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感受音乐 [复制链接]

查看: 31707|回复: 296
1#

没有必要说谁看懂了,谁没看懂,因为谁都不是权威。我说的是我看到的,你可以认同也可以不认同。
从你的角度,你看到的是什么??我说出我的观点,代表了起码我有去看,有去思考过。我觉得欣赏音乐道理同于此。  
——————————————————————————————————————  
   xineng兄:您理解错我的意思,我仅仅是引用了作者的话,我没说谁看懂,谁没看懂。是引用了作者原话。
分享 转发
TOP
2#

弄坏不会改。
TOP
3#

呵呵,这个问题或者已经没有争议的价值了,尤其是用三言两语来说明这个问题,更是勉为其难。事实上这个问题也算很大的问题了,可能已经不适合在网上争议。
还是那句话,各人按照自己喜欢的玩法玩就好了。
尊重他人,尊重自己,当然,还要尊重音乐。  
——————————————————————————————————————  
“这个问题也算很大的问题了,可能已经不适合在网上争议。”是争议吗?我看是讨论!
      既然是“这个问题也算很大的问题了”,当初为何要出“很大的问题”
TOP
4#

听众拿到的碟已是经过二次艺术创作的“定稿本”,(姑且让我这样称呼经过二次艺术创作的成品为“定稿本”)既是“定稿本”,就不可能再作修改。(当然,如再改,又得创作,是另一回事)既是“定稿本”,喜,怒,哀,乐,忧,恐,悲,思,惊,伤等等抽象和具象的艺术表现都已定型,写到此,不由得想起《警世通言》的开卷之作,“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一文,伯牙遇钟子期,伯牙抚琴,其意在于高山,子期赞道,美哉洋洋乎,大人之意,在高山也,伯牙将琴再鼓,其意在于流水,子期又赞道,美哉汤汤乎,志在流水,伯牙遂许子期为知音。假设,伯牙抚琴,其意在于高山,子期赞道,美哉汤汤乎,志在流水,(俞钟能否成为知音姑且不论)如这样,有二种情况,一伯牙琴艺不精,二子期不是知音。
     有事,一会再来,
     大家都发帖,热热闹闹多好,我一人独角戏,没劲1
TOP
5#

音乐善于表达人类的思想感情活动,精神状态和刻划人的内心世界,如喜,怒,哀,乐,忧,恐,悲,思,惊,伤等等,这些情感,中国人有,外国人也具备,这也是音乐不分国界的原因之一。音乐创作有其规律性,音乐创作的规律性是不分国界的。(掌握其规律性,对我们欣赏音乐有很大帮助)如要表现欢快的情绪,大多用快板,表现悲伤则用慢板。又如在旋律的进行上,有上行与下行之别。上行的表向上,进取,希望,憧憬,生命诞生等,暗示物体的升腾,发扬,权威,势力的扶殖,伸长,兴隆。反之,下行表衰颓,退缩,绝望,消沉,暗示物体的坠落,下沉。突然的下行暗示放弃,灭亡;徐缓的下行暗示反省,威力的失坠等。又旋律在高声部的持续进行暗示雄飞,荣达,繁荣昌盛,得意等,有时又有轻佻浮华之感;反之,在低声部的继续进行,诉述雌伏,不遇,韬晦,失意等情,有时又有质朴实在,沉着,隐忍之概。
    更进一步了解和声,密集和声能暗示浓厚.......
              我感到是在自说自话,没和弟兄们对话,故暂停。   但为了说明问题,又不得不说,唉!算了!说些轻松的吧,这话题就此打住!!!!
TOP
6#

欣赏音乐是一门学问,就如同欣赏书法,丹青,不懂书法,丹青,如何欣赏?同样不懂音乐,如何欣赏?当然看看书法,丹青还是可以的,听听音乐也是可以的,至于能否听(看)出名堂,那是另一回事。
TOP
7#

我一直以来始终非常尊敬和羡慕学习音乐专业的朋友。这些朋友从来没有对我表达过类似的意思。

我想,丁兄此想法的众多非议即将登入。我退在一边观看了。  
——————————————————————————————————————  
我实话告诉您,我是教音乐专业的老师。
TOP
8#

欣赏音乐是一门学问,不象欣赏女人。
TOP
9#

音乐是另一种语言,很美,很纯粹的语言,而且不需要背单词,只要了解一点它的脾气,就能完全听懂它。
音乐只要了解一点它的脾气,就能完全听懂它。还要音乐学干啥?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