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交作业-----ABC唱片<<绝对HIFI>> [复制链接]

1#
[upload=jpg]Upload/200672014575442108.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672014582687537.jpg[/upload]
这张唱片我喜欢.宝兰色的绒面设计.有着古典FEEL.
谢天谢地,世界杯终于谢幕了.回归音乐了(.接到这碟时,刚好是世界杯开锣,没办法,HIFI只有让路.请版主见谅.其实这是懒惰的借口.)连忙借来CD机补做作业.
一.<<红旗颂>>(TRACK1)   曲/吕其明   上海电影乐团    指挥/陈传熙
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作品,在弦乐饱含激情的演绎下,让人回忆起那个狂热的时代特征,莫名的亢奋情感憧憬着对理想的期待.铜管乐略带暗淡,弦乐却有着一贯的水准.如果撇开作品的内容,乐队还是较好的演绎这作品的.
二.<<春节序曲>>(TRACK2)  曲/李涣之  中央乐团  指挥/李德伦
在喧闹的锣鼓声中以秧歌群舞的生动场面带出热烈.欢快.跳跃的气氛.中间部旋律十分抒情优美,节奏舒展,速度徐缓,在相互亲切的祝福和问候中抒发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赞美了对更美好的明天的憧憬。第三部分加入了民族打击乐器,将音乐逐步推向高潮,节日的欢腾景象和人们的喜庆心情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舞剧<<红色娘子军>>选曲(TRACK3-11)  中芭交响乐队  指挥/韩中杰
哈,又是<<红>>剧,估计在中国喜欢音乐的是无人不知的了.看看俺手上的另两个版本(中交/陈佐偟.上芭/林友声.及中交/李心草选曲等),好,听听这个又如何.虽说是<<绝对HIFI>>,可是还是明显感到这个录音的音场挤在中间.虽然如此,音乐还是可喧可点的, 韩的这个版本加入女声合唱,是其一大特色与陈的交响化的风格听来令人热血沸腾,仿佛到了那个追求革命的年代.个人认为比林的版本更为地道.第6TRACK,代表清华的小提琴缓慢哀怨的音乐,马上在我脑海里浮现这一段独舞,太深刻了.第8TRACK欢快明亮的音乐和TRACK9表现乡亲们慰问红军的亲切动人的斗笠舞音乐也像烙印般在我的记忆里.
四.现代舞剧<<白毛女>>选曲(TRACK12-16)  上海舞蹈学校管弦乐队  指挥/陈燮阳
这是我比较喜欢的作品.又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作品.上世纪60年代初,上海舞蹈学校根据歌剧<<白毛女>>改编的舞剧.它吸收了民间传统的音乐,旋律优美动人,配器丰富多彩,同样是加入人声合唱,还有很深的歌剧的痕迹,不知道是否唱片公司有意无意之举.TRACK12喜儿的纯真甜美有着较好的表现.
五.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TRACK17)  小提琴/俞丽拿   俄罗斯爱乐乐团  指挥/张国勇
就这一段<<化蝶>>听来,俞的处理比较含蓄,竖琴的演绎相对稍逊.除此之外这是一个好版本.六.钢琴协奏曲<<黄河>>(TRACK18-19)  钢琴/殷承宗  圣.彼得堡爱乐交响乐团  指挥/汤沐海
还有比首创人员之一,首演者的更有说服力吗.只是钢琴的录音好象有点不够通透.其他无话可说.
最后编辑狗娃
分享 转发
TOP
2#


