演奏了,也写了一些曲子,1921年他前往柏林,次年正是Furtwangler登上柏林爱乐宝座的时间,在那里他受到Furt的影响很大,同时大约也是同样地对于作曲事业的某种迷惘,他也开始转型于指挥,随着纳粹势力的崛起,Kletzki 1933年适时离开柏林,而坚守的Furt无形中日后帮了他一把。



    二战接近尾声之时,EMI的两大枭雄Walter Legge和David Bicknell开始奔走于欧洲大陆,网罗人才,Kletzki就是在1946年5月签约到了EMI的英国哥伦比亚。Legge更加是着手于组建专用的爱乐乐团,“山羊胡子”Beecham带领爱乐首先亮相,1946年1月留下第一份录音,出场的是巨匠Schnabel。

    1946年初Legge赶往Lucerne,其时Furt正“软禁”在那,Legge希望Furt就地带领Lucerne节庆乐队进行录音——结果自然是不能的,Furt正在被禁演中。于是Legge想到了刚签约的Kletzki,当时也正在瑞士,于是Kletzki战后第一份录音,也算是托了某人的“不幸”,诞生了,那就是本CD上的Brahms第四。录音的结果相当理想,于是两个月后,Kletzki来到伦敦首次带领爱乐录音:本CD上的Schubert “未完成”。

    珍贵的Brahms第四的手稿:1927年起收藏于“苏黎世中央图书馆”。


2007-10-12.
分享 转发
俺的古典音乐Blog:
http://blog.sina.com.cn/weiarc
TOP
2#

回复:Guild:苏黎世遗产之Paul Kletzki勃四舒八

看到伯四我就兴奋!:'(
上海的垃圾堆能找到吗?
TOP
3#

回复:Guild:苏黎世遗产之Paul Kletzki勃四舒八

i think it is very easy in Shanghai !
俺的古典音乐Blog:
http://blog.sina.com.cn/weiarc
TOP
4#

回复:Guild:苏黎世遗产之Paul Kletzki勃四舒八

兄台如此乐观?
TOP
5#

回复:Guild:苏黎世遗产之Paul Kletzki勃四舒八

好帖!!
TOP
6#

回复:Guild:苏黎世遗产之Paul Kletzki勃四舒八

thank you,few men enjoy my articles.
俺的古典音乐Blog:
http://blog.sina.com.cn/weiarc
TOP
7#

回复:Guild:苏黎世遗产之Paul Kletzki勃四舒八

more men nevy you .
TOP
8#

回复: Guild:苏黎世遗产之Paul Kletzki勃四舒八

Guild:苏黎世遗产之Paul Kletzk & Witold Malcuzynski



    上次说了波兰指挥家Paul Kletzki(1900-1973),这次接着说他的同乡,钢琴家Witold Malcuzynski(1914-1977)。波兰诞生了许多伟大的钢琴家,Malcuzynski在他的时代是佼佼者,然而去世后他渐渐被淡忘了,今天谁还记得起他?在A.Rubinstein的“波兰风格”成为标杆的今天,Malcuzynski的“波兰风格”简直就是让人吃惊的怪物:他的琴音厚重结实,纤细优美的“诗人”风格离他很远;他的自由速度幅度大而突兀,常常形成一种“暂停”的状态,让人觉悟不出这是“自由速度”。这些古怪的处理显然来自古老的传统,但是又跟传统上自然的处理不尽相容,这兴许,有人称他为“最后的浪漫派”不无道理,但是“最后”何其多也,更恰当地,请允许我称之为“遗失的”。



    Malcuzynski出生在一战爆发的一年,也许音乐从来就不是好职业,因此我们查看音乐家档案,经常地看到早年不是学医就是学法律的音乐家,他也不例外,家里是希望他学法律的,他最终的选择当然是音乐,特别是钢琴。Malcuzynski在华沙音乐学院的老师是Busoni的学生之一Josef Turczynski,1936年老师引荐他去见Paderewski并且向其学习,其时Paderewski不光是波兰最显赫的音乐家,也是政界重要人物(波兰第一任首相,不过那时已经觉得不爽不干了),Malcuzynski成为了他的关门弟子。

    1937年的华沙第三届肖邦大赛,Malcuzynski获得了第三名,并且跟同来参赛的法国女钢琴家Colette Gaveau一见钟情,次年结婚。正是这些又德国又波兰又意大利又法国的混合风格多方杰出,使得他的风格来源实际变得复杂,因此也有人籍此挖苦说“演奏法国作品太德国化了,演奏德国作品又太法国化”。

    婚后Malcuzynski夫妇呆在巴黎,直到德法开战,1942年在卡内基举行美国首演,之后在美洲大陆演出,1945年4月战争临近结束,他去伦敦跟伦敦爱乐(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演出,1946年开始跟哥伦比亚(UK. Columbia)录音,他使用肖邦1848最后到访伦敦演奏过的录音举行BBC音乐会,让英国佬为之疯狂。



    1946年11月Paul Kletzki跟爱乐乐团留下“未完成”录音(即前面提到的另一张)之后,两个波兰同胞被撮合来录制肖邦是顺理成章的事了,仅仅一个星期之后,Malcuzynski更Kletzki合作,留下了他的第一格协奏曲录音,肖邦的第二号钢协,即本CD上的录音。而另一个录音Rachmaninoff的第三则是两年半之后相同的阵容在相同的地点录下。

    肖邦的第二号之前Pearl也有发行过,不过工程师不在心水之列,我还是宁愿押宝在Guild算了。除了欣赏一下开头提到的Malcuzynski那些特别之外,还应该特别留意一下Kletzki的协奏,是十分又特色的,尤其是乐队的震音,质感十分强烈而极富形体感。提供一下第二乐章,领略一下吧!

    至于拉三,觉得拉赫飞快而又古怪的速度处理难以理解么,这里Malcuzynski跟拉赫自己真是惺惺相惜也,处理手法竟然颇为契合,如果你喜欢现在流行曲式的拉赫,那么放弃吧,这个演绎离你“就像天蝎座一样遥远”(引用大提琴大师老罗的话)。



From YLJ.
2007-10-15.
俺的古典音乐Blog:
http://blog.sina.com.cn/weiarc
TOP
9#

回复:Guild:苏黎世遗产之Paul Kletzki勃四舒八

俺的古典音乐Blog:
http://blog.sina.com.cn/weiarc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