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为了马勒的星期五 [复制链接]

查看: 3008|回复: 7
1#
                                        

                                                 为了马勒的星期五

                                      
       当有消息说“马勒第一”要来宁波大剧院上演的时候,我和几个朋友都吃惊不小。虽然未闻新英格兰爱乐乐团其名,但指挥却是当代的马勒专家本杰明·赞德尔(Benjamin Zander),这令演出颇值得期待。没过几日,更确切的消息告知来宁波的将是“老柴第六”,而“马勒第一”只会登陆上海东艺。对此,我们多少有些失望,但冲着赞德尔这样级别的指挥,柴六现场也是一定要去的,何况还是在宁波首次上演。我们甚至为此搞了一个柴六的主题沙龙,预先比较了一些像穆拉文斯基、切利、卡拉扬之类的著名版本。

  6月27日,期待已久的现场演出终于来临。出人意料的是,阵容强大的新英格兰爱乐乐团竟然是波士顿一个音乐学院的学生乐团。然而年轻的乐手们在大师的指挥棒下,迸发出的却是耀眼夺目的光彩。下半场的柴六演奏前,赞德尔先生以缓慢的语速、深情的语调,向观众们详尽地讲解他对作品各乐章的理解与感悟,那种诚挚和热情,那种充满魅力的表达方式(有翻译),在场观众无不被之深深打动。许是大师的投入和真情感染了观众,音乐会的现场秩序出奇得好。

  三首加演曲目奏罢,观众们的掌声仍热情不减。当指挥先生最后一次返场谢幕走向后台时,我们当中最最有备而来的VANJIN,急忙冲上台阶截住了大师――他手里可是拿着自己收藏的三套赞德尔先生的唱片啊!有什么理由拒绝在这样的唱片上签名呢?何况大师是如此的亲切友善又真挚热情。此时,随后赶到的几个人也都围上去,争着表达对音乐会的欣赏、感动和对大师的敬意。我们也向赞德尔先生说起了宁波烧友会,说起我们对马勒音乐的热爱。这不仅令大师兴奋和激动,也吸引了乐团的其他成员,有一位面容特别和善的长者(估计是学院的老师)甚至从后台拿来纪念唱片和T恤衫,给了我们每人一份珍贵的礼物。这又引发了一阵令人激动的签名、合影留念。从乐团成员这里,我们也了解到,新英格兰爱乐乐团的这次中国11城市巡演,宁波已是倒数第二站,但他们还是头一次遇到这么热情痴狂的乐迷和这么兴奋的场面。

  当我告诉赞德尔先生我们为没有机会聆听他指挥的马勒交响曲而万分遗憾时,他便问我们是否因为工作而不能前去上海看演出,我回答说的确是因为工作。没想到赞德尔先生笑着说:马勒可是常常会为了音乐而放下工作的。他又问我上海离宁波有多远,并说如果我们真想去看演出,他愿意出路费(汽油费),说着说着就当场将他所估计的路费掏出来递给我,并极为真诚地说:如果你们需要音乐会的票,我可以提供。这可真是个天真热情又可爱的老人啊,我们当然不能收大师的钱,但我们实在为他的行为而感动。看到我们仍在犹豫的样子,大师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想想吧,如果这个星期五你们去上班了,那么这一天就会淹没在无数个平常的星期五中,二十多年后你将再也想不起这个日子;而这一天你若是去听马勒了,那它就将是一个极不寻常的让你记取的星期五,也可能是一个你一辈子都怀念的日子。”说完他甚至将手机号码留在了我的通讯本上:“如果你们想好了来看马勒,就给我打电话,我会给你们准备好票的。”

  离开大剧院的时候,我们几人开始讨论上海之行。回想赞德尔先生的盛情相邀,还有关于不寻常星期五的那句精彩的话,我们终于抑制不住冲动,决定追到上海去看马勒。当晚,我给赞德尔先生发了短信,告知我们的决定。没想到大师立即回复并询问人数和姓名。第二天,我又通过电话得知了乐团的彩排时间,赞德尔先生说欢迎我们去观看排练。

  周五,我们把印有纪念“新英格兰交响乐团2007中国之行”字样的红色T恤穿在身上,上路了。这样的机会实在太难得,我联络了上海的乐迷朋友一同去看马勒现场。因为路上出了些状况,来接应的上海朋友到达汽车南站时延迟了近40分钟。我们一路心急火燎,生怕错过了彩排,更担心与东艺工作人员的交涉不能让我们顺利过关。幸运的是,当我们风尘仆仆地赶到东艺门口时,见到乐手们正拎着乐器纷纷从大巴上下来,鱼贯入场。许多乐团成员见到我们都高兴得打招呼,曾和我们有过简短交流的指挥助理惊喜地说:“太不可思议了!你们真的来了!”就这样,我们每人都顺利地领到一个临时的演员证挂在胸前,进了东艺的演出大厅。