你带过上乐林家听的吧,效果怎样啊?
TOP
3#

狗娃 在 2006-7-20 15:01:33 发表的内容
[upload=jpg]Upload/200672014575442108.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672014582687537.jpg[/upload]
这张唱片我喜欢.宝兰色的绒面设计.有着古典FEEL.
谢天谢地,世界杯终于谢幕了.回归音乐了(.接到这碟时,刚好是世界杯开锣,没办法,HIFI只有让路.请版主见谅.其实这是懒惰的借口.)连忙借来CD机补做作业.
一.<<红旗颂>>(TRACK1)   曲/吕其明   上海电影乐团    指挥/陈传熙
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作品,在弦乐饱含激情的演绎下,让人回忆起那个狂热的时代特征,莫名的亢奋情感憧憬着对理想的期待.铜管乐略带暗淡,弦乐却有着一贯的水准.如果撇开作品的内容,乐队还是较好的演绎这作品的.
二.<<春节序曲>>(TRACK2)  曲/李涣之  中央乐团  指挥/李德伦
在喧闹的锣鼓声中以秧歌群舞的生动场面带出热烈.欢快.跳跃的气氛.中间部旋律十分抒情优美,节奏舒展,速度徐缓,在相互亲切的祝福和问候中抒发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赞美了对更美好的明天的憧憬。第三部分加入了民族打击乐器,将音乐逐步推向高潮,节日的欢腾景象和人们的喜庆心情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舞剧<<红色娘子军>>选曲(TRACK3-11)  中芭交响乐队  指挥/韩中杰
哈,又是<<红>>剧,估计在中国喜欢音乐的是无人不知的了.看看俺手上的另两个版本(中交/陈佐偟.上芭/林友声.及中交/李心草选曲等),好,听听这个又如何.虽说是<<绝对HIFI>>,可是还是明显感到这个录音的音场挤在中间.虽然如此,音乐还是可喧可点的, 韩的这个版本加入女声合唱,是其一大特色与陈的交响化的风格听来令人热血沸腾,仿佛到了那个追求革命的年代.个人认为比林的版本更为地道.第6TRACK,代表清华的小提琴缓慢哀怨的音乐,马上在我脑海里浮现这一段独舞,太深刻了.第8TRACK欢快明亮的音乐和TRACK9表现乡亲们慰问红军的亲切动人的斗笠舞音乐也像烙印般在我的记忆里.
四.现代舞剧<<白毛女>>选曲(TRACK12-16)  上海舞蹈学校管弦乐队  指挥/陈燮阳
这是我比较喜欢的作品.又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作品.上世纪60年代初,上海舞蹈学校根据歌剧<<白毛女>>改编的舞剧.它吸收了民间传统的音乐,旋律优美动人,配器丰富多彩,同样是加入人声合唱,还有很深的歌剧的痕迹,不知道是否唱片公司有意无意之举.TRACK12喜儿的纯真甜美有着较好的表现.
五.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TRACK17)  小提琴/俞丽拿   俄罗斯爱乐乐团  指挥/张国勇
就这一段<<化蝶>>听来,俞的处理比较含蓄,竖琴的演绎相对稍逊.除此之外这是一个好版本.六.钢琴协奏曲<<黄河>>(TRACK18-19)  钢琴/殷承宗  圣.彼得堡爱乐交响乐团  指挥/汤沐海
还有比首创人员之一,首演者的更有说服力吗.只是钢琴的录音好象有点不够通透.其他无话可说.
博士后先生,并非《红色娘子军》韩的版本加入女声合唱,这合唱声部从1965年第一次上演起,经历数度改写都一直存在.另外,该版本根本就是单声道年代的产品,不折不扣的单声道录音,而不是"音场挤在中间"的立体声.作为历史性资料的版本值得收藏;至于单声道录音,哪怕是经过再处理的,能否纳入当今绝对Hi-Fi行列,则让众发烧友去评判吧.同样,《白毛女》是从出生起,就已有多段合唱,独唱存在,而并非跟《红色娘子军》韩的版本那样"同样加入"。上述这些,只是中国现代音乐史的一些简单常识,请恶补.
TOP
4#

兄台文笔功夫了得,赞!
凡事凡物没有绝对,只有相对。原本也想参与,但看到这“绝对”两字就打消念头,认为是商业成分多的东西。看来我的判断没有错!
TOP
5#

谢谢狗娃的作业,95分。
TOP
6#

不同时代啊,非"恶补"能奏效,向前看啦
TOP
7#

无忌2008 在 2006-7-22 15:24:26 发表的内容
不同时代啊,非"恶补"能奏效,向前看啦

呵呵,其实,那个时代也是我熟悉的时代.
TOP
8#

我还没有收到哦
TOP
9#


[/quote]博士后先生,并非《红色娘子军》韩的版本加入女声合唱,这合唱声部从1965年第一次上演起,经历数度改写都一直存在.另外,该版本根本就是单声道年代的产品,不折不扣的单声道录音,而不是"音场挤在中间"的立体声.作为历史性资料的版本值得收藏;至于单声道录音,哪怕是经过再处理的,能否纳入当今绝对Hi-Fi行列,则让众发烧友去评判吧.同样,《白毛女》是从出生起,就已有多段合唱,独唱存在,而并非跟《红色娘子军》韩的版本那样"同样加入"。上述这些,只是中国现代音乐史的一些简单常识,请恶补.[/quote]
呵呵,受教了!谢谢!
"并非《红色娘子军》韩的版本加入女声合唱,这合唱声部从1965年第一次上演起,经历数度改写都一直存在."这个我知道,小时侯在省城就随父观看<<红>>剧的演出.我是说韩的这个版本与我有的另几个版本而言.
"另外,该版本根本就是单声道年代的产品,不折不扣的单声道录音,而不是"音场挤在中间"的立体声.作为历史性资料的版本值得收藏;至于单声道录音,哪怕是经过再处理的,能否纳入当今绝对Hi-Fi行列,则让众发烧友去评判吧."
我也知道这是单声道录音,不过,我可没有说是"`音场挤在中间`的立体声.吧".既然名为<<绝对HIFI>>那也应该稍稍的以HIFI的角度看吧.
"同样,《白毛女》是从出生起,就已有多段合唱,独唱存在,而并非跟《红色娘子军》韩的版本那样"同样加入"。
<<白毛女>>一剧,乃在60年代初由上海舞蹈学校根据1945年由延安鲁艺文艺学院集体创作的(贺敬之,丁毅执笔)歌剧<<白毛女>>改编的.歌剧就当然有"合唱,独唱存在".
呵呵.兄台可能是ABC的人吧,既然你说"能否纳入当今绝对Hi-Fi行列,则让众发烧友去评判吧.".那我这个非"发烧友"为了完成班主的作业也就随口说多了.
接受你的"恶补"的意见,其实我一直想"恶补"音乐的.可惜资质有限,未能如遂.谢谢.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