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阿姐鼓 万物生 玛尼石民族精粹 撼动灵魂的世界音乐 [复制链接]

查看: 3259|回复: 9
1#

极“左”时期,很多地区都曾经举办过一些批判西藏佛教的“展览”。
  
  在这些展览中,颅骨,骨笛等法器和“人皮鼓” 被作为是佛教僧人杀害和虐待民众的罪证,例如颅器就被说成是出家人的饭碗,并且是杀人后取得的。
  
  “人皮鼓”, 其实并不存在,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人的皮肤太薄,不可能绷成鼓, 更经不住僧人数百年如一日“猛烈”的敲打还能幸存下来被“缴获” !
  
  这种大胆而无知的谎言倒也不奇怪,谁叫那是个“亩产万斤梁”的豪迈年代呢! “人皮鼓”的皮实际是羊皮或牛皮。即使是这些动物的皮,也不是靠杀害而获得。牧民往往在自己牛羊群中的头羊或头牛老死后,把他们的皮捐给寺院作鼓来超度他们。西藏牧民就是以这种朴实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那些为自己辛勤工作了一辈子不会说话的朋友的感激和怀念。
  
  也许他们没读过许多佛经,讲不出许多道理,但他们的简单的生活却每每闪烁着佛教慈悲博爱的光芒。普通牧民尚且如此, 更何况以慈悲心和菩提心为修行核心的藏传佛教修行者。他们视一切众生皆为慈母,常思利益,岂能用各种残忍的方法加害于他人呢? 僧人连虫蚁都不忍伤害,又岂能残害自己的人类同胞? 然而这些诋毁藏传佛教和清净僧团的展览,配之铺天盖地的宣传和滴水不漏的舆论垄断, 却使许多不明真相的人长时间对藏传佛教留下了深刻的不良印象----邪恶,嗜血。
  
  本来这些无耻谰言早已伴随着极“左” 梦魇的消逝和“最红最红的红太阳”的陨落而渐渐淡簿了。近来靠说谎吃饭的文痞李敖,却为哗众取宠,当然也许是为邀功请赏,祭出这些陈谷滥糠来炒作,企图通过往藏传佛教身上泼脏水,为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毁寺杀僧,大规模摧毁佛教和西藏文明的反人类罪行寻找正当借口, 再次使许多不明真相的人上当。一些人则出于偏见和盲目的文化优越感, 随声附和。如此无知无聊的毁谤岂能有利汉藏团结? 又怎能提升中国和中国人的形象? 尚望有良心的读者三思!
  
  有的人对藏传佛教中示现忿怒相的佛像疑惑不解,奇怪为什么佛教讲慈悲,佛像却又这么可怕,总觉得佛像应当全是沉稳安详,眼中流露着慈悲的目光。而忿怒相的佛像怒目圆睁,口露獠牙,并且常常头戴骷髅冠,手持颅器,令人恐怖不已。有的人由于不懂忿怒相的含义,感到藏传佛教难以接受,甚至生起诽谤。其实忿怒相并非藏传佛教所专有,汉传佛教就有“金刚怒目,菩萨低眉”之说。那为什么以智悲为本的佛教要有忿怒相的佛像呢?
分享 转发
TOP
2#

人在生气的时候,会产生强大活跃的心力,以完成猛烈的行动。在佛法中,忿怒相的佛像象征转嗔恨烦恼为道,以及断除实执烦恼,利益众生的强大决心。所以忿怒相的佛像和寂静相的佛像(如千手千眼观自在菩萨)都是修行者观修的对象。观修忿怒相的修行者,和观修寂静相的修行者一样,最高的目的在求证圆满无上的佛果, 暂时的目的在求得息灾等救护众生的事业的成就。无论如何,一切都是为了利益众生。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修习忿怒相,首先要生起坚固的慈悲心 (慈心: 希望使众生获得安乐; 悲心: 希望使众生脱离苦难)和菩提心(即为救护一切众生而誓愿成佛),慈悲心和菩提心才是修行的根本, 而忿怒相的观想仅是一种修行的手段。
  
  如果一名修行者尚未具备坚固的慈悲心和菩提心就妄修忿怒相的法,受到的伤害将多于利益。 一些忿怒相的佛像持有众多法器,并且足踏尸体,往往使人难于理解。其实这些外相无不一一有其佛教教理上的象征意义,如尸体代表“我执”,而“我执”正是众生陷于轮回的根本原因,足踏尸体象征断除“我执”。再如忿怒相本尊手中常常持有颅骨,有些修行者使用的法器中也有颅器,它表示乐空智,也表示无常等法义。此外藏区的寺院中还有用人的胫骨制成的骨笛等含有类似表义的法器。这些法器的来源有两个:
  
  1)藏人死后普遍实行天葬(天葬的目的是为了把无用的尸身布施给依靠腐食为生的鸟类,这也是一种对众生的慈悲精神),丢弃的颅骨可以很容易就在天葬场中找到;
  
  2)正如现在很多人自愿在死后将角膜及其它器官捐献出来使他人获得幸福一样,藏区的很多佛教徒自愿在死后将自己的颅骨,胫骨等捐献给寺院作为传播佛法的辅助工具,以带给众生真实永久的安乐。因而颅器等法器根本不是,也无需杀人后取得。再者将死人的颅骨,胫骨等用作宣讲佛法的道具,同尸体解剖,捐献器官一样是变无用为有用,本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医学院和美术学院在研究人体时,人体骨骼标本是必备的教具,也没什么可奇怪的,更谈不上残忍,野蛮。
  
