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听刘雪枫的讲座 (文后增加了《文汇报》对本次讲座的记录) [复制链接]

1#

原帖由 yudeanwu 于 2012-6-26 9:24:00 发表
按照杨院长的意思,不懂乐理的人士是不能或者无法欣赏交响乐的,哈哈


按照他这种滑稽的逻辑,他要是不懂物理学,组成他的物质都无法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了。。。。。。
分享 转发
TOP
2#

原帖由 斯蒂芬王 于 2012-6-27 10:12:00 发表
其实不走极端就可以理解为啥读不读谱都不是误区了。

曲子最先是怎么出来的?不就是在脑海中孕育的吗?

读谱在很大程度上是阅读者更希望去找接近作曲家创造的那个意境(演绎出来的东西与作曲家的期盼一定是有距离的)。

演奏出来的东东对你之所以有好坏之分,就是因为它和你脑海中对作曲家的意境期盼有差别。

所以,读谱至少给更多的人包括后期致聋的人提供了感受音乐的机会了。

我觉得没那么矫


最近看了Sofia Gubaidulina创作她的第二小提琴协奏曲的纪录片片段,的确印证了作品最先成型的问题。最原始的灵感以最飘忽不定的形式存在于作曲家的脑海中,而作曲中最困难的部分是把这些飘忽不定的灵感还原在乐谱上,找到合适的记谱方法并最终找到一位合适的演奏者(或者团体还原出来)。Gubaidulina直到排练了之后才知道她自己成功的还原了自己“最初听到的声音”——这种过程可能非常非常漫长,Gubaidulina花了大概将近20年,而更常见的,有些乐思只能逗留在作曲者的脑海中,无法具象化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