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今天终于看清家电的真面目了! [复制链接]

查看: 16369|回复: 77
1#

回复:今天终于看清家电的真面目了!

才有0。2V?我表示怀疑了。我平常测低的有2V,高的有十几V。
分享 转发
TOP
2#

回复:今天终于看清家电的真面目了!

建议楼主拿一只变压器来测一下。
TOP
3#

又为电源线有无用吵了起来,爱骂人的又骂了起来。
如果把音箱摆在很敏感的位置,线材应该较容易听出区别,听不出线材区别的朋友,是不是很少去折腾(调整)器材呀?
家电那边的线材无用论者特别推崇盲听,推崇医学界的双盲甚至是三盲测试,为此我上百度查阅了一下“双盲试验”,结果发现,在测试时,对过程和结果是有严格的记录的,最后才通过这些资料来确定组别。
但线材无用论者奉为铁证如山的一些线材盲听活动,其过程大都是仅凭参试者大脑记忆的,只要切换次数增加(少了还不行),不确定因素就会随之增加,大脑的记忆出现混乱,很多人一点把握都没有。
而平常的明听,轻轻松松,根本无须刻意去记什么,声音却已深深印入脑海中,感觉反而更敏锐。
进行双盲实验的行业,基本都是人命关天的行业,即涉及到人身的健康和安全(警界在辨认疑犯时也会用双盲),音响发烧界也引入“双盲”,还挺吓人的!
TOP
4#

如果也搞一个器材的盲听测试,估计也有不少人分辨不出,分辨得出的人不占压倒多数,按统计学原理,得出的结论也会是器材无区别。
国际上就搞过这样的测试,结果和线材是一样的,就是无区别。一部分人分辨得出来(其实是在多轮次测试中也不能达到百分之百准确),但不占压倒多数,分辨得出来又有什么用,还给说成是瞎蒙的。
最后编辑壮家汉 最后编辑于 2009-01-16 00:48:37
TOP
5#

以后时机成熟,我也想组织盲听活动,不过,我将来搞的盲听,在方法上尽可能让人听出线材的区别。
TOP
6#

原帖由 format 于 2009-1-16 10:25: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壮家汉 于 2009-1-16 0:38:00 发表
又为电源线有无用吵了起来,爱骂人的又骂了起来。
如果把音箱摆在很敏感的位置,线材应该较容易听出区别,听不出线材区别的朋友,是不是很少去折腾(调整)器材呀?
家电那边的线材无用论者特别推崇盲听,推崇医学界的双盲甚至是三盲测试,为此我上百度查阅了一下“双盲试验”,结果发现,在测试时,对过程和结果是有严格的

连换器材都听不出变化,难道只质疑器材和人的心理因素吗,而不质疑盲听本身吗?
如果盲听连器材都分辨不出,那么我们为什么要需要盲听这个东西?这不是多此一举吗?连发烧的根基都动摇了,还发烧个鬼!大家都退烧吧。
TOP
7#

原帖由 format 于 2009-1-16 11:28:00 发表
原帖由 七月雨中 于 2009-1-16 11:06:00 发表
經常見到人說"对待线材还要理性",怎個理性法,有標準嗎?神話?怎樣才算是神話?

回答你的问题:
1、你的系统才5W,有人说用3W的线材改善很大,而你确实这样做了。
2、举一例:换线后女中音变成了女高音(这个壮家汉很清楚)。

这个我当然清楚,换上某些线声音又亮又薄,女中音不厚实了那还像女中音吗?
只要有人换了感冒,嗓子不适,就知道什么叫声音单薄和嘶哑,这时候说话没有胸腔共鸣感和厚实感,再怎么努力都发不出厚实声音。
TOP
8#

有时候换上更高档的线,反而听不下去,只好换回更便宜的线听,其实这是搭配的问题。
硬要扯上心理因素问题,看来心理因素也是捉摸不定的。
TOP
9#

线材无用论者经常说只换一截线能有什么效果,有本事把变电站到家里的线全换了,或者变压器的线有多细、音圈有多细,线材粗有何用等等。
说这话的朋友请看看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那也是一段一段修起来的,修成一段就通车,不是上千公里全线贯通了才能通车,才能体现快捷。
高速公路的效率也不是只体现在省到省之间,此市到彼市,甚至此县到彼县,都能缩短很多时间。
一个民工从外省城市回乡下,搭班车走高速路回到县城,即便是再走几十里的山路回到家,也比没有高速公路时节省很多时间。不能因为还要走很长的羊肠小道,就说对乡下人来说高速公路没用。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