  同样,佛像所持的法器或佛教修行者使用的法器实际上都是诸佛教导众生,开示正法的教具,不仅与残暴,邪恶毫不相干,反而充分显示了诸佛无尽的大悲和智慧---象慈母抚育唯一爱子一般永无疲倦地以无量的方便善巧引导无量的众生沿菩提正道去求得究竟的利益安乐。
TOP
3#

天葬,就是将死者的尸体喂鹫鹰。鹫鹰食后飞上天空,藏族则认为死者顺利升天。天葬在天葬场举行,各地有固定地点。人死后,停尸数日,请喇嘛念经择日送葬。出殡一般很早,有专人将尸体送至天葬师首先焚香供神,鹫见烟火而聚集在天葬场周围。天葬师随即将尸体衣服剥去,按一定程序肢解尸体,肉骨剥离。骨头用石头捣碎,并拌以糌粑,肉切成小块放置一旁。最后用哨声呼来鹫,按骨、肉顺序别喂食,直到吞食净尽 。
  
  天葬是藏地古老而独特的风俗习惯,也是大部分西藏人采用的丧葬方法。
  
  藏族的丧葬形式是经历了历史变化的,据藏文史籍记载,在远古的“七天墀”之时,诸王死时是“握天绳升天”,“如虹散失,无有尸骸”。这种情况同藏族当时的认识有关,当时藏族认为其祖先来自天上,死后归天。
  
  藏语称天葬为“杜垂杰哇”意为“关(尸)到葬场”;又称“恰多”意为“喂鹫鹰”。文中“恰”是一种专门食尸肉秃鹰,谓之“哈桂”。据此可知这种“天葬”亦可谓之“鸟葬”。
  
  天葬习俗始于何时,未见具体而确切的记载,佛教传入西藏后,对于西藏丧葬习俗的影响很大,在佛教中“布施”是信众奉行的准则,布施有多种,舍身也是一种布施,据敦煌发现的《要行舍身经》中载,即劝人于死后分割血肉,布施尸陀林(葬尸场)中。在汉地隋以前已有此风俗。这种风俗对于共同信奉佛教的藏族或许是殊途同归。在佛教故事中也有“尸毗王以身施鸽”及“摩诃萨埵投身饲虎”的佛经故事,宣扬“菩萨布施,不惜生命”等。
  
  藏族较为普遍的一种葬俗,亦称“鸟葬”。用于一般的农牧民和普通人。藏族佛教信徒们认为,天葬寄托着一种升上“天堂”的愿望。每一地区都有天葬场地,即天葬场,有专人(天葬师)从事此业。人死后把尸体卷曲起来,把头屈于膝部,合成坐的姿势,用白色藏被包裹,放置于门后右侧的土台上,请喇嘛诵超度经。择吉日由背尸人将尸体背到天葬台,先点“桑”烟引起来秃鹫,喇嘛诵经完毕,由天葬师处理尸体。然后,群鹫应声飞至,争相啄食,以食尽最为吉祥,说明死者没有罪孽,灵魂已安然升天。如未被食净,要将剩余部分拣起焚化,同时念经超度。藏族人认为,天葬台周围山上的秃鹫,除吃人尸体外,不伤害任何小动物,是“神鸟”。天葬仪式一般在清晨举行。死者家属在天亮前,要把尸体送到天葬台,太阳徐徐升起,天葬仪式开始。未经允许,最好不要去观看。
  天葬是藏族人民最能接受、也是藏区最普遍的一种葬俗。依据西藏古墓遗址推断,天葬可能起源于公元7世纪以后,有学者认为,这种丧葬形式是由直贡噶举所创立的。公元1179年直贡巴仁钦贝在墨竹工卡县直贡地方建造了直贡替寺,并在当时推行和完善了天葬制度。
  
  
    关于天葬,藏传佛教认为,点燃桑烟是铺上五彩路,恭请空行母到天葬台,尸体作为供品,敬献诸神,祈祷赎去逝者在世时的罪孽,请诸神把其灵魂带到天界。天葬台上桑烟引来的鹰鹫,除吃人尸体外,不伤害任何动物,藏人称之为“神鸟”。据说,如此葬法是效仿释迦牟尼“舍身饲虎”的行为,所以西藏至今仍流行天葬。
  
  
    多多卡天葬院中间,有一块约4平方米大小、用鹅卵石铺砌而成的葬尸池,池北边有一块60厘米高的长方形石块,是天葬时停放尸体的。在天葬院南门外,还竖立一根约10余米高的经幡旗杆,上边有骷髅骨雕塑,顶部悬挂着很多褪了色的经幡。送逝者到多多卡天葬台前,把尸体卷曲起来,头屈于膝部,使成坐的姿势,用白色藏被包裹,择吉日由背尸人将尸体送至天葬台,点燃桑烟引来鹰鹫,再进行尸解。因为鹰鹫喜欢吃肉,不喜欢吃骨头,所以天葬程序就采用倒叙法,先喂骨头。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