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cd的信息量好象不够 [复制链接]

查看: 5270|回复: 31
1#

回复: cd的信息量好象不够

原帖由 麦壳王 于 2008-10-23 20:53:00 发表
原来是这样,但是好象不错啊,听起来好象比CD更有感觉呢
相比之下,CD 好象太干净了,干巴巴的



中频是关键!中频做好了就不会有这些错觉了。
分享 转发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2#

回复:cd的信息量好象不够

现在电视机顶盒的音频输出“数字”广播,目前国内基本是转播调频频道节目,或者只相当调频广播的水平,:我这里实际听感,感觉还是比CD差太多了。
如果感觉电视机顶盒的音频输出比CD好,估计使用的CD系统就有严重的“中频缺陷”啦。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3#

回复: cd的信息量好象不够

原帖由 开心果 于 2008-10-24 22:58:00 发表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8-10-24 0:07:00 发表
现在电视机顶盒的音频输出“数字”广播,目前国内基本是转播调频频道节目,或者只相当调频广播的水平,


隔行如隔山,不清楚的事不要乱说,很容易误导的。


哈哈!!隔行如隔山这话有道理。老兄何不说说现在电视机顶盒的音频输出“数字”广播到底怎么来的?又可以达到什么水平呢??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4#

回复: cd的信息量好象不够

原帖由 开心果 于 2008-10-25 0:08:00 发表
水平有限,不敢胡说。但说电视机顶盒是转播调频频道节目是不妥的。现在的节目源已不是单独为某种播出方式准备的。调频只是其中的一种方式而已。  


节目源已不是单独为某种播出方式准备————这个是自然的,为了适应发展的需要嘛。所以,他也许或者应该具备(准备)播放数字广播的能力。但是我说的意思是目前国内还没有普及数字广播,没有充足可用的数字广播源,所以在许多地方,现在电视机顶盒的音频输出“数字”广播并非真正意义的数字广播,部分是电视伴音节目,部分是调频节目,部分是地方台直接播放的节目等等。现状是不是这样呢??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5#

回复: cd的信息量好象不够

原帖由 红茶 于 2008-10-25 1:28:00 发表
CCTV直播是未经压缩的


不压缩是不是就和模拟电视的模拟信号一样?无线传播过程损失大。
个人认为,只要是“数字信号”方式传播,就一定有“压缩”和“解压缩”过程,无线传播过程损失小(甚至可以忽略)。
“压缩”的影响那么大吗?那么必要去“在意”吗??

谁来说说这个问题?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6#

回复: cd的信息量好象不够

音质标准
    所谓声音的质量,是指经传输、处理后音频信号的保真度。


    目前,业界公认的声音质量标准分为4级,即数字激光唱盘CD-DA质量,其信号带宽为10Hz~20kHz;调频广播FM质量,其信号带宽为20Hz~15kHz;调幅广播AM质量,其信号带宽为50Hz~7kHz;电话的话音质量,其信号带宽为200Hz~3400Hz。可见,数字激光唱盘的声音质量最高,电话的话音质量最低。除了频率范围外,人们往往还用其它方法和指标来进一步描述不同用途的音质标准。
    音频信号的用途不同,采用压缩的质量标准也不一样。如,电话质量的音频信号采用ITUTG·711标准,8kHz取样,8bit量化,码率64KbpsAM广播采用ITUTG·722标准,16kHz取样,14bit量化,码率224Kbps。高保真立体声音频压缩标准由ISOITU-T联合制订,CD11172-3MPEG音频标准为48kHz44.1kHz32kHz取样,每声道数码率32Kbps~448Kbps,适合CD-DA光盘用。
    对声音质量要求过高,则设备复杂;反之,则不能满足应用。一般以够用,又不浪费为原则。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7#

回复: cd的信息量好象不够

音质质量最高应该是没有“压缩”的工作母带或者工作母盘。
一般以“够用,又不浪费”为原则压缩处理后的“实际应用产品”,一般认为:仍然是“压缩”最少音质质量就相对最高。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8#

回复: cd的信息量好象不够

原帖由 麦壳王 于 2008-10-27 21:43:00 发表
多谢松大虾专业到位的点评,  


麦兄过奖了,

大家可能会有这样的体会,高质量的调频收音头出来的声音往往已经能够满足大多数人的要求,并且认为很好。可调频广播FM质量,其信号带宽只为20Hz~15kHz。为什么?原因大概有三:电台的设备好是一;电台的片源质量有保证是二;对于大多数中年人或以上年龄的人,15KHz已经是高频听感的上限了,这是三。

有了第一、第二两个前提,人耳最敏感的中低频段和中高频段就完全有了“保证”可以播放好。

如果我们的CD档次不够,尽管与调频广播FM比“高频延伸”一定会优胜,但很可能人耳最敏感的中低频段到中高频段就达不到调频广播FM的质量水平,听感比调频广播差就是“自然现象”了。

【中频是关键】这句话,许多方面、许多生活中的听觉现象,都能反映出来的。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