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这张碟子是“大地之歌”吗? [复制链接]

1#

回复:这张碟子是“大地之歌”吗?

这是悲叹之歌也叫悲伤之歌,这套托马斯的马勒交响全集非常不错,好象现在就缺第八:千人和第十:未完成。
悲叹之歌背景:
1878年马勒从音乐学院毕业后,一方面继续在维也纳大学学习使他感兴趣的哲学和史学类课程,不停地寻找钢琴学生以保障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另一方面把自己的创作热情投入到《悲叹之歌》这部大型声乐作品的创作中。
马勒在写作这部作品之前,已经有了一段较长的音乐创作经历,他曾无不骄傲地告诉别人他4、5岁就开始搞音乐和作曲,甚至是在能够弹出音阶之前。在维也纳音乐学院读书期间,正如他所说的也曾两次在作曲比赛中获奖(1876年、1878年分别以一首钢琴四重奏和一首钢琴五重奏获奖)。然而马勒对《悲叹之歌》之前写的一些作品很不满意,一些作品的手稿常常在一种腻烦的心理状态中被丢弃,或还未写完就被搁置。马勒认为真正属于他作为一个作曲家来说话的作品,就是这部《悲叹之歌》。同样在给马克夏尔的信中,马勒在回顾自己的创作经历后肯定了这一看法:“我认为真正属于我马勒的第一部成熟作品,是为合唱、独唱和管弦乐队所写的《悲叹之歌》,正因如此我才把它编为作品第一号。”
马勒的这部为合唱、独唱和管弦乐队而作的交响康塔塔《悲叹之歌》,歌词是根据德国文学家路德维希·贝赫斯坦所收集的德国民间神话传说诗集《新德意志童话》中的一个中世纪的神话故事《悲叹之歌》以及格林兄弟创作的文学作品《唱歌的白骨》(Der singende Knochen)改编而成。1878年马勒仅用了很短的时间就写完了全部作品的歌词部分,但整部作品的音乐创作断断续续直到1880年才完成。这主要由于在此期间马勒时常被其他生活琐事乾扰,如到维也纳以外的地方教授钢琴等。整部作品由三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森林传说》。主要叙述一个骄傲而美丽的公主,宣布将嫁给在森林里找到她所钟爱的花儿之人。两个同胞兄弟同时去森林里寻找象征爱情的红花,结果弟弟慧眼识金,率先找到了红花,于是把它插在帽子上甜美地在一棵菩提树下打起盹来。哥哥见后顿声歹意,残暴地用匕首杀害了弟弟,并将尸骨掩埋在树下后带着红花去与公主成亲。第二部分《游吟诗人》。一位路过森林的游吟诗人,在菩提树下发现了被害弟弟的未掩埋的一块白骨,并将它制成了一支笛子,当他把笛子放在嘴边吹奏时,笛子里却传出被害的弟弟向游吟诗人叙述自己不幸被哥哥杀害的声音,游吟诗人决定拿着笛子去寻找杀害弟弟的凶手。第三部分《婚礼篇》。游吟诗人来到了公主居住的城堡,此时凶手正以国王的身份与公主举行婚礼,全城人为之欢腾。游吟诗人吹起了笛子,笛子里再次传出被害弟弟向人们诉说他不幸被哥哥杀害的苦难经历。听到这一可怕的事件后,公主晕倒在地上,众人在惊恐中散去,整个城堡的建筑在颤抖和塌陷。
1880年整部作品完成后,马勒曾多次对它进行过修改。1893年马勒删除了整部作品的第一部分,保留下来的其他两部分于1899年出版,1901年2月17日在马勒的亲自指挥下在维也纳举行了首场演出。不久,马勒又对这部作品的音乐部分进行了多次的修改或重新修订,又将已删去的第一部分增补上进行出版。1934年,马勒的侄子阿尔弗莱德·罗西指挥首演了马勒重新修订的版本,第二年又指挥了完整的原始版本的首演。1975年,指挥家兼作曲家布莱兹首次对原始版本进行了全部录音。这部作品虽然作了较大的修改,有些评论家甚至还认为已发表的版本已不属于马勒的早期作品,它已是一个成熟作品家的重新创作,但正如唐纳德·米切尔在对不同的版本对照研究后所说的那样“总的来说,最初的版本与首次出版的版本以及以后重新修订的版本,本质上来说在结构上是一致的,马勒仅是扩大了管弦乐队的间奏部分,及对作品一部分进行重新配器”。就是说作品所表现的最基本的东西马勒始终没有做过较大的改变。
分享 转发
TOP
2#

回复:这张碟子是“大地之歌”吗?

这套现在出来的我都有了,建议楼主可以收下听一听。
TOP
3#

回复:这张碟子是“大地之歌”吗?

这套现在出来的我都有了,听下来效果与演绎都非常不错,托马斯演绎的马勒与伯恩斯坦有很大不同,建议楼主可以收下听一听。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