  对于从来没见过乐团彩排的我们来说,这场面别提多令人兴奋了!排练开始前,赞德尔先生几次走过来和我们聊上几句。我们送上特意带给大师的精致礼物和DIY卡片(那上面帖有我们与大师在宁波的合影)。彩排时,指挥不时地回过头来给我们一个微笑。当他向全体成员介绍台下的几位乐迷是花了五个小时专程赶来时,乐手们齐声喊出了“NINGBO”,并以年轻人独特的击掌跺脚方式向我们表示热烈的致意。此时,我们心中所想,正如赞德尔先生所说:“你们一定觉得今日不虚此行吧。”

  排练间,那位和善的长者又朝我走来,指着音乐厅中的不同座位问我们希望坐在哪个区域。我想当然地指着中央区说:这里应该不错。没想到他却用极为温和的口气告诉我:票都是赞德尔先生自己掏钱买的,中央区座位的票价太高,你们可以选择稍偏一些的位置。我当即为中国人习惯的思维方式和想法(我们都还以为堂堂指挥先生要弄几张票送人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吗?)而大感惭愧,也对赞德尔先生为我们几个爱乐人所做的一切而大为感动。早知如此,我无论如何也不好意思一开口就是八张票啊!
  
  对我这个摄影爱好者来说,最大的收获莫过于可以如此近距离地拍摄乐团的排练场面。乐团成员多半帅气靓丽,青春洋溢。赞德尔先生不是那种很严厉的指挥,他对待这些学生就像自己的孩子,总是亲切地鼓励、启发,充满关爱。排练气氛极为轻松随意,演员的衣着就不说了,非演奏中可以举起相机拍照,甚至可以擅自离场。以前我也多少见识过美国人的做派,但自由散漫到此种程度还是让我不由得吃惊和艳羡。

  有了这样一种侧面认知,当我面对两个小时后的正式演出时,更不得不为指挥的艺术水准以及这群年轻人的整体表现而叹服。整场演出,特别是下半场的马勒,如果仅仅是聆听,你无论如何无法相信这是一个由中学生组成的乐团。指挥家了不起!年轻的演奏家们了不起!这几乎是我看过的最好的一场现场演出。而赞德尔先生独具魅力的解说,更让这场音乐会感人至深。这是该乐团目前成员组合的最后一次演出,因为他们中的47个成员即将毕业并告别乐团。在埃尔加的《谜语变奏曲-尼姆罗德》中,乐手们倾注了他们深深的惜别之情,他们是在和观众道别,更是在和他们的指挥道别,和相处合作了四、五年的同伴们道别......

  演出结束后,我们再次和赞德尔先生合影。大师亲切的笑容,他对音乐的挚爱,还有他的人格魅力,带给我们的是不可磨灭的记忆。

茗禅 2007.6.30


W Zander-1_s.jpg (, 下载次数:41)

jpg(2007/7/2 12:18:34 上传)

W Zander-1_s.jpg

最后编辑locky1974 最后编辑于 2007-07-02 12:18:34
分享 转发
TOP
2#

回复: 为了马勒的星期五

更多内容请浏览"宁波烧友会"http://www.hifinb.com/showtopic-144121-1.html
W Zander-2.jpg (, 下载次数:74)

jpg(2007/7/2 12:20:01 上传)

W Zander-2.jpg

Zander-3.jpg (, 下载次数:65)

jpg(2007/7/2 12:20:01 上传)

Zander-3.jpg

TOP
3#

回复: 为了马勒的星期五

赞德尔签名的“美国新英格兰交响乐团2007中国之行”纪念T恤和马勒第五纪念唱片
Zander-4.jpg (, 下载次数:25)

jpg(2007/7/2 12:21:27 上传)

Zander-4.jpg

TOP
4#

回复:为了马勒的星期五


照片上哪个是你啊??
非常喜欢某张唱片,曾经一夜之间,连听九次
TOP
5#

回复: 为了马勒的星期五

都是帅哥和美女呀
Cello-5_s.jpg (, 下载次数:12)

jpg(2007/7/2 12:35:47 上传)

Cello-5_s.jpg

Violin-1_s.jpg (, 下载次数:15)

jpg(2007/7/2 12:35:47 上传)

Violin-1_s.jpg

TOP
6#

回复:为了马勒的星期五

感动,不同的思维方式
TOP
7#

回复:为了马勒的星期五

赞德尔人真是不错
TOP
8#

回复:为了马勒的星期五

你们太强了,能有这样的当面交流机会。
其实那天A区,包括vip区都没有坐满,下半场你们可以坐到中间去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